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一场败仗催生出志愿军新战术,美军噩梦连连,越打越吃亏……

发布时间:2020-11-08 10:21:53来源:瞭望智库

1951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

在这种正面硬碰硬的战斗模式中,拥有绝对空中优势、地面火力优势的美军大占上风;对惯于在运动中歼敌的志愿军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原有优势丧失殆尽,被迫与敌硬拼。

果然,最初,美军攻势凌厉,似乎在全线都占据了上风。然而,让美军没想到的是,志愿军很快扭转劣势,并迫使美军转入志愿军的优势领域——夜间作战,以求减少伤亡。

志愿军是如何在后期扭转对敌有利、对己不利的战局的?

这源于一场败仗。

文|王正兴

编辑|谢芳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短暂的胜利

1952年初,随着停战谈判的重开,战事趋向平缓,双方阵线之前形成了一道缓冲区,都不去占领那些高地以打破战场平衡。然而,随着谈判陷入僵局,新上任的美军远东军司令马克·克拉克决定采取“攻势防御”的策略,试图在战场上获得优势以配合谈判桌的讨价还价。

图为克拉克。图源:《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于是,美军全线抢占缓冲区内的高地。驿谷川地区中美军第45步兵师新上任的师长戴维·L.鲁弗勒少将也不例外,他认为自己应该建立一些前沿支撑点,以巩固他的防线,于是拟定了一项夺取缓冲区11个要点的作战计划。

巴不得大打特打的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自然不会反对,美军第45师开始在驿谷川行动。

双方代表在开城东北核查美军违反中立事件。图源:《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见美军抢占缓冲区高地要点,志愿军39军117师遂命350团也抢占190.8高地。而190.8高地正是鲁弗勒准备抢占的8号目标,奉命行动的美军第45师自然不肯罢休。中美两军遂围绕这个小高地,展开了一场殊死对决。

190.8高地是当时缓冲区内一个明显突出的小高地,对于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的人来说,不是个陌生的地名——泰国军队曾在这个高地上遭受了战争期间最惨重的一次损失,一个连在40分钟内被志愿军全歼。

而190.8高地北面就是著名的“T字山”。在1953年1月的“T字山战斗”前,美军对这次战斗志在必得、大肆宣扬,还请了许多记者来前线参观,结果惨败,引发美国国内国会调查和民众抗议。

作为一个缓冲高地,美军早在1952年3月就偷偷占领了190.8高地。但是志愿军39军117师351团在3月31日全歼高地上美军的两个排,美军便放弃了此地。

4月5日350团与351团换防,针对蠢蠢欲动的美军,117师副师长韩曙和350团团长王秀法决定抢占190.8高地。

5月8日,350团1营连夜施工,在190.8高地上构筑了6条马蹄形坑道为主的防御工事体系。15日,1连5班、6班进占190.8高地。2个班志愿军的身后,得到了117师和350团8个炮兵连的火力支援,志愿军决心占据此地。5班附重机枪1挺,火箭筒1具配置于主峰;6班附轻机枪1挺,配置于主峰北侧无名高地,准备随时支援5班战斗,并保护5班侧翼。

美军放弃的高地被志愿军抢占,让他们很不高兴。5月18日,美军第179团开始对190.8高地发起进攻。

但是,此时,志愿军坑道工事已完备,美军地空火力准备,战士们都躲进坑道,只留一名观察员在外。美军炮火一停,志愿军并不急于占领表面阵地,而是由观察员引导我炮兵对美军正在集结的步兵实施阻拦射击。当美军步兵占领表面阵地,我军马上退入坑道,炮兵随即对占领表面阵地的美军进行火力急袭,坑道内的战士又利用炮火急袭效果,冲出坑道配合作战,驱逐占领表面阵地的美军。

从18日战至21日,1连5、6班以伤亡13人的代价,歼灭美军100余人,取得了胜利。

但是这仅仅只是开始。

2

艰难的胶着状态

至6月12日,美军第45师占领了其余10个没有志愿军防御的缓冲高地,然后以180团换下179团,对8号目标——190.8高地全力发起进攻。

美军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直接出动2个连,在12架飞机、8辆坦克掩护下,兵分三路,一路进攻190.8高地主峰,一路进攻北侧无名高地,一路进攻T字山1连阵地,企图切断190.8高地与我主阵地联系,一举拿下190.8高地。

从拂晓战至9点50分,我军5班、6班在后方炮兵支援下,击退美军10余次冲锋,挫败了美军企图。

失利的美军孤注一掷,直接动用一个多营的兵力,坦克增至34辆,飞机出动52架次,以“人海战术”向190.8高地发起集团冲锋。

战至11时,主峰的5班阵地被蜂拥而上的美军突破,除1名伤员外,其余人全部在白刃格杀中牺牲。这时,赶来支援的6班班长高云和果断命令部队转入坑道,再次以坑道与敌对峙。

在6班转入坑道的同时,1连连长程玉连率2个班突破美军阻拦,接替北侧无名高地防务。

当晚,350团团长王秀法赶到前沿,指挥3连加强1个重机枪排反击190.8高地主峰。经一夜激战,3连未能攻克190.8高地主峰,连队主力撤退,连长李汉友率13人转入坑道与1连6班会合。

13日天刚亮,美军180团以2个连的兵力围攻北侧无名高地。在多次进攻被击退后,美军故技重施,集中5个连的兵力再次发起“人海战术”,不断冲击无名高地。1连弹药打完,以石头与美军周旋,几乎伤亡殆尽,剩余人员转入坑道。当日晚,350团再次以2连、5连5个排进行反击,仍未得手。

在北侧高地激战的同时,主峰美军开始围剿坑道内的志愿军。

美军第一个办法是在坑道顶爆破,高云和率2名战士突然出击,击毙了放置炸药的美军。这一幕反复出现5次,美军5次凿顶爆破失败,反被志愿军出击小组击毙10人。

美军第二个办法是释放毒气,高云和指挥部队戴上防毒面具,并将雨衣挂在拐角处阻挡毒气蔓延。随后李汉友严令部队不要发出声音,诱骗美军派人到洞口窥视。高云和和副班长闵朝涛从另外两个洞口出击,又击毙前来窥视的美军。

毒气战失败,美军组织部队到洞口开始疯狂投掷手榴弹。6班一边用火力迫使美军不敢靠近洞口,一边组织人员把美军扔进来的手榴弹反投出去。经过反复8次较量,虽然有部分人员被手榴弹炸伤,但又一次挫败美军图谋。

连续三次失败后,美国人改变了打法,调来火焰喷射器,首先向坑道投掷燃烧弹阻止志愿军出击,然后火焰喷射器进至洞口开始猛烈喷射。闵朝涛率一个小组从另一个未暴露的洞口出击,一顿猛打后,美军放弃了火攻的计划。

经过2天17次周旋,美军不敢再靠近。坑道内的志愿军暂时安全了,但一个新的问题随即而来,经过2天战斗坑道内空气已浑浊不堪,更关键的是只剩下半碗泥浆水和4块饼干。

3

决不放弃一个战士

6月14日晚,李汉友制定了出击计划,高云和和闵朝涛各带1个小组出击,夜袭美军60迫击炮阵地,全歼守敌,缴获2门迫击炮和宝贵的罐头和淡水。

15日,报话员杨国兴三次冒险潜出洞口,终于架设起天线联络到了117师参谋长薛复礼。薛复礼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却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计划。

15日当天,117师的老师长——39军副军长张竭诚率领军前进指挥所,赶到了117师指挥所。跟随张竭诚而来的,还有到志愿军前线参观见学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41军军长刘转连。

15日晚22时,117师副师长韩曙、参谋长薛复礼指挥350团、351团共8个连,24门喀秋莎火箭炮,54门榴弹炮、山炮、野炮,4门自行火炮,突然对190.8高地发起反击。这是39军第一次在朝鲜战场动用喀秋莎火箭炮。

志愿军是绝对不会让一线的战士困守坑道的,无论如何也要把他们救回来。而坑道内的战士也知道,部队绝不会放弃他们,这是他们战斗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之根源。

发起攻击后仅5分钟,2个团的4个连就攻克北侧无名高地,救出在无名高地坑道内的1连战士。随后其他部队开始围攻190.8高地主峰。

可是,美军180团像中了邪一样,以全团之力拼命反击,全团预备队全部冲了上去。中美两军在190.8高地及北侧无名高地展开了殊死的较量。攻击、反击,攻击、再反击。数千名士兵在这两个小高地周围反复厮杀。志愿军刚刚取得进展,美军就直接反击将志愿军打退;志愿军再次攻击,美军又再次反击。如此疯狂的美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是罕见的。

随着美军夜间战斗机和纵深炮兵的参战,志愿军炮兵部队被迫纷纷转移发射阵地,我方炮火陷于停顿。韩曙和薛复礼见战斗陷入胶着,果断命令部队退出战斗。

16日,350团命令李汉友和高云和放弃坑道。当日晚,李汉友和高云和乘夜先向敌运动,随后向我349团阵地迂回,37人(9个伤员)全部安然无恙返回阵地。

为了救出坑道内的指战员,这次大规模进攻117师伤亡了693人,在有些人看起来是得不偿失。但是,如果前线的战士受困就抛弃他们,以后谁还肯英勇作战?不放弃、不舍弃、不抛弃,对战友的不离不弃,铸就了解放军的铁血军魂。

此战117师伤亡800余人,还丢失了190.8高地,看起来是个不折不扣的败仗。

但是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志愿军伤亡了800余人,而美军的伤亡是——美国陆军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写道:“第180步兵团损失了8个步兵连的力量才占领了第8号目标。”

可以说,美军180团几乎全军覆没。

我军的自我评价是:190.8高地首创坑道作战范例。

但意义并不仅仅于此。

4

“抓一把,连续抓”

自志愿军广泛开展筑城工作,修筑坑道工事以来,完美地解决了能不能守的问题。因为坑道工事的存在,志愿军坚守表面阵地的部队可以在情况不利时,退入坑道以保存有生力量。

从数据就可见一斑:1951年夏季防御战斗时,美军40到60发炮弹即可杀伤我1人;到1952年1月,美军需240发炮弹才能杀伤我1人;到了2月,美军需264发炮弹才能杀伤我1人;而到了4月,这个数字上升到美军需646发炮弹才能杀伤我1人。

但是光凭坑道工事进行防御是不能打赢美军的,在解决能不能守的问题后,必须解决能不能胜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190.8高地战斗中找到了答案——志愿军创造并广泛推广了“抓一把,连续抓”的战术。

所谓“抓一把”就是选取美军防御的一个高地,以雷霆万钧之势打掉该高地,尽可能全歼高地上的美军。完成这一点的基础是,进入阵地战阶段后,志愿军的炮兵火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有能力打掉任意一个美军阵地。

据美军统计,1952年4月志愿军发射炮弹2388发,而到6月就上升到6843发。更重要的是,虽然志愿军发射1发,美军就还击12到19发,但射击效果反而不及志愿军。

所谓“连续抓”就是打掉美军阵地后,志愿军并不占领,而是撤退,待美军重占阵地后,再次组织强大火力精干兵力进行攻击,让美军在一个点上反复流血。而强大火力精干兵力正是吸取了6月15日晚反击的教训。6月15日晚的反击,火力相当强大,但出动兵力过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随后,志愿军又出现了“抓一把,连续抓”的升级版,即攻克美军阵地后不再撤退,而是以极少量兵力固守,引诱美军来攻,以纵深强大炮兵火力打击来犯美军,进一步消耗美军有生力量,取得一定战果后再组织坚守部队撤退。

这一战术成为了美军的噩梦。

5

勇于自我牺牲

美军学习能力极强,学了我军的“穿插分割”战术、修筑坑道,然而,却没有能力学习志愿军“抓一把、连续抓”战术。

原因非常简单:

首先是上一篇文章指出的,美军缺乏主动作为、勇于牺牲的精神。

“抓一把,连续抓”战术有一个关键要点,即以极少量兵力固守引诱美军来攻。虽然在坚守一段时间后会撤退,但对中美两军每一个战士来说,这种“诱饵”的任务基本是有死无生的。志愿军战士可以做到,不仅能做到,还是抢着去,不让他们去,他们还会冲连长、指导员急。这对志愿军战士来说,是一种荣耀。

但美军就不行了,只派几个人去坚守,这些美国大兵绝对不干。军官要敢派他们去,他们就敢临阵脱逃。要去,必须成建制,大家一起去。事实上,一个连的美军逃离阵地,这种例子都比比皆是。

因此,志愿军1个班能守的阵地,美军要用1到2个排;志愿军1个排能守的阵地,美军要用1个加强连。一个高地看不出来很大差别,可战线延绵数百公里,有数不清的高地,产生的差别就非常之大了。

此外,虽然美军学会了志愿军的修筑坑道,但效果要差很多,毕竟他们连挖战壕都偷工减料,坑道这样的大工程,更是强人所难了。

而防御时这方面兵力消耗的差距,经过放大叠加,又进一步拉大了美军和志愿军的伤亡比。

其次,志愿军步兵的战术素养高出美军步兵数个等量级。

志愿军进攻美军阵地,普通部队动用的兵力和美军防御兵力之比是2比1;精锐部队是1比1,甚至更少。但战术素养弱于志愿军的美军就不行了,美军至少要大于3比1,才能进攻。

正因为战术素养的巨大差距,志愿军只要突入美军阵地,那基本上就是胜利在握;而美军就算突入志愿军阵地,也很难取胜。更不用说,志愿军突入美军阵地的成功率,远远高于美军突入志愿军阵地的成功率。成功率低意味着美军要反复组织兵力冲击,就会反复遭到志愿军纵深炮火打击。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1952年1月到5月,美军及其仆从国军队发起攻击和袭击517次,成功11次,成功率仅2.1%。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攻击和袭击142次,成功89次,成功率62.67%。

成功率之间的悬殊差距的背后是两军步兵巨大的战术素养差距。

同样,积少成多,一百次、一千次这样的战斗后,美国人越打越吃亏。

当美军发现自己无法承受志愿军火炮带来的巨大伤亡后,他们明白不能再这样打了,并积极寻找破解之道。他们确实找到了办法来规避志愿军越来越强大的炮兵火力,那就是夜战。

被迫开始夜战的美军,打不过志愿军,又在此后的阵地战里屡战屡败,不断丧地辱师,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这就是190.8高地之战,看起来,志愿军在美军擅长的阵地战中失败了,但实际上,这是全线战争的一个缩影,志愿军就此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

【注:“抓一把,连续抓”战术并非117师首创,全线志愿军部队在作战过程中都不约而同找到了同样的办法,但190.8高地战斗具有相当代表性,可以说在经过一系列战斗至190.8高地战斗后,此战术成型并成熟。】

参考资料:

1.《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九集团军军》

3.《战例选编(陆军第39军)》

4.《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7师师史》

5.《抗美援朝战争战例选编》

6.《朝鲜战场1000天—39军在朝鲜》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提供。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他的公众号名为“这才是战争”,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欢迎关注。)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浦睿文化为库叔提供25本《人类善恶小史》赠予热心读者。31个真实发生的善恶故事,40张暗藏玄机的插画,完美再现人类历史上至好和至暗的时刻!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