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0-11-29 23:22:07来源:云岭先锋
在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一些孩子曾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了“问题学生”,自卑、厌学、逃课等问题层出不穷……学校党支部的党员教师喊出“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用无私的奉献温暖着每一名孩子的心,呵护孩子们健康成才,使他们成为“最靓的仔”。
(建议在WIFI下观看)
1
17岁的学生小密曾在省内一所技师院校就读,由于在学校多次违反校规校纪,被学校开除学籍回到禄丰县。小密的父母找了多所普通高中想让他复读,都被婉言拒绝。为他哭红了眼的父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校长胡爱平了解情况后说:“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不能因孩子顽劣就放弃他。”
小密就这样插班到了学校的机电17班。来到了新的学校,小密依旧顽劣不改,时常违反校规校纪。然而,班主任贺瑞楠并没有放弃他,反而静下心来观察小密,并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关注。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贺瑞楠老师发现小密有个特殊爱好:喜欢跳街舞。贺老师心里有了主意。在征得学校同意后,贺老师在学校成立了一个街舞社团,并让小密担任社团负责人,让他主持排练节目,还要在学校庆典和毕业班典礼上表演。从此,小密不再厌学,每天都按时到校上课,并在课后的排练和演出中成为了全校“最靓的仔”。
渐渐地,小密有了新的朋友。加上贺老师经常“有意无意”的谈心引导,小密开始转变,不再逃课,也不再与同学打架斗殴。到第二学期,小密的学习成绩已经十分优秀,过去的顽劣一扫而光。除了主持社团,小密还成为了班长,毕业时被学校派去上海的一家大企业实习,并顺利留任,成为年度优秀毕业生。
小密的故事是学校党员教师们呵护孩子健康成才的一个缩影。
△工业机器人操作教学
“职业中学的孩子,大体分两类,一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小孩,一是少部分‘问题’孩子。不放弃一名孩子,呵护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是每一名党员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胡爱平说,针对特殊的学生结构,党支部专门将党员骨干教师放在重要岗位,担任“问题”孩子的班主任、主课教师,而党员教师们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帮助和教导这些孩子逐步走上学习、生活和未来就业的正轨。
△课间操
2
学校党支部第五党小组组长白艳琼负责的三校生高考班有一位建档立卡贫困生小王。小王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不和同学交往,每天吃饭在食堂买个馒头就独自回宿舍。学校知道他家庭困难,很快就为他办理了政府助学金和爱心基金。没想到,小王得知后竟然辍学回家,回到了离校三十多公里外的舍资镇老家。白艳琼和另外两名教师急忙追到小王家里做家访。小王看到老师们,边哭边关上大门不愿让大家进门。
白老师心里十分难过,她知道这孩子一定有难言之隐。后来,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才知道,小王自小学习成绩就很好。但他妈妈患有精神疾病,时常离家出走。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几年前还受了伤。从两岁起,小王就独自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条件十分困难。初中毕业后,小王放弃了已考上的重点高中外出打工,后来在村干部和奶奶再三劝说下,才来到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作为三校生准备高考。
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小王心思敏感,自尊心极强,不愿接受爱心资助。
“你可以先回学校,靠自己的本事去挣奖学金。”通过白老师的几次登门劝说,小王打开了心门。他认识到只有好好学习,摆正心态,才能改变命运,最终回到了学校。白老师帮他协调了一个在校内勤工俭学的岗位,不久后,他又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得到了省政府颁发的奖学金。今年,小王顺利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还得到了县、乡、村的相关奖励。
△学生在上文化课
在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像小王这样的贫困孩子比例很高。党支部把骨干党员全部放在这些孩子集中的班级和年级担任负责人和骨干教师,让党员教师成为贫困学生管理和教学的主力。教师们除了在学校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还隔三差五地通过家访,将国家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雨露计划补助等助学政策宣传到户、落实到人,解除了孩子和家长的后顾之忧。一些教师还积极创新思路,通过设立班级、校级救助基金、校内勤工俭学和校外社会实践实习岗位等形式,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影响求学。
在教师们的无私奉献下,每年有1000多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从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走向全国,他们或顺利就业,或考上了高等院校。就业率达100%,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由于教师们出色的工作,学校也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全国职业管理创新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党支部也成为云南省“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刘宇通讯员张莉宏/文视频制作罗帅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即可进入
“情暖云岭——云南基层党支部的故事”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云岭先锋
编辑:李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