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家长退群事件上央视,这是对“减负”教育莫大的讽刺

发布时间:2020-11-11 10:22:13来源:慢青年

来源:文化纵横,ID:whzh_21bcr

快微课,ID:i2reads

之前发布过的家长退群事件()

竟然上了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点评: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估计这些天,全国老师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的介入,让这件事不断升级。

随着全国家长喊退群,老师也想退群!

这是一条在老师中传播很广的视频:

家长群,不仅是家长的负担,也是很多老师的负担:

为什么一个家长退群的小事,会升级为国家级媒体轮番报道的大事?

今天,我们引用几位教育研究者的观点,试图找出家校关系紧张背后的根源。

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减负的口号虽然喊得很响,大家却尴尬地感觉到,教育给人们造成的负担不仅没有变轻,反而是越减负担越重了。

在新课改方面:我们推行参与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新理念,但是学生在校时间短,除了要应对不变的考试的硬性要求外,更不足以完成这些新理念赋予的任务。结果这些任务就全都被推给了家长。家长自然感到负担沉重,不胜其烦。

在特色学校建设方面:为了响应不能千校一面的号召,很多学校纷纷想方设法打自己的特色牌,有主打乒乓球特色的,有主打武术特色的等等,花样繁多。但这些特色往往并不与升学考试挂钩,仅仅是与学校的面子挂钩,而学生却又不得不学。于是这些特色,便让学生在无形中又多背负上了一层负担。

在家校合作方面:原来是觉得家长和学校之间隔得太远,但现在的问题是家长和老师之间又走的太近了,这使得老师和家长的自由时间都受到了侵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必须时时关注家校互动的微信群,以免错过重要信息。一年365天天神经紧绷,家长疯了,老师也疯了……

教育部长陈宝生说:减负所要减掉的就是超出教学大纲的违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业负担。减负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却是没那么简单的。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会安排给学生很多不在考纲之列的副业,这就压缩了学生进行主业学习的时间。

结果就是,学生虽然忙的不亦乐乎,但学习成绩却很不理想。为了提高成绩,家长们便不得不安排学生们上辅导班补课。于是,本该在校内完成的主业学习,便成为了校外辅导班的职责。

结果自然是:家长为支付上辅导班的费用,背负上更大的经济压力。学生在学校被各种素质教育占去了大量的时间,放学后却要去校外辅导班补主课,身心俱疲。

目前公办小学一般都是3点半放学,学生在校时间确实比以往缩短了不少。但是,缩短在校时间并不能够达到减负的目的,反而还会给学生和家长制造新的麻烦,增添新的负担。

按照升学考试的要求,学生要学的知识量是没多大变化的,并且消化掉这些知识就必须要有足够充裕的时间。而现在学生的在校时间本就不长,导致学生学习必考学科的时间捉襟见肘。

老师为了能够在很有限的时间里,把原来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讲清楚的知识讲完,就不得不赶时间,抢进度。结果,学生囫囵吞枣式的听老师讲完课后,除了少数悟性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就像吃半生不熟的“夹生饭”一样感到半懂不懂。

这样一来,学生回到家后,其在学校里没有充分消化吸收的知识便成了转嫁到家长身上的负担。由于学生在学校里学的半懂不懂,不得要领,而家长大多又不是专业教育人士,对专业科学的教育方法往往也不甚了了。必然会导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这种悖论式的教育场景中,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费力不讨好,还落着埋怨;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又背上新的负担。结果就是没有任何一方过得舒坦。家长群里矛盾不断、家校关系紧张自然就愈演愈烈了。

目前的教育减负措施无论思路再怎么新颖,理念再怎么前卫,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中高考!

只要升学考试这块天花板还在,那么凡是与这块天花板相冲突相抵触的减负措施,最终都不免会走向落空的结局。

这一次,家长退群事件闹上央视,难道不是对我国教育减负的一次莫大讽刺吗?!

其实,家长、老师们,需相互体谅,互帮互助,实现家校共赢!

转自快微课,资料来源:《家长微信群中网络交互行为分析与教育应对》(《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2期),林小英副教授在文化纵横沙龙上所作的《自由时间和空间的分配:中小学“减负”政策和实践的分析》演讲稿。

喜欢此文,欢迎点赞、转发分享

图文来源网络目的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