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教育公司爆雷、近千名家长维权:中国父母为何如此焦虑?
发布时间:2020-11-09 08:22:23来源:今日女报
来源丨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去过一些培训机构兼职,负责带学生的课。
那里的课时全部按小时和人头数收费,越是小班收费越高,有些人可能难以想象,一节一对一的课程竟然就高达好几百,而家长往往还趋之若鹜。
为了吸引家长交钱,我们这些来兼职教师的学生,不光要备课上课,还得绞尽脑汁儿地劝家长续课。培训学校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来想方设法地让家长多买课。
续费半年都是最基本的操作,更有甚者,一买就买个两三年的课,花费几万甚至几十万。
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当你倾家荡产把钱凑到学校的时候,学校突然宣布倒闭、破产怎么办?
没错,说的就是最近风声闹得特别大的北京某教育公司。
就在不久前,大型教育集团——优胜教育,突然爆雷。学校关门了,员工被辞了,学生交了钱没课上,公司大楼已经人去楼空。
近千名家长围在优胜教育的北京总部,高喊着让他们还钱。
这个公司究竟有多大呢?
在全国400多个城市设有1200多家校区,3万多名专兼职员工,累计辅导中小学生超20万人,并自称“中国连锁机构第一品牌”。
你想想,这么大一个庞然大物倒下,后果会有多么不堪设想。
有一个家长在接受采访时,差点崩溃,她说为了让自己家的孩子上辅导班,把家里唯一的房子都卖了给孩子交学费,从头到尾交了三四十万。
接受采访时,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张收据和写着“随时退”的承诺书,明知钱可能要不回来,她却还是抱着那么一丝丝的期望。因为这里面,承载了她和孩子全部的希望。
这是卖房子交的学费,她把家里唯一的住房卖掉了。
她想要用孤注一掷的方式为孩子搏一个未来,可谁知道,房子没有了,钱也拿不回来,孩子的前途一片迷茫。
她的家人对她说,再拿不出来钱就滚。
还有一位家长交了35万,她不断嘟囔:35万够买一辆大汽车了......
像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拼了命地想要回自己的血汗钱,却无计可施。
“北京劲松校区欠费46102.3元,无人对接,校区跑路”。
“交了25000元补课费,一节课都没上,退钱找不到人”。
“退费这么难,怎么还我们家长血汗钱?”
我很同情他们的遭遇,但恕我直言,我并不认可部分家长的行为。
给孩子报辅导班把薄弱的学科加强一下这无可厚非,但是倾家荡产、把唯一的住房卖掉去供孩子“超越同龄人”,这是否真的有必要?
先不说,你们这样“倾家荡产”行为的压力孩子能不能承受住,大人们把自己的所有都捆绑在一个孩子身上,是不是太可悲了?
然而,这也并不是个例,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上海一个女孩,从小奶奶陪读,辅导费花了近百万;
6岁女儿3年花掉120万,卖房也要上培训班;
于是,“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
在高额的培训费之下,是一群家长的疯魔。
问: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答: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的。
孩子刚刚四岁,报了四个兴趣班,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幼儿园,英语课文就已经会自己读了。
每个家长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甚至恨不能直接把起跑线挪到终点线。
“总有人要赢,为什么赢的人不能是我家孩子?”
考全校第一名够了吗?不够,上面还有全区第一名;
那考全区第一名够了吗?不够,你还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够了吗?不够,你还得会声乐武术等十八般武艺...
为什么这些家长一个比一个疯狂?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剧场效应。
就是说在一个狭小的电影院里,当前排的人开始站起来看电影的时候,后面的人也不得不跟着站起来。因为别人都站了你不站,那么电影你就一点儿也看不到了。
而报辅导班也是一样,别的孩子报了,而你的孩子没报,那么整个班上你家孩子的学习成绩最差,那么你就不得不报辅导班。
这其实是一种畸形的现象,报辅导班的目的再也不是为了把薄弱的学科加强,而是为了超越同龄人,为了在起跑线上“抢跑”。
这些“打了鸡血”的家长,他们仿佛闭上眼睛就会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够24小时不停歇地学习,科科学习拔尖,奥赛围棋演讲书画大满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自己的孩子就像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我能够理解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这真的不是教育。
教育不是攀比和花钱,家长、学校和培训机构陷入畸形的恶性循环里面,一直都在攀比和较劲,如果长此以往,那么为这个畸形现象买单的,肯定不是学校,也不是教育机构,而是孩子和家长。
很多家长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可是往往这样的“为你好”,最终会害了孩子。
我常常在想,家长们如此焦虑,为了孩子倾家荡产交学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最本质的原因是家长们害怕将来孩子混得不好,自己吃过生活的苦,知道那有多难。
比如说,你奋斗了大半生,好不容易获得了一点成就,而你的孩子却考不上好的大学,眼看着就要过苦日子,你能接受吗?
我想绝大部分家长都无法接受,这就是培训市场的生意如火如荼、学区房一年年卖得火爆的原因。
曾经在天涯看到过一条帖子,问:是不是所有父母都接受不了孩子不如自己?
这位作者在和一个大姐聊天的时候,对方说她孩子从小学习就不上心,哪怕花大价钱补课,成绩也还是不好。
于是作者就宽她的心,说考上专科也不错,说将来靠技术吃饭也行。
可没想到话刚说完,大姐就非常生气,黑着脸走了。
为什么这位大姐突然变脸,如此生气?
因为她自己通过努力,拥有不错的工作和学历,嫁的丈夫也是公司高管,收入颇丰,可以说是佼佼者。
她爬上来,知道生活有多苦,而她的孩子,站在了她和丈夫的肩膀上,按理应该要比他们俩的成就更高,可是却偏偏不爱学习,连个本科都考不上。
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也是一种巨大的挫败感,甚至他们会觉得说出去丢人和没有面子。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理所当然会比自己更好,没有几个能接受自己的孩子竟然还比不上当初的自己。
还有一些父母经历了没读书带来的苦,不希望孩子再走这条老路。
正因为父母大多抱有了这样的期待,所以就拼命逼孩子,推着孩子往前跑,不断加重学习任务。
可是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孩子真的会变得更好的吗?
去年一个17岁的男生,只留下一封写着“学习压力太大”的遗书,就一头跳下了河;
湖北一男生因为父母让他觉得读书的压力太大,一度想要跳楼轻生…
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姑娘,因为堆积如山的作业压垮了心理,留下遗书随后割腕。
她在遗书里写到:
妈妈,我好累!睁开眼睛看看,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写完,语文、数学、英语,每个老师都会留很多作业。无论我怎么努力,我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我好想安静的睡会儿觉,可是作业写不完,明天还会累积下来,只会越来越多…
在百度上搜索学习压力大轻生,得到的相关新闻和结果达到了惊人的3,550,000个。
马东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孩子。”
大人的焦虑只能大人承担,一旦大人把焦虑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就成了灾难。
孩子的身上,真的承载不了那么多。
很多家长,给出所有一切,倾家荡产地把钱堆在孩子身上,这样反而只会让孩子不堪重负,也让整个家庭陷入财务负担走向极端,滑向一个更深的深渊。
我说一个很多家长都不爱听的话,我们做家长的都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你的孩子将来大概率会变得平庸。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当父母教育水平都处于当年前3%时,子女仍然处于前3%的概率只有……10%。
这还只是智商高的父母,而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更是大概率会变得平庸。
你的孩子终将变得平庸,这就是事实,你能怎么办?
也就是说,你做了全部的努力,但是你的孩子还是很平庸,你还能做什么?
接受,真的,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接受。
这种接受不是什么都不去做的接受,而是努力之后的接受。
家长们也大可不必懊悔或焦虑,毕竟你尝试过了,尽力了,那就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开他的人生。
看过作家刘继荣写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她本身优秀,但女儿却总是被人叫做“23”号,因为她女儿常年考第23名,是个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别人都忙着表现自己,23号就静静坐在一边为他们鼓掌;
别人说自己将来要成为各种伟大的人物,23号却只想成为给孩子做饭的妈妈;
别人都争着抢着生怕落后于人,23号却总是慢悠悠地做自己的事…
她也想过要去改变,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接受。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要走的路,哪怕她不如别人聪明,也不如别人优秀,也终究会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碌碌无为也罢,泯然众人也好,但那都是她无法复制的人生。
我们大可不必逼着孩子走上一条不适合他们的路,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英雄,哪怕是路边鼓掌的人,一样有美丽的鲜花相伴。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庆幸的是,父亲并没有在我身上灌输太多焦虑的东西。
当别人家的孩子上补习班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在秋天的稻田里面挖泥鳅;
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各种大赛上面获奖的时候,父亲带着我看了一个下午的蚂蚁搬家;
当别人家的孩子能唱能跳,会各种才艺的时候,父亲教会了我在冬天的白雪里面寻找野兔的痕迹……
我感恩有这么有趣和精彩的童年回忆,以至于后来走上了作者的道路。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我们在各自的时区里行走,聪明的鸟有高的树枝,而笨鸟也一定有矮的树枝在那里等他。
作者桌子,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小编:鸢尾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