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国产青春剧,被偷走的20年丨鲜观

发布时间:2020-11-11 21:21:05来源:幕后

30年了,最能打的国产青春剧居然还是前十年的作品。

在当代文化研究之父、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看来,青年文化最能够反映社会变化的本质特征。代际冲突理论认为,青年文化是未来社会主体文化的雏形。青春剧,作为面向大众、集中向社会传播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一部部作品向广大观众传递着一代代年轻人的思想,同时影响着更多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

作为影视文娱行业的资深媒体,我们通过对不同时代国产青春剧的梳理,对影视剧中青年文化发展的些许探索,力求洞见优质剧集内容的时代影响力。(考虑到整体环境差异,本篇国产青春剧研究范畴为中国大陆地区制片作品。)

体量高增长、口碑过山车、题材多化反

走过30年,国产(大陆地区)青春剧不仅是影视市场上的刚需产品,更印刻着时代发展的印记。以每十年为一个大的时间节点来看,我们会发现国产青春剧在数量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口碑表现上呈现出高起点过山车式轨迹,在内容类型上呈现出垂类多元叠加的态势。

1989年国产青春剧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一部《十六岁的花季》给70后一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雪、陈非儿、欧阳严严、韩小乐等人物让人难以忘怀。但彼时国内影视行业才刚刚起步,《十六岁的花季》也成为剧集市场上90年之前仅有的青春影像。那时每到暑假就开启循环模式的《十六岁的花季》不仅是国产青春剧的开山之作,更成为绕不开的经典,至今豆瓣评分高达8.2。

在国产青春剧「开门红」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产青春剧数量没有跟上,接下来的四五年间,仅有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年轮》有一定声量。直到1996年,国产青春剧才有了「集群」势头。《真空爱情记录》打着「中国第一部偶像电视剧」的标签进入观众视线,《北京夏天》里的曹颖让观众眼前一亮。随后《十七岁不哭》《将爱情进行到底》将国产青春剧推向了又一座高峰,郝蕾、徐静蕾成为万千观众心中的偶像女神。2000年具有「《还珠格格》校园版」之称的《青春正点》让观众耳目一新。

开山之后的第一个十年,国产青春剧高开高走,虽然数量不多,但流量和口碑表现都很亮眼,豆瓣均分至今高达8.0,不少作品更成为经典爆款。

进入第二个十年,国产青春剧在数量和影响力上都上了一层楼。随着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影视行业生产力的提高,青春剧产量大大提高是必然的。随着电视等硬件设备的普及,青春剧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个时期的青春剧,给众多80/90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大部分作品没有什么「营养」,与上一个十年高品质爆款扎堆相比,这个十年国产青春剧「鱼龙混杂」,「雷」成为日后观众给青春剧打上的一个鲜明标签。

在这段时间里,国产青春剧既有《命运的承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奋斗》《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展现青年们对前途与命运的思考的现实剧作,也有高颜值高流量的《红苹果乐园》《十八岁的天空》《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偶像青春的代表。

青春剧热度不低,但与整体高热度相比,口碑却大幅下滑,与此前豆瓣均分破8相比,这个十年青春剧豆瓣均分仅有6.7分,根据当时热门小说改编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更是成为口碑低谷,豆瓣评分仅有3.8,而大热的《一起来看流星雨》不仅口碑不及格,后来更是被观众们称为「雷剧」,成为青春剧改编的一个反面教材。

进入第三个十年,国产青春剧发生了巨变。数量上飞速增长,内容题材不仅变化多端,而且呈现出「极端」发展态势。

与前两个十年相比,这个十年青春剧在产量上大踏步,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国产青春剧数量比过去二十年总和的两倍还多,口碑上经历了高开高走和急速下滑之后,这个十年总体上国产青春剧口碑在稳步攀升。

从内容题材层面来看,2014年是一个重要节点,搜狐打造的《匆匆那年》,单集投资100万,4K技术加持,凭借早恋、怀孕、堕胎、背叛等残酷青春在公众视域的「新鲜感」极度吸睛,此后一大波「残酷青春」剧出现在公众视野。可能是这波青春剧「丧」到了极致,2016年开始,青春剧开始转向纯爱路线。

《微微一笑很倾城》《最好的我们》《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等暖心纯爱撒糖青春剧成为市场主流,2019年《亲爱的,热爱的》更是成为暑期爆款高糖青春剧。青春剧市场从极端丧到极度甜,在整个青春「磕糖」的大环境里,《七月与安生》《青春斗》《悲伤逆流成河》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与此同时这个阶段,影视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全行业深度调整期,青春剧在风格类型上也在不断拓宽。二次元属性渐现,社会、怀旧、治愈、家庭等元素都在和青春发生化学反应。

「青年文化」助推,打上时代烙印

青春剧,在影视市场,从来不是什么大投入的重量级巨制,与古装剧相比,少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近代剧相比,没有风起云涌的革命感;与专业职场剧相比,少了一份成熟的社会感。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青春剧就是校园里的故事,最多延伸到初入社会的职场菜鸟阶段,承载的更多是怀念。但通过对青春剧的纵向梳理研究,我们发现青春剧的发展与大时代的变革息息相关。

1、青年文化发展,市场空白催生

国产青春剧的发展,首先与国内青年文化兴起密切相关。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首先使用青年文化这一概念来解释美国青年的意识和行为,60年代,“青年文化”作为学术名词频繁出现,国际上“青年文化”研究热潮也开始影响我国。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学科意义上的青年研究,“青年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会潮流。

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视文化市场刚刚复苏,电视荧屏上古典名著、古装武侠、革命战争、婚姻家庭等题材的剧集作品较多,关注时下热点,反应青年潮流的作品极度缺失,青春校园题材电视剧更是一片空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十六岁的花季》应时而生,打开了国产青春剧的大门。此后国产青春剧一发不可收拾,各种垂类题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呈现。

《十六岁的花季》剧照

2、网络平台崛起,青春文学积淀,高性价比获资本青睐

从国产青春剧播出平台来看,很明显分成了传统台播和互联网平台播映两个大的阶段。国产剧的发展,整体上是「自上而下」推动发展的。早期的青春剧起步也是主流电视媒体引领的。在2005年之前,我国青春剧的制作单位是各级电视台,播出平台也是各级电视台,这个阶段,电视台直接面向各个年龄段的受众,内容的「合家欢」调性较强,无论是画面尺度还是思想内容都要适合大众。

2005年左右网络视频平台诞生,网络剧开始出现。随着视频平台的不断发展,自主内容成为其长远发展的关键。网络自制剧开始频繁出现在年轻网友的视线里,高性价比的青春剧就是资本入局剧集内容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

首先,从受众层构成来看,互联网平台用户以年轻人为主,青春剧在大类上就具有先天流量优势。这个时候网络视频平台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在内容上力求与主流电视媒体有差异。反映在青春剧上,最典型的就是残酷青春类剧集作品的扎堆上线。看惯了「合家欢」调性的青春剧,残酷青春自然成为资本吸睛的方式,好奇心颇重的青年互联网用户正是资本瞄准的群体。

其次,从投入层面来看,无论是内容还是制作,青春剧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内容优势,来源于网络文学的多年积累。到三大主流网络视频平台正式确立的2012年,依托互联网诞生的网络文学已经沉淀了十多年的时间,而这其中青春文学占比巨大。以庞大的网文IP为蓝本,青春剧的剧本创作难度大大降低,而彼时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费用还远远没有到达天花板。2014年之后,网文IP改编的网络剧更是扛起了青春剧的大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青春剧无论服化道还是后期制作成本都不算高,这对于刚刚起步的网络平台来说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生意。几百万就算得上大投资,单集100万的《匆匆那年》在2014年就是网络视频平台斥巨资打造的作品。

内容池子巨大,服化道后期等制作成本低,青春剧自然成为资本市场青睐的对象。从当前现状来看,青春剧也确实是各大视频网站自制剧的主力类型,小而美,却有着引爆圈层甚至破壁爆火的巨大潜力,打上了深深的互联网烙印。

无论形式如何翻花

扎进现实才能照进人心

作为青年受众喜爱的文化产品,青春剧虽然浸染了浓浓的商业气息,题材类型和玩法都在不断翻花,但要真正照进人心还得扎进现实。

最近重刷《十六岁的花季》,笔者发现网友活跃度依旧不低,即使是模糊到看不清人脸的版本,我们也能感受到当年该剧万人空巷的魅力。那么经典青春,为什么时隔30年,还那么能打?

1、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无论何时都极具教育启蒙意义

这看似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口号,但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十六岁的花季》在当年是很前沿的一部作品,当时在大城市流行的电话、冰箱、烫发、健美操、泳衣等新颖又开放的元素在剧中纷纷呈现;重点中学关系户、父母婚外恋、上海社会改革缓等现实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

作为青春剧,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于青少年的启蒙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十六岁的花季》可以说是非常超前,当时剧中引起讨论的社会话题时至今日,依旧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而且剧中对青少年性教育的问题,当下依旧是国产剧回避的问题。都2020年了,《以家人之名》里大哥送给尖尖的「蕾丝内衣」还是剧集创新的宣传点,但这样的创新早在30年前的《十六岁的花季》里就走到大众眼前了,更衣室里缝肩带,学校广播里公然广播着男女第二性征的知识点,这些内容即使是今天回看也丝毫不觉得过时,极具教育启蒙意义。

2、人物准确,学生就要有学生样

一部剧集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具体情节,而是剧中鲜活的人物。《十六岁的花季》能打动人,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人物塑造。剧中的青年学生演员们不是像学生,他们本身就是学生。对此该剧导演就曾表示:“挑选学生演员,不要求有表演经验,要的是真正的学生,年龄可以往小靠,主要是气质要吻合。”

当年《十七岁不哭》里的郝蕾、李晨,出演时也都是十几岁的年纪,《十八岁的天空》里一众学生演员也都是20岁左右的年纪。仔细观察近几年的青春剧,在市场能够收获好评的,在演员选择上基本都是年龄相当、气质相吻合的,而人物年龄气质与学生差距较远的《青春斗》从人物到故事都没能赢得观众好感,对于郑爽,观众们太熟悉了,这么多年了依旧停留在傻白甜学生人设,确实很难让观众再买单。

结语

国产青春剧起点不低,第一个十年也交出了令观众们满意的作品,如今,跌落谷底后正艰难爬升的国产青春剧,正在探索新的可能,无论是打垂直圈层牌还是走合家欢创新道路,不仅要让内容扎进现实,还需要让内容指向未来的现实。

-END-

「幕后」发现大文化产业新价值

长按二维码加入幕后社群

或添加微信好友(zhaochenjie1992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