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党员干部治家,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发布时间:2020-11-29 17:19:58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美术设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王婵)
本周六,青海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原专职副主任于江被“双开”,通报里提到,他“利用本人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亲属在承揽工程项目中谋取不正当利益”。
本周,好几个干部又曝出家风问题。
淮南市委原副书记周善武,“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
武汉市公安局原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刘菊生,“利用职权长期无偿占用他人房产、车辆供自己或子女使用”。
还有一个案例引起了媒体关注:“三岁孩子成高校外聘人员”。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水科学技术中心原主任助理兼办公室主任陈贤鸿利用职务便利,将父母、妻子、小姨子,甚至只有三岁的儿子都编造为浙工大的外聘人员,并伪造共同因公出差的材料,将全家人外出旅游的机票、住宿等费用统统报销。
各种家风问题不断发生,说明家风建设依然是个重大工程。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
怎么把家治好,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最近,这门“课”出了新“教材”。方正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读本”,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分上下两册。
上册叫做《清风传家》,采访了党的十九大以来获得国家级荣誉的25位英模党员,集中带大家了解他们的“家事儿”。
下册叫做《严以治家》,披露了近年来查处的24个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家风问题。
上册正面引导、下册反面警示,包含大量第一手材料,很多故事、细节以前从未披露过,值得一读。
先来看看上册。
上册的25位主角十分重磅——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钟南山、张伯礼、樊锦诗、吴良镛……每一个都是大家景仰的名字。
以前,我们讲他们的事迹,主要是工作、事业上的成就。而这次,我们的记者走进他们家里,探访这些大人物的小家庭。
大家可能会想,前辈们干出这么大的事业,他们的家庭也很不普通吧?
恰恰相反。
普通、淡泊、简单、低调、平凡……这些都是记者们在书中用到的高频词。
比如第一篇是“氢弹之父”于敏的家风故事,标题是“干惊天事业,传淡泊家风”。
于敏的事业有多惊天?他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中国能以最快速度成功研制氢弹、创造世界核武器科技史上的惊人奇迹,于敏功不可没。
可他的家庭,普通得让你难以想象。很多年里,妻子儿女都不知道于敏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普通人怎么生活,他和家人也怎么生活,甚至更加节俭,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家人还会为了省几分钱的公交车费选择步行。于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他的儿子于辛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他的同学、同事才反应过来,原来于辛“深藏不露”,竟然是大科学家于敏的儿子。
这些前辈,如果书写他们的事业,随便拿出来一个故事都轰轰烈烈、震撼人心。可一说到他们的家风,你就像面对一条平静的溪流,清澈见底,又涓涓绵长。他们的孩子都是普通人,家人过的是普通生活,为了支持他们的工作,甚至还得比别人家牺牲更多。但一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深刻又有趣,深挖细嚼起来,回味无穷。
下册的案例,和上册形成鲜明对比。
书里24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
分析他们的问题,有的是自身不正,带坏家风——
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热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还带着妻子儿子一起享受高消费生活,全家人物欲膨胀,开始享乐、贪财、弄权。
有的是治家不严,贻害家人——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云光中,把“当大官”当成人生唯一信条,对家里不负责、不上心,家人各自把云光中的权力当作工具,拉投资、靠老板,形成了一条权钱交易链。
有的人,对家人失管失教,妻子活跃于老板的“太太圈”,儿子嗑药吸毒;
有的人把“宠老婆”当成贪腐借口;
有人的儿子当起“公子”“大少”,在老板间呼风唤雨;
有人成了“扶弟魔”,把教育工程项目拿来扶持弟弟的生意;
有人身为县委书记,竟然和黑恶势力联姻,把女儿嫁给黑老大的儿子。
……
这些人,不遗余力拿公家资源哺喂自己的小家庭,可一家子最终收获幸福了吗?我们却看到,他们的家人贪欲膨胀、互相算计,当大树倒下,全家一起走向倾覆。
看完两本书,给人一个很深的感触是,你什么样,你的家就什么样;你的家什么样,你就什么样。
下册有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有一名干部,夫妻俩唯利是图,平时拿老板当摇钱树,他们的儿女也变得认钱不认亲。案发后,女儿见到久未谋面的母亲,开口就索要配合调查期间自己往返的路费,“要不是因为你们,我能花这么多冤枉钱吗?”一时间让母亲不知所措、心寒至极。
这就是党员干部大德不修、小节失守的结果,亲情被利益侵染,形成病态家风,拉扯着每个家庭成员堕入深渊。
而如果党员干部为人正直、严守底线,做人做事怀着真情大爱、家国情怀,家人也能耳濡目染,自立自强,精神富足。
上册有一篇朱彦夫的故事,标题是“极限人生的家庭财富”。你会好奇,他的家庭获得了什么财富?
这位朝鲜战场老兵,因为负伤被截去四肢、没了左眼,用25年改变家乡贫穷面貌,历时七年写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这本书,就是他留给女儿们的财富。“物质财富总有耗尽的一天,精神财富却能受益终身”。
家风好的家庭和家风坏的家庭,对待物质的态度很不一样。
书里提到一些干部,把金钱看得极重,带着家人品尝“权力的美味”,结果一家子物欲膨胀,追名逐利、各为己谋,孩子坑爹,妻坑丈夫,弟坑姐姐。
而那些成大事的英模党员,往往把物质看得很淡,把家人管得很紧。2019年,樊锦诗荣获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奖金2000万港元,她特意跟儿子们商量:“这个奖金,你妈不拿,你们也不该拿。”儿子们也都没意见,父母的钱,他们从不过问。父母从小就叮嘱他们,不要太看重物质。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管住自己,才能管好家人。管好家人,才能干好事业。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家风建设这一关,必须得过好。
欲知下周大事,且听下回分解。(子不歇)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