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深化改革锻造A股更强韧性 | 经济的韧性系列评论

发布时间:2020-11-28 07:21:00来源:经济观察报

刘心敏/文动荡的2020年步入尾声。A股三大股指齐涨,交上了10月份在全球市场一枝独秀的成绩单;前三个季度,A股294只新股上市和超3500亿元的融资规模,更是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冲击与变局之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很多监管和市场人士看来,A股正显现出强劲的韧性:没有被动跟随海外市场,抗风险能力在提升;融资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依然通畅运行;外资仍保持持续大规模流入的态势。

站在今年中国资本市场步入“三十而立”的这个节点上,回过头看,这样的表现未曾有过,这种韧性实属不易。

A股市场30年的成长历程中,既有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一面,亦有A股羸弱的血泪沉浮。曾经频现题材炒作、坐庄操纵、基金黑幕等乱象;曾经上市公司热衷造概念圈钱、任意停牌;曾经股市下跌就暂停IPO,堪称“融资断裂史”;曾经杠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爆发流动性危机形成股灾;曾经上市公司大股东因业绩造假、商誉减值、股权质押等接连引爆惊雷,A股失血入冬;更有我们此前不够开放的A股,在贸易摩擦中面对海外市场风吹草动不堪一击地跟跌不跟涨……

30年,A股的发展时间还非常短,现在正是破除桎梏,深化改革的好时机。我们需要思考监管的方向和方式,哪些沉疴痼疾需要摒弃,哪些是过多干预,哪些制度和原则行之有效。一跌就出手的“唯指数论”、上市审批下的权力寻租、惩罚力度小的违法套利……30年栉沐风雨,一步步总结血泪教训,化为引以为鉴的改革。这一次,面对强力的冲击,我们依靠的不是暂停融资、窗口指导等政策救市,而是透明而保持定力的监管,不断地改革与对外开放、向土壤中深扎的根基,让A股获得更强的抗风性和增长弹性。

上证指数长期在3000点附近徘徊,牛短熊长。我们的投资者,也期待A股如美股长牛,期待更多持续回报投资者的好公司。

往前看,A股走入国际三大股指后,正成长为更加开放的市场,我们的产品、投资手段、参与者也都更加丰富、复杂,也会更加完善产品体系与多空工具,让市场的供需与运行增强平衡,让买卖双方充分竞争。

重要的是,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需要添砖加瓦,夯实根基。新证券法要坚定地施行,并且完善重要环节与领域的制度安排。可以看到,注册制已经在科创板扎根,在创业板蔓芽,下一步,将更加落地与推广到全市场。我们还需要让信披制度更为完善,让发行审核注册更为透明高效,让市场充分发挥定价机制;我们的上市条件还可以更为多元包容,市场体系更为多层与顺畅流动,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枢纽功能;我们的退市比例还非常低,需要以常态化、多渠道的退市安排促进优胜劣汰;打击违法违规的成本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同时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促进集体诉讼制度的践行和推广;对于外资,可以探索从负面清单转向正面清单,引导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与理念。

我们需要在改革深水区继续发力,只有体质坚实了,才能在极端条件下抵抗住资本的流动冲击,提升对风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我们监管的能力与手段也需尽快提升,保持监管定力,摆脱政策市,切忌再走干预市场融资的老路。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让A股充分地运行融资、定价、资源配置功能,成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形成长期、稳定、透明的监管预期,才能保持和增强A股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