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在全校推广小班化教学!这所“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是这样做的

发布时间:2020-11-22 14:22:27来源:麦可思研究

从小班授课到“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全面融入本科教学,从打造智慧教学环境到探索“全过程—非标准化”考试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十年间,四川大学本科教学掀起了“以学为中心”的改革巨浪。

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落实“以本为本”的理念,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共识。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四川大学建立了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和宽广国际视野的一流本科人才。

注:

“323+X”中的第一个3指三大类人才:综合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双特生”;2指培养阶段,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两个阶段;后一个3指三大类课程:学术研究型课程、创新创业型课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X是为落实该培养体系而推行的若干项支撑计划。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四川大学为此做了多项尝试。2018年,该校以“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本科教育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20年10月,教育部公示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川大有42门课程上榜,在600余所入选高校中位列第四。同月,学校教务处处长张红伟接受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邀请,详细介绍了“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学校何时开始推行“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您能否简要介绍其特点?

张红伟:为了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让“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四川大学一直在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索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一堂好课”需要好老师、好课程、好手段、好环境,并且能够通过课堂达到塑造品行、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拓展视野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学校自2010年起实施“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探索与改革,其特点包括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

川大智慧教室实景

图片来源:麦可思范春骏摄

“小班化”的“小”字一方面体现在班级规模上,例如从2011年起,“大学英语”课程率先按照25人编班教学,改变了“教师讲授+简单提问回答”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及课外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学设计中。另一方面,依照开放性、挑战性、体验性的原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讨论、案例、问题、游戏等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对于“大学数学”这类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小班教学的课程,教师则采用“中班(少量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方式组织开展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PBL、TBL等多种教学方法,在理念上体现“小”的特点。

川大智慧教室实景

图片来源:麦可思范春骏摄

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如何?

张红伟: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能强化老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评判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造等高阶学习能力。同时,“小班教学”拉近了师生距离,能充分发挥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关爱学生等言行举止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本科教育层面来看,“探究式—小班化”模式有四方面优势:

推动本科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等方法,促进课堂交流互动,启迪学生思维。

传统学业评价是“期末一考定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难以有效驱动教与学并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行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打破传统的“一考定成绩”及应试教育标准化答案考试的模式,促进学生全程投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高阶能力的培养。

川大智慧教室实景

图片来源:麦可思范春骏摄

另外,研究型大学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例如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主动应变意识不够,教学理念和方法陈旧等。课堂教学改革能促使教师重视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品格塑造四位一体。

教务处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红伟:教务处坚持以一流的服务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推进课堂改革过程中,教务处的工作主要包括:

推动“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目前“探究式—小班化”课程已达70.5%,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已实现全覆盖。

推广“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在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中设立“探究式—小班化”类别,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设立校级项目逾千项。此外,学校与密歇根大学合作成立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建了一只教学理念先进、培训指导效果突出的教学导师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和定制化的培训服务,以提升教师“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能力。教务处还组织国际研讨会、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等,不断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建章立制,规范探究式课堂教学。学校制定了《四川大学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基本要求》等指导性文件,指引课堂教学改革。同时,教务处将“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纳入学院年度目标考核,并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辅助教师开展教学。

川大智慧教室实景

图片来源:麦可思范春骏摄

重奖激励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学校设立了以“教学三大奖”(卓越教学奖最高奖励100万)为代表的本科教学奖励,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重奖一线教师,并专门设立基于智慧教学环境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质量优秀奖、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奖项,鼓励教师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

注:

教学三大奖包括“卓越教学奖”“姜维平优秀教学奖”“未来教学名师奖”。

打造学术殿堂式智慧教学环境。为了打破传统教学环境的制约,学校先后投入2亿元,改造了510间智慧教室和公共空间,在宿舍、走廊、花园等各处都有学生交流互动、学习探讨的身影,该教学理念已然成为师生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您提到了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这一考核方式为何适合课程教学改革?

张红伟: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不是知识的记忆与技能的复制。

“全过程学业评价—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由川大人历时6年从探索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非标准答案”并非真的没有标准。其“标准”超越了对学生“记住了多少”的衡量方式,检测的是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方式与能力,促使学生“脑洞大开”,激发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全过程学业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且原则上考核次数不低于6次,期末考试成绩权重不高于50%,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和督促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

目前,学校修订了《四川大学本科生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对考试的目的、方式、命题、过程考核次数比例、存档规范等作出具体要求。同时,《“全过程考核—非标准答案”学业评价方式实施细则(含评分标准)》也正在实证阶段,考试标准的制定考虑不同学科的特性,为教师的发挥留出空间,确保学生学习质量。

川大智慧教室实景

图片来源:麦可思范春骏摄

新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什么要求?如何确保教师能力“达标”?

张红伟:最关键的是教学学术能力,包括教学应用、研究、创新能力。高水平教学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教与学,不断研究学生学习规律、成长规律,科学设计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客观测评学生学习效果,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学呈现互动性、探究性、高阶性,且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川大教学楼内实景

图片来源:麦可思范春骏摄

(为了保障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学校制定了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全覆盖实施方案,并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了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培训活动。

分阶段指培训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各阶段。学校坚持“双证上讲台”制度,高起点开启新教师教学生涯;举办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奠定教学规范基础,形成追求教学学术的风气;面向中青年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等培训。同时,学校开展“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教与学发展论坛”“‘以学为中心’教育系列研讨会”等教育前沿研讨,并加强宣传,提升“卓越教学奖”等奖项的职业荣誉感,充分发挥资深教授的示范指导作用。

分层次指培训贯穿学校组织结构各层面。校级层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出“教师培训定制服务进学院”,深入开展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如:教学策略进学院、智慧教学校园行、班主任胜任力培训、课程思政理念及实践、学业评价方式改革等。院级层面,学校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院贴近学科实际开展院内教师发展活动。同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布《教师发展工作指南》并提供培训师、场地等,鼓励学院每年举办至少2场全校范围的高水平教师培训活动。基层教学组织层面,学校发挥系、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的凝聚作用,建立教师教学共同体,鼓励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程观摩等活动。

分类别指培训贯穿教师能力发展各类别。首先,我们会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如:发挥助教辅助教学作用的问题、智慧教室的有效利用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研讨。其次,通过培训、教改项目等,让教师掌握教学学术知识、教育学研究方法、教学自评方法,从而强化实践反思能力,逐步提升教师教学学术研究能力。再次,针对专业学术及教学学术卓越的教师,依托教学创客中心,设立未来教学研究项目,支持开展面向未来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将教学中的问题引入科学研究,实现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螺旋上升。

您刚才谈到学校设立奖项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学校还制定了哪些激励政策?

张红伟:在荣誉及奖励激励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教学三大奖”之外,学校设立了“立德树人奖”,对从教30年及以上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模范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教学和育人效果突出的教师,推荐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人才评选。

川大教学楼内实景

图片来源:麦可思范春骏摄

在管理机制方面,学校创新了考核形式,提升了教学工作的地位。例如,在对二级单位目标任务(包括本科教学任务、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的考核上,本科教学任务占比最大(40%)。同时,学校对年度教学任务完成优秀的单位设立单项奖励,以鼓励学院及教师投入本科教学工作。学校在核定学院年度人员经费时,会将学院实际完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总量作为贡献度考核的依据,本科教学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45%)。

在职称申报方面,学校健全了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投入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涵盖授课、平均年学时、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等指标,开通了公共基础课副教授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目前学校还正在研究制定教学型教授的申报条件,希望以此激励教师用心教学、安心教学。

川大教学楼内实景

图片来源:麦可思范春骏摄

此外,学校在引进高端人才时会着重考查其教学能力,并在合同中明确提出本科教学任务,从制度上确保引进人才也能重视教学。

往期推荐

01.

02.

03.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麦可思范春骏

本期责编|麦可思丁楠

分享、点赞与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