19岁大学生约会网友染艾?72小时内做这件事还有救
发布时间:2020-12-02 20:22:42来源:麦可思研究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00例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
“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它背后隐含着一个年轻人、一个家庭的悲剧,甚至是一个民族的灾难。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如果这批人倒下了,中国梦何以实现?”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存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慨地说。
网络交友使大学生染艾
近几年,基于地理定位的社交软件备受青年人的欢迎,用软件聊天、结交朋友成为了众多青年人的业余爱好。
19岁的小强(化名)就读于青岛某重点高校,看着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在熟练地使用各种社交软件,充满好奇心的小强下载了某软件,在软件中像发现了新天地一样,尽情地聊天、交友、宣泄着自己的情感。
面对陌生人一起看电影、吃饭、约会的盛情邀请,小强禁不住诱惑多次与陌生网友见面、吃饭、看电影。
在一次酒足饭饱后与陌生网友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两周后身体出现不适,之后确诊患上艾滋病。
发生在大学的类似案例还有很多。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感染艾滋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2007—2017年,全国每年新增报告的15至24岁青年感染人数分别为234人、482人、658人、794人、1074人、1387人、1607人、2552人、3236人、3052人、3077人,11年间增加了10多倍,其中绝大多数人的感染发生在18至22岁的大学期间。
“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国家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南开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邵一鸣教授指出。
国内高校如何帮助学生防艾?
从上述数据来看,尽管近几年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快速上升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校园艾滋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那么,高校在此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呢?
开设性教育课程
2018年底一项对在校大学生接受过性知识教育情况的研究显示,面对“你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知识教育是否必要”的问题时,受访在校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的比例为58%,“必要”的比例为34%。由此可见,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为性教育有必要。
此外,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开设性教育课程的情况。数据显示,受访在校大学生表示所在学校已开设性知识教育的选修课/必修课的比例为15%,没有开设的比例为65%,不知道/不确定的比例为20%。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开设相关性教育课程的高校还在少数,高校性教育工作或需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性知识缺乏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面对大学生对性知识的强烈需求,高校应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数据显示,受访在校大学生最希望通过“开设性知识教育的选修课/必修课”(66%)和“开展性知识教育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活动”(65%)的方式来了解性知识。
目前通过网络查询我们了解到,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已开设性教育相关课程。其中,北大“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三宝课”)已开课有20多年,社会关注度也较高。
课程所讲述的知识贴近大学生生活,不仅重学术,也重实用;不仅突出性与健康的联系,也注重对性态度、性观念和性健康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性行为,而且对同学们未来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课上,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女生的经期问题、男性女性的性反应周期、避孕及人工流产、处女情结问题以及女生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性困惑、什么是性幻想,等等。
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的“性健康和性文明”课上,老师从人体结构和基本的性知识开始讲解,还请来嘉宾讲述自己同艾滋病病魔作斗争的经历。这些高校的教育实践或可为其他高校开设性教育课程提供参考。
防艾宣传进校园
11月25日,2020年桂林市高校“知艾防艾·健行青春”大学生防艾宣传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拉开了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高校系列活动序幕。
今年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本次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宣教项目,以桂林市7所高校为载体,举办了“艾创作”短视频大赛、“艾汇演”防艾志愿者公益汇演、“艾讲座”防艾专家巡讲、“艾打卡”防艾潮流打卡、“艾咨询”防艾知识解惑、“艾文化”国潮文化体验、“艾竞答”大学生知晓率调查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为大学生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识艾”之旅。
11月28日,长沙普瑞医院医生专家走进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面向大学生开展一场主题为“两性健康知识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讲座。
从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到常见性传播疾病,专家引入大量实例,用生动易懂、幽默轻松的语言向在座的学生进行了健康知识普及。
此外,专家还重点就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传播途径、预防方式等内容进行了生动且详细的讲解,呼吁同学们正确认识艾滋、不再谈“艾”色变,同时也要加强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性行为。
现场100多位同学兴致盎然,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如“什么是不安全性行为”“没有性生活会得妇科病吗?”“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等,专家耐心详细地对各类问题进行了解答。
安装安全套发放机
据中青在线报道,成都大学曾设置8台可以凭身份证免费领取安全套的机器,这8个点几乎覆盖了全校,以方便同学们领取。
杭州也有很多大学安装了避孕药具自助发放机。只要是18到60岁的中国公民,使用二代身份证,就能免费领取一盒10枚装安全套或避孕栓,一次领过之后,要过22天才能再领。
校园内设置计生药具发放机,正好能提醒大学生要采取安全措施,这是对自己和伴侣的保护。
国外高校如何进行性教育?
人们惯常认为国外的性教育起始时间较早。确实如此。不过,尽管国外学生从小接受性教育,但到了大学他们同样需要学习更为具体和实用的两性健康知识以及处理两性关系的方法。
在伦敦国王学院的健康中心、餐厅、图书馆等地曾常年摆放着宣传两性健康的传单供学生取走,健康中心提供免费的避孕用品和健康化验,咨询中心大门敞开欢迎学生去询问。致力于普及两性知识的学生公益团体Sexpression,作为伦敦国王学院健康中心的延伸,除了张贴海报、建立“AskSexpression”网站,向学生介绍两性知识以外,每年还在新生周和“两性健康知识周”组织活动普及相关知识。
志愿者们在校园内摆摊发放传单、健康卡和避孕用品,提供有性病化验的信息,在学校的酒吧里组织别开生面的两性知识竞答比赛,邀请医生、学者举办小型讲座。例如,在“艾滋病病毒相伴的生活”讲座中,通过主讲人分享自己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同生活的经历,学生们不仅更加了解这种疾病,更认识到它对生活的巨大影响。
此外,英国一些高校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两性咨询,解答学生有关处理恋爱关系、避孕、性传播疾病等方面的疑问,并且会对学校和社区提供的相应服务进行介绍。
在布里斯托大学,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或者亲临现场3种方式预约咨询顾问进行一对一交流。针对那些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露面的学生,伦敦国王学院、约克大学等学校的咨询中心开通了夜线服务,方便学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吐露心声。
72小时内做这件事还有救
不过,据深圳卫健委官微介绍,万一真的发生了高危性行为,也不是世界末日。
在发生高危行为的72小时内,到医院艾滋病预防阻断门诊,购买并及时服用PEP(HIV阻断药),有机会将HIV病毒扼杀在摇篮中。
而且越早服药,阻断的成功率越高,最佳的阻断时间是2小时,最长不要超过72小时。
虽然阻断成功率高,但并不是100%。
而且阻断药必须规律服用28天,服药期间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恶心、食欲下降等。
一旦忘记吃药或者因为副作用不愿吃药,阻断成功率也会下降。
划重点:阻断药≠后悔药!
所以,不要“玩火”!
就算错过阻断的“黄金72小时”,不幸被HIV“缠上”,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也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如果怀疑中招,一定要及时检测。
来源:《中国科学报》、央视新闻、半岛都市报、南开大学新闻网、桂林生活网、红网、中国青年报、环球网、中国教育在线、深圳卫健委(ID:szwjwwx)、杭州日报、麦可思研究。
往期推荐
01.
02.
03.
本期责编|麦可思丁楠
分享、点赞与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