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香山慈幼院百年记忆

发布时间:2020-11-19 08:22:38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今年是香山慈幼院成立100周年,香山慈幼院是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的重要篇章,本文介绍了香山慈幼院背后的峥嵘历史。

香山双清别墅

香山是北京西山风景名胜之一,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脉东麓。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在此始建香山寺(初名永安寺),清康熙年间建香山行宫,乾隆十年(1745年)扩建改名为静宜园。1920年10月3日,慈善家熊希龄在北京香山的静宜园创办“香山慈幼院”。“香山慈幼院”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慈善教育事业单位,熊希龄在经营香山慈幼院的时候,住在香山双清别墅。1949年,中共中央自河北西柏坡抵达北平,曾经在香山静宜园内办公,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就住在双清别墅。2020年,是香山慈幼院创办100周年,熊希龄、香山慈幼院、双清别墅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

熊希龄其人

熊希龄(1870—1937年),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教育家、实业家。1870年7月23日,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一个三代从军的军人家庭。他自幼禀赋聪颖,15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人称湘西神童。1897年,湖南维新运动兴起。熊希龄以在籍翰林协助湘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任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延聘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熊希龄参与办理和兴办湘省近代航运,还创办了南学会、《湘报》,成立了“延年会”“妇女不缠足会”等维新社团,促使“讲堂工场林立”“各州府学校纷起”“民智骤开”。湖南维新变法独步一时,为全国之先。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北京政变,谭嗣同等参与变法的六君子被杀。他在赴京途中骤病,未能按时到京,因而幸免于难,受“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惩处。此后,他蛰居衡阳、沅州等地闭门读书。

1902年,朱其懿调任常德知府,他一同前往,为其策划创办了西路师范学堂和常德中学。新任湖南巡抚赵尔巽,访知他办学成绩斐然,上报朝廷请撤了对他“严加管束”的处分。他力助赵尔巽在湖南推行新政,实现其以“教育救国”的理想。

熊希龄和他的学生们

1904年,熊希龄东渡日本考察实业和工艺。回湘后,他捐出沅州住宅,设立务实学堂,培养实业人才,还创办了醴陵瓷业公司。1905年由赵尔巽再度保奏解除了对他“永不叙用”的枷锁,恢复原官。同年,由湘抚端方奏保,以二等参赞身份随五大臣出洋考察。回国后,适赵尔巽改任川督,由署江苏巡抚陈启泰奏调,任江苏农工商局总办兼充苏属咨议局筹办处会办。之后被两江总督端方委为督署文案,兼宁属咨议局筹办处总办,又任南洋印刷官厂监督。其时,还与人在民间筹办宝应长湖垦殖股份有限公司,并兼顾湖南醴陵瓷业公司,成绩广为时人称道。

辛亥革命后,熊希龄草拟的全国财政纲要,为孙中山、黄兴所称赞,以湖南共和协会正会长名义,率副会长张学济等150人致电袁世凯,要他不要为清室而战。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命熊希龄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负责组织内阁。他以“不问党不党,只问才不才”的原则组阁,其内阁“有第一流人才内阁”之称。他发布了《就任国务总理布告》《政府大政方针宣言》。《宣言》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上层希望健全法制,发展资本主义,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真正共和国”的愿望。这与袁世凯企图实现封建复辟大相径庭。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时,他均为副署,遭到了国人非议。1914年2月,他因不满袁世凯的统治,辞去财政总长和总理职。袁世凯死后,他返回北京,力陈恢复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表明其坚持共和的立场。1917年7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任命熊希龄为政务评议会评议长。他目睹当局独断专行,政出私门,无可评议,即辞去职务。此后,他奔走各方。调停南北战争,力求国家有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他还偕同蔡元培等24位名流,联衔成立南北和平期成会,他为会长,蔡元培为副会长。

1920年秋,熊希龄回到湖南,帮助谭延闿推行“地方自治”,企图实现通过“分治”“民治”“总治”的途径来治理国家。但是在军阀混战中,“自治”变成“割据”,无助于国家统一。1917年,直隶京畿一带103县遭受水灾,25万多顷田土无收,有灾民600多万人。他督办京畿一带水灾河工善后事宜,以救灾赈饥为职志,浚河修堤,复平土地,“救活灾民逾数百万”。1918年又设立慈幼局,收养灾童1000余名。1920年冬设香山慈幼院,自任院长,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达数万人”。慈幼院逐步变为集家庭、社会、学校为一体的新型学校,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慈幼教育机构。

熊希龄从改良社会出发,以爱国爱民之心,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从1917年到1934年,历任顺直水利委员会会长、天津红十字会名誉会董、中华慈善团体全国联合会临时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社长、日本筹赈会会长、湘灾筹赈会名誉会长、陕甘赈灾委员、北平红十字会会长。与西人合办华洋义赈会,以工代赈,筑成潭宝公路。还创办了水利善后委员会,除急赈湖南滨湖十数县,“尤努力洞庭湖之疏浚”。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义愤填膺,在北京发起“沪案失业同胞救国会”,召集各界人士在天安门追悼死难同胞。由他主祭,发表了催人泪下的讲话。会后还组织10万人大会,形成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占东北,全国掀起了救亡运动。他组织国难救济会,致电张学良、冯玉祥及东北各将领,坚持抗日,挽救国难。淞沪战起,日军大举进犯上海,他痛心疾首,发布《香山慈幼院院长通告》,号召全院师生以实际行动抗日救亡。“余虽六十老翁,此心不甘亡虏,一息苟存,誓当奋斗”。随即组织全家和慈幼院师生200余人为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携长女熊芷组成救护队,往长城前线救死扶伤,“日出于枪林弹雨中”。还设立朱其愁义助儿童幸福社基金。“七七事变”发生时,他乘船到上海,有人劝其回避。他说:“我是国民中的一员,国难当头,应尽义务,岂能回避。”即会同上海红十字会,从事救护工作。设临时医院4所、难民收容所8处,救出伤员1000余人,由战场救入安全地带的难民20余万人。

1937年12月18日,熊希龄抵达香港。25日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而逝世,终年68岁,从国务总理到香山慈幼院院长,由政治家隐身为大慈善家,熊希龄独特的人生阅历和事业转型,都充满着精彩篇章。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熊希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

熊希龄创办香山慈幼院

香山现在是旅游胜地,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几乎是慈善教育的代名词。民国元年,马相伯、英敛之两位先生到这里游玩,看到静宜园残落破败景象,十分痛心,就商量着怎样可以把古迹保存下来。所以他们打算设立静宜女子学校。由喀喇沁王福晋领衔,奏请于前清隆裕皇太后借用香山静宜园。这时,熊希龄正任热河的都统,就拨了公款,并募了点捐款,把破旧房屋加以修理,成立了静宜女子学校。

1917年,直隶、京畿发生特大水灾,受灾面积达103个县,灾民超过600万。当时政府责成熊希龄主持赈灾。他所到之处,哀鸿遍野,无家可归的孩子,有的四处流浪,与野狗争食,有的头插草标,被当作廉价货物买卖。熊希龄费尽千辛万苦筹措来资金,在北京设立两所临时性的慈幼局,收养了1000多个孩子,准备等水患过后,将这些孩子送回家。可是,1918年4月水患后,各地亲属及社会人士领走800多个孩子,最后仍剩下200多个孩子无人认领。熊希龄捐出家产大洋27.5万余元、白银6.2万两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机构,继续收养这些孤苦无依的儿童,并把机构设在了北京香山静宜园内,取名香山慈幼院。

上世纪二十年代,香山慈幼院里的孩子玩上了三轮车。

香山慈幼院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所较为特殊的学校,是集家庭、学校、社会于一体的教学慈善机构。1919年2月17日学院开始动工修建,至年底男女校舍竣工。“香山慈幼院”,有校舍280处,房屋1882间,初建时学生不足700人,最多时达1700人。在工程结束之前,慈幼院聘请施今墨到校主持教务,规定学科。后来施今墨任副院长,直至1920年10月3日慈幼院举行开院仪式后才因事辞职。该院采用董事会制,赵尔巽任会长,也曾作为考察随员的刘若曾等任副会长,英敛之等任基金监理,熊希龄任院长。慈幼院专收孤儿,来自全国29个省,大多为贫民子弟,也有烈士遗后,满清贵族后裔。香山慈幼院囊括幼稚教育、小学、中学、师范、职业专科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系列,先后开设过婴儿园、幼稚园、家庭部、初小、高小、普通中学、幼稚师范、中等师范、中等职业教育等。相互衔接逐级递进升学,并辅以小作坊和小农场和职工学校,在当时来说是较为先进和科学的。香山慈幼院普通教育课程有公民、国语、英语、算术、史地、自然、音乐、体育、艺术、习字、金木工、缝纫、珠算、社会、游戏、故事、常识、法制经济等,其中也不乏职业谋生之技能。而职业类有农科、织染科、金工科、陶工科、应用化学科、畜牧速成班、专工补习班等,采取半工半学的形式,教学与实践相得益彰。强调各学科都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习,将“教、学、做”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上采用道尔顿制法,对学生知识、技能、兴趣、习惯和态度等五个方面实施考核。特别顾及难童缺失家庭教养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尤其重视职业规划和培训,“本院教育注重农工事业及其他事务之实地劳动工作,顺应儿童个性本能,使发生最浓厚之职业兴趣,以收将来择业乐业而为国家社会增加生产之效果。”本着造就健全人格和服务社会需要的宗旨,职业教育是慈幼院教养学生的最大特色。1926年,在慈幼院207位教师中,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36人,技术专家13人。其教育方法也别具一格,“本院教育采取现代最新式之方法,以学校兼家庭之教育,改革儿童公育场之空泛理想,加以随时随地随事之训导,使儿童得享家庭之幸福。”在职业导师和技术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慈幼院创办了慈云地毯厂、慈恒印刷厂、慈平制革厂、慈型机器厂、慈泉毛巾厂、慈化织染厂、慈诚织袜厂等校办企业,大部分日常教学和生活用具实现自给,也给学生职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场所,俨然是一个立体完整的教育王国。慈幼院肄业学生其职业技能得到社会好评,正是得益于这种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

香山慈幼院不仅是一个慈善机构,更是一个教育机构。熊希龄也不仅是一个慈善家,更是一个教育家。开院一年以后,熊希龄感到以前那个教育宗旨不够全面完善,无法适应当时中华民族的国情,尤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的人才。于是,他邀请蒋梦麟、胡适、李大钊、张伯苓等数十位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担任慈幼院评议会的评议员,出谋划策,一块帮助慈幼院办教育。1921年,熊希龄又与蔡元培等创办了中华教育改进社并委托研究改进慈幼院的教育。胡适、陶行之等当时也是中华改进社的骨干。他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运作模式引入慈幼院的日常管理,并制定了《香山慈幼院组织大纲》,将慈幼院办学宗旨、方法和特色开明宗义,公之于众:“本院为救济孤贫儿童,施以发达身心之完善教养,使植立德智技群四育之基础而能独立生计、适应社会需要,以养成健全爱国之国民为宗旨。”培养德智技群四育人才,将流离失所的难童教养成为健全爱国的国民,莫说超出了慈善事业的使命,就是比对当时的国民教育也有过之而无不足。

双清别墅与民主人士

香山有一幢著名的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寺下,“双清”因有两股清泉从山石中潺潺流下而得名,乾隆皇帝曾题“双清”二字于石壁之上。熊希龄开办慈幼院时,在双清建了一栋别墅,故称“双清别墅”。双清别墅整个院落,约有7000平方米,别墅门楣上阳刻楷书“双清别墅”,是熊希龄的亲笔,字迹端正清秀。院内苍松翠柏高大挺拔,一池泉水清澈如镜,东南方有两个防空洞,北边有一个六角红亭,再往北有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约有六七间。1949年中共中央选择进入北平的驻地时,看中了西郊有利于防空的安全环境和慈幼院3000多间房子,选择在香山暂时驻留。毛泽东居住在双清别墅仅短短5个月时间,但足以让这座不大的建筑声名远扬。毛泽东在这里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留下了他与李济深、张澜、黄炎培、沈钧儒、陈嘉庚、柳亚子等诸多爱国民主知名人士共建新中国的真挚故事,留下了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历史背影,留下了他与爱子毛岸英亲切交谈的美好记忆。周恩来同志曾深情地说:“我们要记住这个地方。”

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抓的一件大事就是团结一切力量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早在1948年4月,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共中央在五一节庆祝口号中提出“全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毛泽东写信给李济深、沈钧儒指出,成立民主政府已时机成熟。许多民主人士纷纷致电致函热烈响应。中央为此部署海外人士从香港坐船到大连转哈尔滨、沈阳,或从上海经苏州到石家庄,由中央统战部、城市工作部接待,安排入住北京饭店、德国饭店、六国饭店等处。毛泽东从西柏坡抵京当天在西苑机场阅兵前,先后会见李济深、傅作义、黄炎培、马叙伦、郭沫若等160多位各界人士。

入驻香山双清别墅不久,毛主席先后接待了张澜、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柳亚子等人,对这些民主人士亲切有礼,十分尊重。在毛泽东所交往的民主人士中,黄炎培受到了非同一般的礼遇。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到达北平。当晚毛泽东设宴招待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等20多位民主人士,欢叙长谈。26日,毛泽东单独邀请黄炎培到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做客。黄炎培是毛泽东在双清别墅招待的第一位客人。当黄炎培到达双清别墅时,毛泽东亲自到大门外迎接,并搀扶着他走下汽车。进入北平的第二天,毛泽东即在住处单独招待黄炎培,这是很高的礼遇了。在当晚的谈话中,毛泽东表示,希望黄炎培利用其威望和影响,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他说:“黄老,你是我老师的老师,请你帮我个忙好吗?我知道你长于教育,办了几十年学校,但希望你新中国成立后去搞工商业”,“请你做新中国民族工商界的牵头人,一方面向共产党反映民族工商业家的要求,另一方面向他们传递共产党的声音”。他说,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将不同于苏联,不会像斯大林那样“赶尽杀绝”,相反要予以利用和发展。新中国实行的经济政策可以概括为“四面八方”,即“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希望黄炎培利用自己的影响,迅速向外界传递这一精神,以安抚对共产党的政策不了解、彷徨不定的工商业者。黄炎培听了深受鼓舞,当即接受了毛泽东的重托。28日,黄炎培即按照与毛泽东商谈的结果,分别给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工商界朋友发出5份电报,向他们解释和传达中共的政策,同时敦请他们前往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与中共共商建国大计。

当张澜等老先生来双清别墅拜访时,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换件衣服走出院外等候,搀扶老先生同行,入室与老先生畅谈,仔细听取意见。有时谈得太晚便留先生吃饭,还嘱咐老先生:“要保重身体,咱们共同努力建设新中国。”张澜高兴地表示:“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将余生献给新中国。”国民党元老柳亚子曾因同情共产党而遭迫害。他住在颐和园,有一次,门卫因不认识他而对他进行拦阻。他生气地将拐杖打过去,引起游人围观。毛主席得知后,请他到香山碧云寺叙谈,五一节还一起游颐和园,题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使他消除了胸中郁闷,留在北平继续工作,为建设新中国做贡献。

毛泽东早在1949年初就致电邀请宋庆龄出席政治协商会议。上海解放后,又写亲笔信派邓颖超去上海邀请宋庆龄。8月28日,宋庆龄在邓颖超陪伴下乘车抵京,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到前门火车站迎接。当晚,毛泽东亲自主持宴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出席作陪。期间,朱德负责的各人民团体筹建工作也顺利开展。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全国妇女代表大会、青年团代表大会等先后在香山或中南海召开。毛泽东、朱德在香山多次接见群众代表并合影留念。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毛泽东下山赴会,并发表讲话,此后,他的办公地点为香山和中南海两地。直到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召开,毛泽东才于1949年8月23日告别香山双清别墅,定居中南海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

(作者系北京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作者:王东勤

编辑:

王富聪孙靖琪

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