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宇宙行突然暴涨!A股彻底牛了?冠军广发孙迪、农银汇理赵诣、中欧王健、招商贾成东、万家黄兴亮、银华薄官辉、泓德王克玉七大明星大解盘

发布时间:2020-11-30 10:20:52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张燕北

 

上周五宇宙行突然暴涨近6%,引爆银行股和大盘,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近期各大券商都在积极发布年度策略会,对投资者来说,也到了思考和布局2021年市场时间。究竟公募基金经理有何年底调仓策略?将如何布局2021?

 

对此,基金君专访了七位业绩较好的知名基金经理(其中还包括了今年业绩冠亚军的基金经理广发基金的孙迪、农银汇理基金的赵诣),分别为:

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  孙迪

农银汇理研究精选基金经理  赵诣

中欧基金投资研究部成长组投资总监  王健

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总监及招商产业精选拟任基金经理  贾成东

万家行业优选基金经理  黄兴亮

银华消费主题、银华中国梦30基金经理  薄官辉

泓德基金投研总监  王克玉

听这些优秀基金经理畅谈年底策略、明年布局。基金君对这些基金经理的观点梳理了下:

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广发高端制造基金经理孙迪:对于明年特别是上半年,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仍然是较为确定的事情,盈利可能是市场主要向上的驱动因素,相对看好一些供需结构改善、盈利趋势向上的顺周期和高景气度的方向,包括金融、化工、可选消费、新能源、军工等。对于一些今年涨幅较大、估值在历史较高分位数的消费、医药、科技等板块,如果估值在近期能够得到较好的消化,明年可能继续会有不错的机会。

农银汇理研究精选基金经理赵诣:立足于产业趋势和公司发展,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来获取业绩稳定、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回报,不会过多的去追逐市场风格的变化。后面更加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术进步带来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另一个是国产替代、补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北斗为主的高端制造业。

中欧基金投资研究部成长组投资总监王健:明年更看好边际改善较为明显的产业,包括可选消费中的汽车及家电,化工以及服务相关行业。同时,金融属于宏观相关较强的行业,处在景气向上同时估值未有明显泡沫化,具备投资价值。从较长时间维度,更加关注新经济领域医药、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光伏等产业的发展变化。

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总监、招商产业精选拟任基金经理贾成东:全球经济在经历疫情之后缓步修复,结构市逻辑依然还在,但与2020年的结构预计会有较大的不同。随着疫苗的推进,央行货币政策化的决心会更为坚定,流动性不会更宽松,可能还会有收紧的可能性。过去的大半年里,因为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国内的诸多产业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比较优势窗口期,而后续如果全世界疫苗可以如期推出,那么窗口期带来的利好因素会逐步减弱。

万家行业优选基金经理黄兴亮:2021年经济的增长可能会超预期,货币收紧的力度有可能会比较适度,而不会成为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2021年市场可能会因为2019-2020年连续两年牛市,以及市场估值普遍偏高的缘故,而出现一定的震荡,但是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风险。2021年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预期越来越乐观,货币收紧的担忧越来越少。

银华消费主题、银华中国梦30基金经理薄官辉:明年货币和财政政策市场的共识是从新冠疫情导致的救急阶段开始回归常态,都没有2020年宽松,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提升可能性小。但宏观看中国经济增长比2020年好,并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叠加新冠疫苗助推全球经济复苏,因此虽然刺激政策退出,但是2021年还是存在很多结构性的机会。

泓德基金投研总监王克玉:未来更关注的是中国具备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的核心产业,首先是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目前中国制造业在设备层面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正在快速突破,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长期看好的机会。其次,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了经济增长的效率,未来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最后,在产业升级持续进行的过程中,消费升级也是一个大的方向。

以下为详细内容:

2021年适当降低收益预期

把握结构性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于明年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机会有何看法?您预计明年会有哪些核心因素影响市场波动?明年市场可能会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孙迪:2021年的宏观可能处在经济复苏和货币信用逐步回归常态、温和收缩的大环境中。一方面,在盈利支撑的基础上,我们对权益市场并不悲观,整体系统性风险不大;另一方面,在流动性收缩的环境下,市场也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适当降低收益预期,更好地把握结构性的机会。

 

明年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或者说潜在的风险点主要包括:国内经济复苏的趋势在下半年能否延续、流动性环境收紧的节奏和力度、十四五规划、海外疫苗和疫情控制的情况、美国拜登上任后的中美关系等。

 

赵诣:由于今年有疫情影响,对整个经济和市场都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对明年会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疫苗能否顺利推出,使得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增长在后疫情时代能否顺利得到恢复;经济恢复后,流动性是否会逐步收紧;美国新的对华政策,这些因素明年我会重点关注。

 

黄兴亮:2020年,全球主要央行,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纷纷采用了超常规货币政策,尤其是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这一超常规货币政策,对传统经济模型形成了非常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的低通胀、低增长和资产价格的普遍上涨。

 

根据传统投资观点来看,货币导致的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背离,拉长时间看最终是会收敛的。收敛的方式,或者是通过实体经济的增长,或者是通过资产价格的下跌来实现。

 

但是,从2008年以后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发展来看,美国通过美联储灵活的货币宽松手段,顺利走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而欧元区受联盟内僵硬的货币制度约束,在2010年陷入欧元危机后,经济始终未能实现较好的复苏。因此,站在当前时点,展望疫情后的经济表现,全球货币政策很难有全面收紧的可能。中国,在防控疫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国内货币政策相比全球主要经济体,表现是最为克制的,也是未来最有余力的。

 

近期,中国和周边13个国家签署了RCEP协定,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这将加速明年亚太地区经济的修复。

 

2021年疫情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很有可能会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如何抓住这个时期,增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结,共同打造一个更持久的繁荣期,是更为重要的事情。而这个过程,货币作为一种媒介,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我们认为2021年经济的增长可能会超预期,货币收紧的力度有可能会比较适度,而不会成为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2021年市场可能会因为2019-2020年连续两年牛市,以及市场估值普遍偏高的缘故,而出现一定的震荡,但是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2021年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预期越来越乐观,货币收紧的担忧越来越少。

2021年市场存在的潜在风险,可能是部分成长性行业或个股,由于投资者预期越来越高,导致股票估值承压、获利回吐的风险。

 

贾成东:2020年经济偏弱但市场表现很好,主要的驱动力更多是来自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充裕和连续两年的牛市催生了市场的赚钱效应。今年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步缓解,货币政策和经济回归常态,市场流动性环境不像过去两年那么宽松,慢慢变成结构市,上涨的行业和个股也变成了疫情受损的品种或者是补涨的品种。 

 

展望明年,全球经济在经历疫情之后缓步修复,结构市逻辑依然还在,但与2020年的结构预计会有较大的不同。随着疫苗的推进,央行货币政策化的决心会更为坚定,流动性不会更宽松,可能还会有收紧的可能性。过去的大半年里,因为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国内的诸多产业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比较优势窗口期,而后续如果全世界疫苗可以如期推出,那么窗口期带来的利好因素会逐步减弱。

 

王克玉:在我看来,明年最主要的机会将来自于企业盈利的恢复与推动。今年三季度以来,随着企业盈利的改善、开工率的回升,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的增长,很多制造业企业的订单和业绩都得到了验证。综合这些因素来看,今年上半年受到比较大负面影响的工业企业的盈 应该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大幅度上涨,这一点应该是我们明年在投资中最关注的方面。

 

当然,现在大家也有一些担心,海外疫苗在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和推广之后,它们的生产活动恢复,我们的出口是否会受到冲击。今年中国的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是海外生产受限带来的产能替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对进口领域的升级替代。中国企业的技术和工艺实力持续改进,这次疫情给了这些企业非常好的拓展市场的机会。我们对于需求的判断是比较乐观的,我认为明年我们在制造业出口这块不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态势上的变化。

 

另一个因素是市场的流动性,今年七月份,我们的金融体系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收缩或者恢复正常化的过程,最近三四个月,我们也看到一部分行业受到了一些影响,后面还会不会持续收缩呢?我认为要看全球经济恢复的情况。如果说全球经济很快恢复到一个比较热的状态,流动性紧缩是必然的,但是目前不管从中国还是海外经济来看,远远还没有达到过热导致的紧缩,所以我觉得不必过于担心明年市场的风险。影响和推动市场上涨的因素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也就没有理由认为市场会发生所谓的转向。

 

薄官辉:明年货币和财政政策市场的共识是从新冠疫情导致的救急阶段开始回归常态,都没有2020年宽松,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提升可能性小。但是宏观看中国经济增长比2020年好,并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叠加新冠疫苗助推全球经济复苏,因此虽然刺激政策退出,但是2021年还是存在很多结构性的机会。核心影响因素是房地产政策三条红线的执行力度及对社融增速的影响。潜在的风险是海外通胀水平的上升及对国内大宗商品的传导。

 

王健: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和力度持续领先全球其它主要经济体,国内经济增长动力正在逐渐从年初的基建和房地产领域扩散至消费和制造业领域。随着经济的企稳,预计国内政策将从危机时的极端水平逐步回归正常化。对于权益市场的驱动因素将由今年流动性驱动为主的市场转向盈利驱动的市场,在宏观复苏的背景下,企业的盈利也处于上行周期,整体市场仍具备结构化的机会。潜在的风险在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国内及外围经济体的复苏引发通胀带来的利率上行风险。

 

看好金融、化工、

可选消费、新能源、军工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是否已开始规划明年的布局?有何布局计划?对于明年的市场,更看好哪些产业、领域的机会?

 

孙迪:我们已经开始为明年的市场做相应的布局。对于明年特别是上半年,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仍然是较为确定的事情,盈利可能是市场主要向上的驱动因素,相对看好一些供需结构改善、盈利趋势向上的顺周期和高景气度的方向,包括金融、化工、可选消费、新能源、军工等。对于一些今年涨幅较大、估值在历史较高分位数的消费、医药、科技等板块,如果估值在近期能够得到较好的消化,明年可能继续会有不错的机会。

 

赵诣:由于我的持股周期相对偏长,不会刻意去以年底作为一个节点。

 

整体而言,考虑到过去2年以“消费+科技”的成长股表现非常好,随着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增长的恢复,流动性边际上不会再放松,对成长股而言,对于高增长的持续性、确定性的要求会更高。

 

但以一个更长维度看,我个人依然非常看好新能源领域。虽然很多人觉得今年涨幅已经很大,但我们需要看到,这是目前全球三大经济体(美、中、欧)持续加码投入的方向,无论光伏还是新能源车,我国都拥有全球最完整,也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这将受益于全球的大发展。

 

黄兴亮:我们一直会依据市场动态地调整基金组合。在长期成长的策略下,我们主要在各行业中选取长期增长空间大的,活跃成长的公司,集中持有,长期关注。

 

明年的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机构投资者在过去两年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均值回归的可能性在加大。但大金融等权重板块估值较低,市场发生大的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也不大。

在机构投资者占比持续提高,注册制和交易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投机的成本不断上升。A股市场的生态正不可逆地趋近海外发达市场:少数优质公司获得溢价,多数普通的和绩表现一般的公司逐步边缘化甚至折价。未来的A股市场可能更多呈现结构化的特征,长期产业趋势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长期来看,我们保持对云计算、半导体、新能源车、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关注。这些也是目前以及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各个经济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展望明年,我们仍将遵循长期成长的策略,接受中短期可能的各种波动,着眼于基金组合的长期复合增长。

 

贾成东:不单是明年的规划,我的投资组合当中很少有品种是为当下做准备的,大多是为了半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做准备。明年的行情可能比较复杂,看清晰难度比较大,但大体上会有两次机会可以布局,上下半年的风格和行业可能会有明显差异。上半年主要看好疫情受损股,如银行、化工、航空、酒店等,这些今年涨幅特别小、业绩逐渐改善的品种,都是我所喜欢的,这类底部环比改善明显的品种容易被低估,具备阶段性的性价比优势。但这些品种可能不会持续整年。明年后半段,科技为主的板块可能会有机会。当然,以上的判断还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5G建设推进是否到位并且是否催生出新的应用;第二、中美关系的处理方式是否有变化;第三、疫苗的推广是不是还有变数。

 

王克玉:从我们长期跟踪企业的感受来看,未来更关注的是中国具备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的核心产业:首先是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目前中国制造业在设备层面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正在快速突破,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长期看好的机会。其次,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了经济增长的效率,未来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最后,在产业升级持续进行的过程中,消费升级 也是一个大的方向。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将以这些核心产业为依托构建一个行业和风格相对比较分散的组合,并不断优化调整我们的组合,从长期角度为客户创造一个相对好的回报。

 

站在年终这个时点,我们的投资目标仍然是去寻找优秀的公司做投资,我们希望通过对各类公司的深入研究获取组合净值的稳定增值,而不是仅仅因为它属于某一个行业。我们既不会去追逐一些所谓的赛道,也不会去追求风口。我们对于长期不管是在业务模式还是跨越空间都具有非常明显优势的行业,我们会投入更多的研究资源。同处于一个长期朝阳赛道中的公司之间的长期差异其实是非常大的,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另外,站在目前这个时点,我们也看到了医药行业的错杀、科技行业的波动,我们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寻找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

 

薄官辉:正在密集的参加券商的年底策略会,调研公司和行业,主要为2021年布局。首先是看好可选消费的机会,如家电、汽车以及家具在疫情过后的逐步恢复。其次看新能源的机会,主要是碳中和政策下的太阳能和新能源汽车。第三,看好独立周期的板块,如军工。

 

王健:明年更看好边际改善较为明显的产业,包括可选消费中的汽车及家电,化工以及服务相关行业。同时,金融属于宏观相关较强的行业,处在景气向上同时估值未有明显泡沫化,具备投资价值。从较长时间维度,更加关注新经济领域医药、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光伏等产业的发展变化。

 

明年市场风格将更均衡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市场明显风格转换,您如何看待近期市场的变化?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公募基金的年底布局,您是否会进行年底调仓?将如何调仓?

 

孙迪:近期市场的变化既有大的宏观经济和货币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一些板块事件性的影响。总体上,明年的市场相比今年会表现得更加均衡。相比今年相对较为集中的行业配置,未来可能需要在配置上做一定调整。此外,疫苗能否在近期顺利推出、国内和海外经济复苏的力度、货币政策退出的节奏等,都会影响市场的行业选择。

 

赵诣:由于之前消费+科技的成长股与周期+金融的价值股的估值差和涨幅差距较大,随着经济增速的预期变好,使得市场出现一个再平衡的过程。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整体配置方向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变化。本质上,我们立足于产业趋势和公司发展,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来获取业绩稳定、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回报,不会过多的去追逐市场风格的变化。

 

后面我更加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术进步带来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另一个是国产替代、补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北斗为主的高端制造业。组合配置上仍然以5G产业链、新能源、高端制造为主。

 

黄兴亮:医药近期的回调是符合我们预期的。整体来看,医药上半年由于疫情下的相对优势明显所以涨幅亮眼,进入下半年以来,由于疫情在国内缓和,疫苗进度逐步提速,经济的复苏导致医药的相对优势减弱,而股价透支了较多的未来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医药出现回调是正常的。尤其是三季报后医药进入业绩的真空期,同时新医保局集采的需求大幅提高,高值耗材和创新药的谈判纷纷提上日程,在没有业绩也没有相对优势加持下,政策压制下医药在高估值下出现回调。站在目前时点来看,我们认为由于业绩真空期还在持续,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地,所以医药在四季度仍然有一定的压力。不过投资是一个长时间维度的过程,我们在合理的应对四季度的回调下也要看到医药长期的价值。

 

计算机板块在7月后确实出现了明显回调。短期影响股价的因素,除了市场对公司基本面的预期之外,还有流动性等因素。今年上半年国内的流动性维持了较宽松的态势,到了下半年趋势有所放缓,资金面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计算机板块估值回调的重要因素。

 

我们还是建议从长期角度选股和把握机会,基本面好、核心竞争力强、行业格局好、长期空间大的标的值得给予长期关注。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是长期趋势,计算机板块里的很多公司是长期受益的,所以长期来看计算机板块一般都会有不错的投资标的。

 

新能源汽车板块近期回调主要是前期涨幅较多所致。从基本面角度看,国内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受补贴退坡、车市下滑以及新冠疫情影响连续三年销量维持在120万左右未有增长,大的拐点于20年下半年开始,有望进入持续爆发式增长阶段;海外在欧洲政策的推动下,2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爆发式增长;供给端,智能化与电动化的革命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弯道超车提供了强力支撑,国产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接受度大幅提升,品牌价值逐步赶超甚至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外资品牌。我们认为目前新能源车板块仍处于一个大的向上趋势的初期阶段。

 

有色等顺周期板块近期涨幅较多,主要是受全球后疫情时期重建,经济复苏预期的影响。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的拐点到来,顺周期板块在短期仍有一定机会。长期来看,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成长空间更大的赛道。

 

顺周期板块的这轮行情属于市场对于疫情以来低估值板块的回应,受到全球疫情影响,海外部分企业复工困难,国内部分以出口为导向的低估值行业出现了较大的预期差,特别是化工、家电等行业三季度以来出口数据环比持续改善,从而带动行业内企业业绩预期触底回升。化工行业作为联系上下游的行业,经过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和18年环保安全整治,落后产能逐步出清,现有产能基本是经过市场考验和技术升级迭代的优质产能,特别对于A股优质的化工龙头公司而言,逐步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化工企业。中长期看,中国参与全球市场分工和资源再分配中,化工行业中新材料、具备技术壁垒的大宗化工品、农化、精细化工等板块具备很大的市场容量和长期成长空间。结合产业转移升级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整体工业体系的增强和提升,在化工行业如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这些细分行业内是能够诞生很多具备强市场竞争力,高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的化工企业。结合全球经济复苏周期和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经济都将处于逐步复苏的过程,化工行业在需求逐步扩张的周期中将有较强的配置价值和投资超额收益。

 

贾成东:2020年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年,大家认为好的、有护城河的、价值类的明星个股全部都被公募基金选出来了,前面医药、科技、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板块回调,基本面本身没有太大问题,导致回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条:高估值的情况下出现了利率回升。出现这种情况,确实不是一个太好的股票投资环境,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利率环境从长期来看易松难紧,如果为此短期内回调比较多,后期应该还有机会。

 

不出大的变故,市场结构上的调整可能至少要持续一个季度,风格才会真正改观。对于自己的组合,我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结构已经基本上调整完毕,倾向于防守反击。

 

王克玉:7月份,市场讨论的重点还集中在医药、消费、科技等长期赛道上,当时对传统产业关注度比较低。但在当时我们看到很多传统产业当中一些经营能力很强、已经具备长期优势的企业,市场对它们的关注度很低,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给予的定价水平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相反,在一些比较热的短期行业当中,不管是优质公司还是一般公司,都给出了比较高的估值。

 

所以,我们在组合构建上采取了相地均衡的方式,而在过去四五个月的时间里,传统产业的投资也为我们的组合贡献了较多的收益。应该说,我们的组合构建始终都是站在一个偏长期的角度,收益来源没有来自于某一个行业或某一种风格的偏离,而是基于这个行业当中的优秀公司的长期投资来获取收益。

 

薄官辉:最近的持续调整,有政策调整的因素,比如医药集采和医保谈判的导致医药板块回调。也有些板块是上半年受益疫情涨幅过大,考虑到2021年上半年同比基数太高,市场投资热情下降等,比如食品板块。考虑到4季度是一个为来年重新布局的机会,市场波动加大是正常的。调仓的主要考虑因素还是经济的复苏进度,社融的增速以及行业景气度和公司的利润增速和估值这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对2021年重新布局。

 

王健:上半年表现较好的资产包括医药、科技以及消费等有较大的调整与流动性由宽松转向中性有关,这类资产估值阶段性过高,同时随着经济复苏趋势的明朗化,顺周期行业也呈现出了边际改善的诸多迹象,同时也具备了性价比的配置价值。结合估值与成长匹配的原则进行组合的配置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

 

明年港股市场是性价比较高的资产

 

中国基金报记者:当前港股市场估值较低,从A股和港股市场来看,未来更看好哪个市场的投资机遇?

 

孙迪: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可能会延续,无论A股还是港股,优质的权益资产都值得长期看好。港股市场目前估值较低,海外流动性相对比较宽松,一批港股上市的互联网龙头公司仍是非常优质的资产。随着疫情的控制和外部环境的稳定,我们预计明年港股市场是性价比较高的资产。

 

黄兴亮:港股市场的估值水平,长期以来一直低于A股市场,这和投资者结构有很大的关系。2019年,受各种不确定事件性影响,两个市场的估值差出现了系统性拉大的过程。2021年,随着RECP协定的签署、美国新一任总统的就任,全球形势有望走向平稳。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存在得到全球资金加大配置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看,港股的表现是有可能会好于A股的。

 

港股里有不少互联网公司,长期看他们的空间较大,估值适中,未来仍存较多机会。A股的计算机板块也有一些核心资产,我们认为优秀半导体公司的投资机会还是主要集中在A股和科创板。长期成长性很好,拉长维度看也值得配置。

 

贾成东:港股很多个股基本面确实很好,比如TMT板块有很多巨头都在港股上市,服装纺织、餐饮、啤酒都有比较明星的公司,单纯从基本面角度来看确实有投资价值。但因为对港股的投资者行为、市场情绪变化等等各方面的熟悉程度还是不如A股,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我目前对港股投资仍然比较谨慎,也正在努力学习和研究,力争早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业绩。

 

薄官辉:未来看好香港市场的机会。首先,从绝对估值水平看,同一上市公司,香港市场的估值明显低于A股。其次,香港市场作为立足国内的证券交易市场,国内科技和消费的公司能够快速上市,能够提供非常好的分享大陆经济增长的机会。最后,虽然香港市场汇率波动风险大,机构博弈程度高,但是A股市场也会逐渐走向开放,也是提早和国际市场接轨的好机会。

 

王健:从两个市场整体性价比的角度,港股市场的投资机遇相对较大。

 

黄金赛道核心资产也要“精挑细选”

 

中国基金报记者:经过最近两年的上涨,医药、科技、消费等核心资产估值明显提升,有基金经理认为明年资本市场赚钱难度加大,您如何看待上述几个板块明年的投资机会?

 

孙迪:客观地来看,经过这两年的大幅上涨,这些核心资产的估值水平都到了历史较高的位置,明年在估值难以继续提升的环境下,需要精选标的并适当降低收益预期。在中高端白酒、医药的一些细分方向等竞争格局好的高ROE板块中,如果行业景气度和盈利趋势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中长期仍然可以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科技板块不确定的因素更多一些,包括中美关系、下游需求、国内企业自身技术的突破等,板块性的机会可能仍然需要观察。

 

赵诣:过去几年消费+科技是市场最好的成长主线,龙头企业的股价出现了数倍的增长,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业绩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估值的提升。往明年看,流动性不会再像疫情期间一样宽松,这对估值的扩张会出现一定的抑制,这也意味着需要通过业绩的持续增长来消化掉过高的估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消费还是科技都面临业绩兑现度的考验,选股的难度也就变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长股整体在明年相对于过去两年会更平淡,个股的选择会更加重要。

 

黄兴亮:就医药明年及更长的视角来看,首先我们回顾医药行业的历史就会发现医药和政策的变化是具备相关性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扰动下医药整体持续创新高。其根本原因在于虽然存在政策的扰动,每年都在降价。但是卫生费用支出的增速一直快于GDP增速,一方面体现在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一方面也是经济发展下人民对于健康需求自然增加。在这样的基本面下,我们去看医药,无论是早期10年双信封政策的扰动,还是18年集采的大降价,政策的压制最后都会走出来,医药指数也就持续新高。基于这样的研究我们认为目前的确是高估值下医药政策明显的扰动期,但是考虑到卫生费用支出的刚性和老龄化,这种政策周期下的扰动历史来看往往是绝佳的布局时期。对此总结来看我们对于医药的长期偏向于乐观。

 

科技:展望明年,在注册制全面放开的大背景下,明年会有一些优质的计算机成长股上市,为板块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另外我们认为注册制全面放开的背景下,行业内个股的分化大概率会继续,前面说的空间大、基本面好、成长性好的标的,大概率会持续享有相对高的估值,一旦错杀,就是很好的上车机会。科技板块看,我们仍然更看好行业周期上行、国产替代在快速进行的半导体板块。在半导体细分板块中,我们更看好行业龙头。科技的其他板块,可能短期有所承压:伴随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和TWS耳机已经快速渗透两年,苹果手机和airpods产业链的超额收益正在下降;而中国的5G建设也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包括华为在内等公司受到一定程度抑制,5G板块有所承压。同时,我们看到电子板块已经连续两年大年,板块估值位于历史较高分位,市场出现一段时间的估值消化也比较正常。

 

食品饮料:20年食品饮料延续了16~19年的强势,整体板块表现比较好。其中白酒和食品今年以来表现都比较强势,今年上半年部分食品也因为疫情相对受益,今年实现了业绩和估值的双升。在长期趋势上,我们看到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价格上移、市场集中度提升带来的龙头表现占优等因素近几年在消费里有很好的体现,我们觉得这样的消费趋势仍在继续延续。当然由于连续五年消费板块都比较强势,我们看到整个行业的估值确实也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看2021年,2021年春节消费会有不错表现,2020年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基本都是封锁在家里,2021年春节走亲访友等同比会有增加,当然因为春节还是处于冬天疫情比较难控制的阶段,量可能相比2019年不一定会有太大的增幅,但是我们觉得价格上可能会有表现,体现在高价位的消费可能表现继续比较好。2021年,我们觉得消费是基本面尚可,估值比较高的总体情况。这里面如何去平衡业绩和估值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中选择最好的投资标的,可以消化掉一部分估值,短期基本面和长期基本面强于市场预期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可以消化掉估值略微偏高的不利因素。

 

贾成东:每个基金经理可能都会潜移默化或者日积月累喜欢自己的持仓,对我来说,最喜欢的是两种股票,一种是“每天都比自己好”的股票,或者“一直都很好”;第二种是当前市场上“比别人更好”的股票。

 

医药、科技、消费都是我很喜欢也很熟悉的行业,但作为一个全市场范围精选行业和个股的基金经理,如果这些核心资产估值持续过高,我认为不必过度纠结在这几个领域里边,可以关注的品种还有很多,价值投资也从来没有说过投资这几个行业就价值,别的行业就不价值。

 

王克玉:在估值提升之后当然投资的难度会有明显的提高。从长期角度来说,我们希望能从这个行业的规律上去做一些研究。随着老龄化比例提高,医药医疗的需求会越来越多,目前国家在医药行业上的政策有两个导向:一是提高医保资金利用效率,二是保持医药医疗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这一背景下,这个行业的长期投资机会一定是集中在创新能力强,能够打开海外市场的企业当中。

 

科技行业放在一个长期角度来看,将是中国产业发展中最有机会的行业。原因就在于当前科技行业的发展条件在中国已经非常充分,包括需求、产业的成熟,工程师红利,高端人才的培养,国内资本市场的支持……其实都已经非常成熟。这是我们具备发展科技产业的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具体到二级市场,从今年年中到现在,科技板块确实体现出了比较大的波动性,所以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既要看到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也要关注一些阶段性的风险。站在当前这个时点来说,这个行业的投资风险相比七月份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下降的,毫无疑问,我们会更关注的是这个行业里的机会。

 

消费行业是一棵常青树,在任何一个主流资本市场当中,从公司的价值到市值层面发展比较好的公司都能有比较好的机会。虽然大家对于这个行业当中一些公司过去三四年的表现些担忧,但我们更多的是要在这个行业中看到长期发展的机会。

 

王健:2019和2020年权益基金为投资者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投资回报,2021年需要降低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医药、科技和消费等核心资产估值上升具备产业发展逻辑,阶段存在估值过高的情况,但在回调的过程中,可以继续从中挖掘投资机会,因为这类新经济代表的资产中能够从较长时间维度里不断成长出好的标的。

 

编辑:舰长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在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