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进了KTV,就绝对绕不过这一年!
发布时间:2020-11-17 12:19:59来源:央视网
2004年10月2日晚,台北体育馆,演唱会开场,暗黑。
中央大屏上,“教父”手捧圣经,操着一口意大利语低沉祷告:“Amen”。
鼓点密集响起,随即是凄厉的女高音,嘴唇颤抖着吟唱三连:“啊~~~啊~~~啊~~~”
图源:“2004无与伦比演唱会”
十字架从天而降,超快节奏的rap袭来,“微凉的晨露,沾湿黑礼服……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
图源:“2004无与伦比演唱会”
没错,这是周杰伦“2004无与伦比演唱会”的开场曲《以父之名》。
这场盛典,日后成为了无数杰迷心中的巅峰一唱。
2004年,在音乐史上或许是平平淡淡的一年。
但是,就在这一年,华语乐坛还发生了若干易于忽视的事件。
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然有些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今天诸多乐坛大事的起点和症结。
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2004年,华语乐坛“诸神之战”
“娘子、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
音乐人高晓松坐在卡拉OK的包厢里,听着一首叫《娘子》的歌,傻了许久,“啊?歌还可以这样唱啊”!
不按常理的律动和词曲、自然新颖的中国风、信手拈来的中西元素,被高晓松、李宗盛等人奉为天人之作的《娘子》,来自当时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叫周杰伦。
2000年11月,周杰伦的首张专辑《JAY》问世。2001年的《范特西》、2002年的《八度空间》、2003年的《叶惠美》,周杰伦全面开挂,涉猎曲风广,技术含量高,既通俗又悦耳,大大提升了华语乐坛的创作水平。
少年时,周杰伦曾梦想做一个罗大佑式的人物,当记者问为什么是罗大佑时,周杰伦说:“他是当时流行乐坛的头头,一个时代需要一个这样的人物。”
在被问到他是否已经成为乐坛的“头头”时,他说:“我觉得还要过一两年,我的音乐还没有达到巅峰状态。”
不久后的2004年,无论周杰伦自己是否处于巅峰,华语乐坛已悄然迎来“诸神之战”,标注巅峰时期的到来。
当年1月6日,一首《寓言》横空出世,新人张韶涵用清亮独特的嗓音揭开了2004年流行音乐的序幕。
2月,继《superstar》大火后,青春女子组合S.H.E再推出一首古典与嘻哈结合的《波斯猫》,成为无数少女的流行启蒙曲。
同月,“宅男杀手”蔡依林趁着《看我七十二变》之热,带来节奏欢快的《爱情三十六计》,旋转、跳跃,大火。
3月,“甜心教主”王心凌发布了专辑《爱你》,一度风靡校园。
4月,F.I.R.飞儿乐团发布首专,《Lydia》《FlyAway》《我们的爱》用民谣、摇滚、爵士的风格接力霸榜,出道即是巅峰。
如果说上半年属于女声的天下,那么,男声方面则姗姗来迟。
4月,信乐团发布的《海阔天空》,是继《死了都要爱》之后的又一神作,一句“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激励了无数在逆境中奋斗的人们,与陈奕迅的《十年》长期霸占KTV的各大包间。
初夏,一曲带有中国风的《江南》红遍大街小巷。
盛夏,周杰伦的《七里香》掀起高潮,从窗外的麻雀、秋刀鱼、猫、蝴蝶,到“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透露着那个夏天独有的美好,而《我的地盘》一歌以疯狂的卷舌唱法,成了无数手机的铃声。
另外,梁静茹的《宁夏》问世,宛如夏夜清风拂面,明月朗朗。
金秋时节,一袭《白月光》,曲风哀婉,声线细腻,将“老兵”张信哲的情歌歌唱推向巅峰。
潘玮柏与张韶涵的合唱《快乐崇拜》,成为嘻哈时代的标准主打歌。孙燕姿也发布了自己英文名同名专辑《Stefanie》。
2004年的最后一天,偶像唱将王力宏发布了《心中的日月》,用一众古典乐器打造了一个桃花源式的意境,为当年华语乐坛完美收官。
周杰伦、王力宏、陶喆、林俊杰
这一年,学生们彼此交换着各种磁带,然后把喜欢的歌词抄在本子上、写在情书里。
这一年,有颠覆者和神专的集中涌现,有嘻哈、饶舌这样的流行新唱法对决,确立了华语流行歌曲日后的基本模式,也提前“榨干”了华语乐坛很多年的能量。
2004年,网络和选秀“寒武纪大爆发”
2004年秋,名不见经传的武汉男孩杨臣刚,创作的一首词曲《这样爱你》被酒吧、迪吧几经传唱后,在网络上突然火了,人们疯狂下载这首歌的MP3。
11月1日,该曲的搜索下载量高达18.55万人次,远超周杰伦的《七里香》(每日8万)和刀郎的《情人》(每日5.7万)。
霸榜歌坛几天后,环球和华纳两大唱片公司急切地追寻到杨臣刚谈合作,后来飞乐唱片500万元签了杨臣刚,凭借此歌获利1.7亿。
这首歌在更名后就叫做:《老鼠爱大米》。“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此词,成为当时现象级事件。杨臣刚因此被封为“网络创作歌王”。
2004年,中国网络神曲进入“寒武纪大爆发”时刻:凄美的《丁香花》,缠绵的《两只蝴蝶》,石破天惊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伤心情歌《一万个理由》……
这些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直抵人心,是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因,却难以解释为何能集中爆发、成燎原之势。
21世纪初,互联网和个人电脑迅猛普及,在电台、电视之外带来“渠道之变”;MP3、wma、彩铃等“介质之变”,绕开了传统磁带和唱片的发行;贴吧、论坛的兴起带来了人们的“交互之变”。
当年网络神曲,是比抖音、快手早了十几年的神曲“第一次下沉”。然而“烟花易冷”,这些“吃螃蟹”的杨臣刚们,后来鲜有佳作。
2004年,地方电视台收视率已现颓势,年年依靠重放《还珠格格》维持收视率的湖南卫视,推出一台全国性音乐综艺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吸引了成都、武汉、长沙、南京四大赛区超5万人报名参赛。
虽然输给了唱功更好的安又琪和王媞,但凭着《酸酸甜甜就是我》的16岁女孩张含韵迅速蹿红,成了不少男生心中的“初代女神”。
与牛刀小试的湖南卫视一道,东方卫视也推出歌唱类节目《我型我秀》,但首届冠军张杰和这档节目,热度尚显不足。
无论如何,2004年是中国电视选秀史的元年,“粉丝经济”异军突起,并很快在2005年步入巅峰。
当年8月26日总决赛,很多公司提前下班,城市街道空无一人,无数家庭守在电视机前。
李宇春的“玉米”、周笔畅的“笔迷”、张靓颖的“凉粉”,是中国第一批粉丝,他们有组织地拉票应援,攻占各大网络论坛,人们发着一元一条的短信来决定比赛胜负,这成为网络“刷数据”“打榜”的初始形态。
16年来,中国选秀浮浮沉沉。
超女诞生3年后,人们开始审美疲劳,把目光投向了男性,《加油,好男儿》《快乐男生》顺势接棒,诞生了如蒲巴甲、薛之谦、华晨宇等人……
选秀10年之际,“选秀已死”的争论声中,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震撼问世,从全民选秀到顶级导师评判,从“想唱就唱”到更高工业水准的演唱、更高级别的视听享受。
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我是歌手》,让专业实力歌手同台竞技,带火了不少老歌和翻唱。
变
2019年5月2日,巴黎演唱会现场,歌迷点歌环节。
周杰伦点中一对中法异国夫妻。女方激动地喊,“杰伦,我好爱你!来这场演唱会是想弥补所有的青春。”只见呼声雷动,荧光棒挥舞,因为大家都是来找青春的。
周杰伦开心地问他们,“想要点什么歌曲呢,比较甜甜的,《简单爱》之类的?”
“有一个梦想,想听你唱《学猫叫》。”
周杰伦一脸问号,环顾两旁,语塞了几秒,说道“哦!这个歌很fashion哦。”
旋律响起,周杰伦弹着手指、打着拍子,唱起“喵、喵、喵”,全场一起学猫叫。几句之后,说:“好了好了,结束了。我第一次在演唱会上唱别人的歌。请问开心了吗?”
有人开心,也有人愤怒,为那个刚出道时怼天怼地、“在我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周杰伦惋惜,他成熟了,太宠粉丝了。
华语乐坛也在变。
《学猫叫》是2018年开始火遍全网的神曲,扑面而来的少女纯真、羞涩、任性气息,让人尝到青春的味道,赢得不少拥趸。
“硬汉”腾格尔也唱过《学猫叫》,还有《卡路里》等曲目。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些节目都是我参加的一些综艺节目,是综艺节目的导演组安排的,我尽量完成导演组给我的任务。”
美声顶级老将杨洪基,年逾古稀,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与《三国演义》电视剧一样,是90年代绝对的“网红”作品。在今天的电视舞台上,“调皮”地用美声唱起了《不怕不怕》《不想长大》《倍儿爽》和《大笑江湖》等歌曲。
“浪花淘尽,英雄。”
要么你坚持做独立音乐人,守着一鸣惊人或二次春天的到来,当然,大概率是不会到来的;要么早早“投降”,老实听从资本之鞭、流量之鞭,指哪唱哪。
听众的耳朵,在寻找更直接、更简单、更强烈的刺激,各路舞台必须千方百计地迎合这些需求。
今天,口水歌、翻唱歌、嚎叫歌、拼凑歌、洗脑神曲……像病毒般迅速裂变,异常火爆,销量惊人,但口碑常常暴崩。
不变
去年,就在“学猫叫”的前4个月,周杰伦在ins上分享了《以父之名》的MV,声称自己很少听别人的歌。
“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在流行。”周杰伦没有吹牛,今天各大音乐软件上长时间占据榜单的依然是他当年的众多歌曲。
到2020年11月,周杰伦正式出道20周年了。起初,80/90唱着“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小姐,请问有没有半岛铁盒”时,常被家长、老师批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翻开2019年度亚洲新歌榜,80/90的人可能会说,这又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早在2003年,《时代周刊》对周杰伦作了一次专访,记录了他参加“超级新人王”节目坎坷经过,如何蜗居在办公室10天写出50首歌,并为刘德华、张惠妹写歌被拒绝的遭遇,赞扬他虽没有显赫家史,却完全以音乐取胜。
“周杰伦的音乐成功和出众之处,在于当他唱出歌中的那一丝痛苦、那一点渴望、那种需要你的感觉时,你相信了”,《时代周刊》评价。
谁都有青春,谁都有偶像,今天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都是想在音乐里寻找一些能击中自己心窝的东西,从吴亦凡听到蔡徐坤,从TFboys听到火箭少女,这无可厚非。
但回望流行乐坛,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无可回避。
如果说“周王林陶”天王时代,靠的是才华和持续的输出在吃饭,出现了“杰伦宇宙”这样的高度。
今天看似热热闹闹的音乐舞台上,“翻唱”“改编”“抄袭”大行其道,飚高音、炸场子、狂炫技,掩盖了原创的苍白和做音乐的匠心。未来,靠才华,还是靠“裁”华?
洗脑歌曲轮转得比电风扇还快,热点一阵一阵。即使现象级的从《小苹果》,到《野狼disco》,风头无两,但盛况难久,过得了脑,却过不了心。在注意力经济和算法加持下,大众的口味和审美水平,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音乐的走向呢?我们要的是“音乐升级”还是“音乐降级”?
随着唱片工业的衰落,流量、平台、经纪人越来越把控话语权,作品的价值被边缘化,人设和剧本、话题和绯闻成为不二法门,非专业的东西成为专业规则的制定者。“专业”和“流量”,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再听《以父之名》那句“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不知道这词还能吹多久,下一个能这么吹的又是谁?
参考文献:
《2004无与伦比演唱会》,周杰伦
《杨臣刚“老鼠爱大米”纪实》,广州出版社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王小峰
《晓松说》,东方卫视
《时代周刊》(亚洲版)
▼
更多新闻,扫描二维码
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
将央视网设为星标
好新闻不错过
编辑:吴明泽
责任编辑:寒冬
来源:央视网《煮酒》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