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玲穿成这样去讨好男人?开什么玩笑
发布时间:2020-11-28 11:20:21来源:静云婵
加起来92岁的刘嘉玲和蒋欣,被拉在一块,干了一票大事。
新剧《情深缘起》,她俩在戏里是姐妹。
看名字,浓郁的琼瑶风+玛丽苏,还以为是什么言情剧,其实人家血统高贵——改编自张爱玲《半生缘》。
刘嘉玲演姐姐顾曼璐,蒋欣演女主顾曼桢。男主沈世钧-郑元畅,大反派祝鸿才-郭晓东。
▲郭晓东这一脸正气的“好人颜”,被网友评为“史上最帅祝鸿才”,只可惜太跳戏了
经典大IP,全员实力派,却没能逃脱烂剧的命运。
最近几天热搜上的槽点,是刘嘉玲的双马尾辫:
原著里的顾曼璐什么样?百乐门舞女,风情万种的交际花。
父亲早逝,她为了养活全家、供弟弟妹妹读书,牺牲了自己,沦落风尘赚钱。后来从良,嫁给商人祝鸿才,图个安稳日子,却因为流过产无法再生育,还身染重病。出于自私讨好丈夫,她亲手把妹妹推下了火坑。
一株凄美的毒罂粟花,到了这个戏里,怎么变成清纯无辜扎双马尾的“丫头教”了?
关键是,1965年生的玲姐,55岁了啊喂!
有一说一,旗袍皮草大钻石的玲姐,还是非常美艳的。
只是美艳也分许多种,玲姐这一挂,怎么也跟社会边缘靠色相讨生活的年轻舞女不沾边。
这,分明是女枭雄,女boss,女老大,女魔头,女杜月笙。
一耳光,甩得亲妹转圈。
一发狂,惊得全家宕机。
一板砖,削得渣男瘫痪。
一拥抱,姐妹感天动地。
她把顾曼璐的“一丝”狠劲,放大成了“一吨”。
妹妹虽然没有姐姐那样睥睨天下的气场,但胜在身板相当不弱。
毕竟是一言不合就赏人一丈红的华妃娘娘,又如何贴合原著里那个单薄、素净的顾曼桢。
她的衣着也让人捉摸不透。
张爱玲她老人家从来不会为了塑造美人,而让她们穿“不是自己”的衣服。
顾曼桢是个清贫人家的女孩子,要强又朴素,对于人和物品都是恋旧的,一只毛线手套丢了也会去找很久。
她穿淡灰色旧羊皮大衣,戴红蓝格子小围巾,罩深蓝布袍,“像一种线装书的暗蓝色封面”。
但到了新版剧里,顾曼桢穿什么?风衣,羊绒大衣,渔夫帽,精致小洋装。
不是不漂亮,只是穿错了人设。
她还梳高马尾(不得不吐槽一句造型师真的喜欢马尾,不是单就是双),这一场面还被网友配文“樊胜美大年三十探班网大《三姊妹》剧组”。
所以网友连连吐槽:
“姐妹俩是上海滩双王!”
“哪里是姐姐不能生育,分明是姐妹俩把姐夫吊打致残无法生育……”
心疼郭晓东10秒钟,明明长着一张老实好男人脸,却要演这个又狠又坏有点小猥琐的生意人祝鸿才。
结果,没演出那份狠戾,倒被强势姐妹俩逼出了油腻和窝囊。
他怎么可能“强暴”,像这样?
他要是敢动曼桢一手指头,还不被华妃娘娘一巴掌打出鼻血??
当初看02年剧版《半生缘》的时候,我就有点出戏。
姐姐蒋勤勤,美艳而尖锐,风情又刻薄,强势外表底下藏着内心的不安全感,那个感觉是对的。
妹妹林心如,演的也还不错,可是脱不掉一点琼瑶剧味,总像隔着一层粉粉的浮雾。
怎么说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目前来看,跟新的这一版相比,02版还是更像一点的。
更不用说许鞍华导演,梅艳芳、吴倩莲、黎明的1997电影版了。尽管当时,我觉得吴倩莲和我想象中的顾曼桢还是有差异,但毕竟一千个观众心里有一千个样貌。
电影版高明在就于三点:外形贴近,情节靠谱,氛围加分。
前面说的新版电视剧,槽点主要是选角,是“像不像”,在于外形层面。
再说说情节层面。
新版剧的故事推进,不是不狗血不热闹,而是太狗血太热闹。
第一集就偶像剧附体。
顾曼桢和沈世钧,一个举着一张写有名字的纸接人,一个把被风吹落在地的纸捡起来说我就是你纸上写的这个人。(但愿我这一团乱麻不讲武德的表述你看懂了)
这样的事情,别说是在人来人往的上海滩街头,就是在100平米的办公室里,发生几率也有限吧?
还有诸如走在大街上就碰到最不想见的猥琐男,姐姐跟竞争对手撕逼一秒不差妹妹就赶到了,不一而足。
纯粹偶像剧与真正的剧情戏,差别就在于一个词,刻意。
什么都中彩票一样,就是刻意,正常日子里没有这么多巧合。
为了让剧情能够衔接而设计的刻意,就像不同材质的两个物件用502胶粘合起来。
真正的好剧情,必须在合理的逻辑下,层层递进与铺陈,展现因果。
如果连这个流畅、合理的剧情都没有设计出来,那么张爱玲写人性的幽深复杂,更是完全无法抵达。
就,或许后面剧情能合理一些,争取翻盘?等着看吧。
最后说氛围层面。
新版剧里,气氛是热闹的,八卦的,甚至是嘈杂的。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身处战乱,同时又是商业气息极浓的十里洋场,当然有这些嘈杂感。
但那种大时代下小人物的飘零感,身不由己的奔波焦灼,完全没有。
男主女主,男配女配,不管是青年才俊工程师、贫寒出身女文员,还是黑白两道通吃的生意人,不想着怎么糊口养家,怎么在枪声炮火的大环境下谋个活路,更别指望他们关心家国大事了——人家都,只想谈恋爱!
优柔寡断温吞水一样的草食男沈世钧,到了新版剧里,荷尔蒙上身,第一集就上头,第二集就痴汉,缠着好哥们许叔惠帮他赶紧搞定曼桢。
后面还有四十多集,也不知道他急个锤子。
听说包养的舞女怀孕,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钱多得能砸死人的会长,激动得乒乒乓乓从楼梯滚落,脸对镜头,扭曲嘶吼:我有儿子了!!!
这么使劲可以去拔河了。
再对比电影版,整个故事就像浸在苏州河畔冬天的雾气里,灰茫茫,有克制感、飘零感。
这样的质感,才是张爱玲笔下的旧上海。
今年正好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加上王建国带火的谐音梗,铁杆粉丝就把今年叫做“爱玲爱玲年”。
《第一炉香》《半生缘》相继改编、开播(其实该剧2017年就开拍了,今年才播)。
张爱玲第一部完成的长篇小说就是它,当时叫《十八春》,1950年3月起在《亦报》连载,1951年结稿。
但张爱玲对当时写的结局并不满意,于是一放十多年。
张爱玲晚年旅居美国,1966年又重新改写这部小说,主要是结局部分做了修改,并改名《半生缘》。
《十八春》完稿时,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处处百废待兴,充满热情希望。小说结尾契合时代节奏,很积极明快,是顾曼桢和沈世钧怀着一致的理想重逢。
这是大家都喜欢的结局,是明亮的。但仔细想,被伤害深重的人是否真能如此,是值得推敲的。
《半生缘》的结局则是颓废的,加入了女配——世钧妻子翠芝的很多笔墨。
结局变成了两个沧桑的故人,机缘巧合下带着遗憾再次见面。以及曼桢著名的那句话:“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我想,这与张爱玲中年困顿、飘零在外的心境有巨大关系。
虽然结尾存在争议,但整个作品的优秀毫无置疑。
它讲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和时代下的挣扎与沉浮,写的是人性和命运。
联想到不久前被质疑的《第一炉香》。翻拍作品,拍出骨髓太难,但至少拍个皮毛吧。
如果完全做不到,热热闹闹做个肥皂剧也挺好,毕竟网友想看的东西各不一样,轻松减压也还行。
只是,就别打着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旗号。从这个角度讲,改名的确是必须。
张爱玲这块金字招牌,扛起来太重。
顺便问一句:你对张爱玲笔下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静云婵开通视频号啦!
每天日更发布精彩内容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
扫码关注视频号
▼
【叶老师微信二维码,长按识别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