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17岁女生校内坠亡!父亲: 花了200万送孩子上这所学校, 我太后悔了

发布时间:2020-11-15 19:22:21来源:高中生家长圈

作者:严慌慌

本文来源:公众号“蓝橡树”

(ID:blue_oak)

小编说

很多人说,教育的成本很高,要努力赚钱给孩子更好的条件。但在真正的教育上却吝于付出,习惯性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予学校,或者老师,这也是很多教育悲剧的缘起。

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补习班、再好的物质补偿,都比不上父母的关注和陪伴。

最近,有一则悲剧新闻在国际教育圈里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10月12日晚上七点,17岁的高三学生小田在学校坠亡。学校的电话打来,工作人员声称“小田在学校出事了”,小田的父亲犹如五雷轰顶,如何也不肯相信这是真的,直到在殡仪馆见到了女儿冰冷的遗体。

小田坠亡的建筑共四层高

据悉,小田就读于北京一知名国际学校。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所寄宿兼走读制学校,为3-18岁的学生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一所私立中小学,学费最高可达25万/年。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小田父亲表示,孩子在校11年,他共计缴纳了约200万元的学费。正因为此,小田出事后,田父越想越觉得委屈:这么贵的学校,连孩子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吗?

我们非常理解小田父亲控诉学校失责时悲痛的心情。发生这样的悲剧,学校难辞其咎,既然是封闭式寄宿学校,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自然得担负起与孩子及时沟通、心理疏导的责任。

另一方面,对更广大的家长来说,这起悲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谨慎为孩子选择学校就一定能避免吗?从这位悲痛父亲的陈述中,依然有不少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

可惜没有如果

10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区分局经过现场勘查、法医鉴定、走访群众后,得出结论:小田系因高坠致颅脑损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死亡;其死亡不属于刑事案件。

由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区分局出具的死亡调查结论

也就是说,根据警方收集的证据,可以断定小田是自杀。但因为没有留下遗书,对于孩子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想不开,目前还都只是推测。

悲剧发生后,小田的父亲回到学校,试图理清女儿寻死的缘由。

小田性格文静,但在校的这些年一直表现活跃,她喜欢跳舞和弹钢琴,会打篮球,还曾是学校足球队的队长。此外,小田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今年8月,她在托福考试中取得了107分的好成绩,正在申请英国的大学。

就在出事当天下午,小田还下单买了一套学校冬季款校服,以及一对红绿耳钉......

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征兆,孩子突然就没了。

如果非得说什么迹象,大概就是女儿在就读高三前,曾提出想要转校,“在校外参加托福补习班时,发现校外的老师教学与她在这所学校接受的教育差距很大,她认为自己随便在哪个学校去学习,都会比现在更优秀。”

很可惜,田父和孩子妈妈都没把这话当一回事,只是安慰女儿,“我们也不是非得让你考多好的大学,何况现在的老师都说你很优秀。”这一插曲很快就不了了之。

高三开学后,田父再次向这所学校交纳了30万元学费。

没想到,这才过了不到半年,悲剧就发生了。

事到如今,田父认为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将孩子送到了那所私立学校”。如果当时没那么早送孩子去寄宿就好了,如果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就好了,如果当时接受孩子的转校提议就好了......

可惜没有如果,一切为时已晚。

不得不引起注意的两个细节

事发之后,除了小田的父亲接受媒体的采访,学校方面至今缄默不语。但从小田父亲的陈述中,我们发现了两个细节:

1、小田从6岁开始寄宿

根据新闻报道,小田是于2009年入读这所国际学校的,那时她才6岁。

但一个6岁的孩子,正是对父母极度依恋的年纪,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却被送到了全封闭寄宿制学校,独自面对陌生的集体环境,内心的不安与无助可想而知。

很多育儿专家都不建议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就离开父母生活。如果一定要送寄宿学校,15岁以后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差不多快完成了青春期的转变。

尹建莉就曾说过,“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

十几年前就读那么贵的学校,可见小田父母的事业比较成功,也舍得为孩子的教育投资。但另一方面,在孩子那么小年级就送寄宿学校,父母俩应该平时也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来陪伴孩子。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种可能以“孩子的情感缺失”为代价的教育规划,都需要谨慎选择。

2、田父对孩子的了解,多来源于学校

在红星新闻的报道中,总会看到如下表达:

“他(田父)从学校方面了解到......”

“他(田父)希望通过与校方沟通,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学校老师只会说孩子一切都很好,使得我(田父)认为孩子真的很好。”

......

孩子出事后,田父可以说是完全摸不着头绪。对孩子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学校;对悲剧发生的原因,也寄希望于学校给出一个答复......在这里,我绝非为学校洗白,学校的问题与责任毋庸置疑,只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也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

孩子与父母感情的建立,仅有血缘还不够,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而田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11年除寒暑假外,小田只有每周五下午至周日下午两天时间在家。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事情,如果能每天见面,就能及时向父母倾诉,情绪也能及时被父母察觉。

早期情绪的依附经验,对孩子后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长大后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反弹回来。因为他知道,家庭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教育,贵不等于好

对于这一事件,有网友评论道:“父母认为最好的,并不一定是孩子认为最好的。”

深以为然。

我在网上搜索了下小田就读的这所学校——创建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的国际文凭组织(IBO)成员校。课程丰富,冰球、马术、高尔夫等都在可选范围内。收费不菲,每年的学费都在20万以上。

这是一所毋庸置疑的好学校,父母对小田也定然是舍得付出的。可这样真的就够了吗?

贵的学校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

事情发生后,田父才后知后觉地去深入了解这所学校,他说,“学校的重点在于收费,教学质量并不如宣传的一样。”在他看来,也正是因为教学质量值得商榷,当初女儿才提出了要转学的意愿。

当然,这都只是田父事后的理解,逼死孩子的从来不可能只有一个原因,而是日积月累的绝望,无处可宣泄,无人可依赖的结果。

而且每所学校都会存在好的、坏的评价。我们相信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学校,一所好学校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在采访中,田父提到的学费非常扎眼:11年200万,一年30万。但是,贵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吗?如果钱可以解决孩子教育问题,那我们熟知那些名人子女却走上堕落之路的新闻就不会存在了。

教育,从来没有“贵就是好”的道理。

最近十几年,私立双语国际学校在国内颇受家长追捧,但要清楚的是:这些学校的存在的意义只是提供给家长多一种多选择。真实的情况是,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这未必就是好的选择。

有些父母看到那些高大上的课程体系,美好的教育理念,动辄几十万的学费,甭管适不适合自家孩子,家长的自我感觉就先好起来了——这么肥的田,这么好的环境,什么样的种子进去都能开花结果。

但真实的情况是,所有会发生在公立学校里不愉快的事:校园霸凌、不喜欢老师、学业压力大、青春期问题等,都可能会在私立学校发生。再退一步说,所谓的国际化、自由、多元化,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

一个更贵的环境并不意味着100%安全,永远记住,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和保护者!!

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谁更重要?这个问题今天提出来,答案已经基本上没有争议了,当然是家庭教育。

特级教师李镇西在谈及家庭教育时,曾提出:我主张父母每天能够和孩子有“一席话”,“一段路”,“一盏灯”。

所谓“一席话”就是陪孩子聊天,“一段路”就是陪孩子散步,“一盏灯”就是亲子灯下共读。这些都是和孩子的交往与沟通,能够赢得孩子的信任。

前段时间我们采访了两名国际学校的校长,他们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忙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周一个月才能见到孩子一次,每隔几年都要甚至要换一个国家生活。

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孩子依然非常优秀,父亲们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如数家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非常好。

其中一位校长告诉我区别:他把教育子女当成是很严肃的事情对待,在有限的相处时间里会刻意思考与孩子谈话的内容。如果无法做到日日陪伴,也要在关键时候掌好舵,撑好帆。

忙碌的父母依然可以是很好的父母,就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没人比他更忙了吧,但是只要可以,他就会把时间给家人,陪伴两个女儿。

很多人说,教育的成本很高,要努力赚钱给孩子更好的条件。但在真正的教育上却吝于付出,习惯性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予学校,或者老师,这也是很多教育悲剧的缘起。

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补习班、再好的物质补偿,都比不上父母的关注和陪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橡树(id:blue_oak),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80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平台,传播教育正能量。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新高考·志愿填报VIP群来啦

2021届志愿填报VIP群

服务包括(仅针对湖北省):

1、数据库查询

2、免费包邮2021高考手册3、VIP群答疑

99VIP学习群

服务包括:

1、新高考·高考志愿有问必答

2、高频率专题讲座

3、高考填报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