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可持续:数字小微金融如何破局?
发布时间:2020-11-30 20:21:07来源:零壹财经
出品|零壹智库作者|于百程
大疫之年,经济的至暗时刻。力保小微,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专利发明、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又是最脆弱的。如何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是数百年来的世界性金融难题。
百年金融难题叠加百年不遇的疫情,让2020年的小微金融不容有失,“量增价降”,风险还要可控。
传统的方式已然失效。这一年,疫情阻隔,小微企业面临最迫切的融资需求,监管方提供了最有力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投入了最多的金融资源,金融科技则发挥了其最强的赋能价值。
一次偶然也是必然的契机,使得科技驱动的小微金融正在破局。
小微金融的老问题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被讨论了很多年,但始终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之间,一直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导致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始终高于60%,尤其在2020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更是接近80%。
与企业需求相应的是,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在2020年之前未曾超过52%,疫情后虽然受政策和市场等所影响有所上升,但与企业融资需求之间仍存在巨大落差。银行资金供给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
图1:各类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及银行贷款审批指数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零壹智库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病因很多,包括小微企业自身资产规模小,抵押物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前景不确定;同时财务制度和企业治理不完善,金融机构难以获得充分信息进行信用评估,单位风控成本高,这导致金融机构提供小微金融服务的意愿长期不足。
疫情下的政策组合拳
新冠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步履维艰,生存现状面临严峻挑战。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更加凸显,甚至关乎存亡。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达12次提及小微企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多措并举,着力为小微企业纾困。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为支持小微出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政策组合拳和指标要求。
表1:2020年支持小微金融的主要政策
来源:零壹智库
在6月初,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三份文件,真金白银支持小微金融业务: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对地方法人银行给予其办理的延期还本普惠小微贷款本金的1%作为奖励;人民银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银行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
同时,监管部门也对金融机构的小微金融业务提出明确指标要求,全国性银行要实现中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全国性银行要合理让利,确保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明显扩大,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在7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服务情况与资本补充、金融债发行、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金融机构总部相关负责人考核及提任挂钩。
小微金融不可能三角:量增、价降、风险可控
在一系列的监管支持和指标要求之下,金融机构需要实现小微金融的“量增价降”,既普(扩大普惠小微放贷规模和覆盖度),要惠(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又要严格控制不良风险,这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三角。
这道题不好解,但金融机构必须全力以赴。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融资新增了3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2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是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前三季度新增429万户,与去年同期增量基本上相当。9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92%,较2019年12月下降了0.96个百分点。
图2:各类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及增幅
来源:Wind,零壹智库
站在宏观经济的全局,保小微企业、稳就业就是保银行、稳金融。但对于具体的金融机构来说,却存在现实困境。在政策给与的红利之外,金融机构如果不能找到小微金融良性破解之法,不能找到一种商业化的、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即使短期完成了监管要求的“量增价降”和风险可控指标,后遗症依然要由机构自身买单。疫情倒逼银行完成这道必答题,同时也在倒逼银行必须借此建立起中长期解决小微金融问题的能力。
科技赋能小微金融的路径
传统方式难以打破小微金融的不可能三角,金融机构除了需要在组织战略、资源配置、激励上做出变革,目前看来,依靠金融科技带来的业务模式创新可能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近些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个人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赋能已经有目共睹,数千家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一起,逐步实现获客、营销、风控、运营等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相比之下,服务小微金融的科技门槛明显抬高,小微企业类型多元,标准化程度低,数据获取难,风控难度更大。
目前看,科技赋能小微金融有几种比较典型的模式:
第一种是以建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依托内外部的标准化数据打造全线上的小微金融服务。建行小微快贷依托新一代数据技术实现多维度内外数据互联互通,即外连税务、工商、电力、环保、司法等36类4000余项外部数据,整合挖掘结算流水等银行内部海量信息,对小微企业进行信息和数据交叉验证,让客户评价全面真实,通过负面清单加正面清单,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资信失真、信息不对称和不完整的痛点,基于数据分析精准预判客户需求,系统自动筛选,多渠道和平台主动下发商机,对接需求。
今年一季度,建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在全国商业银行中首家突破1万亿元,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截至上半年,建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1.5%。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159.1万户,同比增长29.8%。
第二种是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依托集团或合作方生态服务小微群体。网商银行的风控框架建立在阿里生态圈内的交易流(淘宝、天猫)、资金流(支付宝)、物流(菜鸟)等之上,以生态圈内客户交易结算沉淀的大量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作为触手,将交易支付数据转化成平台商户的信用评价数据,为生态圈内的小微商户提供融资服务。
过去5年,网商银行已累计服务超过2900万小微经营者。但是,由于以支付消费数据为核心的小微模式对生态圈要求较高,真正具备这项能力的机构并不多。所以,开放共享成为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对外赋能的选择。
第三种是以360数科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依托在个人智能信贷领域的强大能力,开展“企业主+企业”相结合的双中心小微企业风控模式。360数科在已拥有10万以上的用户维度、400多个评分模型、上万条策略规则的智能风控引擎Argus的基础上,推出Argus风控引擎企业版。企业版风控引擎通过对企业主体和申贷主体之间关联关系的深入挖掘,将企业主、实际控制人、企业相关人、企业、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等由一次申请衍生的多种角色交叉置于整体关系图谱中进行智能风控,通过信息维度的拓展有效甄别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风险。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360数科小微业务在整体业务中已占比20%,帮助金融机构为逾100万小微用户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流动资金,且小微用户的风控表现优于整体数据。
未来的数字小微金融
疫情像是一次大考,让市场看见了小微金融需求的急迫,也见证了科技在解决小微金融问题中的效果。或主动或被动,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一起,加紧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小微金融的不可能三角问题。
小微融资难,要问题在于供需双方不匹配。破解这一难题,供需双方都存在提升空间。作为需求方的小微企业,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性,重视技术和业务创新,提升抗风险能力,注重企业经营数据的留档存储,有意识地建立和维护企业信用;供给方的金融机构则需利用科技手段降本增效,提升对小微企业的信用及风险评估能力,加快小微信贷业务和技术创新,力争实现小微金融规模经济和小微信贷可持续发展。
目前,由于需求侧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在经营场景、发展路径和市场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数量众多,整体提升改造的难度相对较大。与之相比,供给侧的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进行小微信贷技术和业务创新更直接也更有效。因此,目前小微金融的创新集中在供给侧。但在未来,帮助小微建立数字化经营能力和商业信用,业务从线下到线上,从单向服务到多向互动,将是金融科技更大的市场。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策支持下,由科技驱动的长期行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一种商业化的、可持续的数字小微金融模式正在形成。
(作者为零壹研究院院长)
End.
为了全面总结2020年数字科技行业的发展并挖掘标杆公司,零壹财经·零壹智库推出第二届数字科技兵器谱TOP50榜单评选及报告。即日起至12月10日,评选进入案例征集阶段。如果您有意向,请扫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