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抗美援朝70周年 | “我多次与死神擦肩,从不后悔”

发布时间:2020-10-29 17:22:07来源:参考消息

89岁的王竭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和善的笑容带着一种教师特有的平易近人感。这样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曾在朝鲜战场上骁勇奋战,几次陷入“绝境”。

王竭1951年初入朝。在朝8年,经历了百余次战斗。他说:“我的整个青春在异国他乡度过,献给了战火纷飞的战场。但我从未后悔,如有来世,我还要参加志愿军!”

老战士给小排长“点赞”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正在沈阳高射炮学校学习的王竭和千余名学员一起,提前走出校门,在1951年初踏上了战场。

“我被分配到高炮62师604团,成为千名学员中仅有的5名正排职之一(原则上都是副排职务)。当时我是一个毛头小子,很多老兵不服我,还有人用脚给我‘鼓掌’。”王竭笑着说。

朝鲜的清川江大桥是交通咽喉,也是敌人的重点轰炸目标。“每次大桥被炸断,铁道兵们便冒着生命危险去抢修,每次敌机发现桥被修复,就会肆无忌惮地轰炸。”王竭回忆。

小排长的第一仗,就是保卫清川江大桥。“晚上,我们悄悄进入保卫大桥的阵地提前埋伏,为了能准确打击敌机,阵地距离大桥不足百米。第二天天一亮,敌机果然过来袭击。”面对敌机雨点般的轰炸,王竭没有躲在掩体里,而是冲上前线勇敢指挥全排战斗。“敌机遭到我们火力打击后,很快就调头逃窜,我们也成功保住了大桥。”

这次战斗后,那位“用脚鼓掌”的老战士特意上前给王竭“点赞”:“小排长好样的,头一次参加战斗就不怕死。”

▲王竭年轻时照片。(受访者供图)

靠“绝技”捡回一条命

王竭最难忘的莫过于他第一次与死神擦肩的那一战。

1952年,在一次保卫交通运输线的战斗中,团首长判断敌机将轰炸铁路东段,王竭接令骑摩托车前去侦察,确定阵地的位置。“没想到快到目的地时,我被敌机发现,敌机开始对我俯冲轰炸扫射,我的摩托车一下被炸翻了,人也被炸上天老高,瞬间就失去了意识。”王竭回忆。

昏迷在路边沟壑中的王竭被送到野战医院,这次事故让他腰脊严重骨折。“我在医院躺了一个月,心里急得不得了,后来未经医生同意就偷跑回了团里。”

王竭返回团里的第二天夜里,美军数十架重型轰炸机分批次对团指挥所和驻地进行疯狂轰炸。侦察到敌情后,王竭马上往山顶的指挥所跑。在多次战斗中,王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没有雷达的情况下,他可以根据敌机飞行的声音判断出机型、飞行高度和大概的投弹位置。靠着这个“绝技”,王竭又捡回一条命。

“跑到半山腰的时候,听见敌机投下炸弹的声音,我判断这个炸弹一定离我不远,就马上卧倒在附近的弹坑中,眼看我身边的通讯员同志还在傻站着,我一把抓住他的脚踝,他跌倒在地的瞬间,炸弹在附近爆炸,无数弹片飞了过来。”

谈起当年的战斗,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记得自己跑到指挥所后,看到值班人员已经全体牺牲的壮烈一幕;也记得那位右手被炸断的侦察参谋,用嘴咬着被炸坏的电话线,让自己打通电话继续指挥战斗;更记得第二天早上,他亲眼看到经历轰炸的村庄被夷为平地,无人生还。

“我们团的作战股长是一位战斗英雄,但是根本找不到他的遗体,全都被炸碎了,只找到了他证件的碎片。”说起这些,老人的眼圈泛红,手也轻轻颤抖。

“绝不能停,飞一般地开!”

1953年7月25日,王竭所在的604团接到紧急命令,当夜必须将阵地转移至马踏里附近,参加马踏里东南山战斗。这一地点距离板门店较近,团首长命令王竭带着团指挥所相关人员和器材前往新的指挥所,安置好并接通各连电话。

“当时,我正在金城前线,去新团指挥所必须要经过一处高山下的敌炮封锁区,这里由于地势凶险,被称为‘死亡之地’。”果不其然,在王竭一行人乘坐汽车通过时,敌人的炮弹如雨点般袭来,路上瞬间全是坑洞。“快开!绝不能停,飞一般地开!”

“到目的地后,我们才发现,汽车的弹簧弓全断了,车体上有很多弹洞,我这是又捡回了一条命啊。”

“在朝鲜的8年,我经受了千锤百炼和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但我从不后悔,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王竭坚定地说。

▲王竭近照。(于也童摄)

人物简介

王竭,1931年12月出生;1948年参军,1951年初入朝,任高炮62师604团排长,后陆续任连长、作战参谋等职,多次立功,1958年回国;1962年在鞍山市第六中学任教,1983年调到鞍山大学学生处工作,1990年任成人教育处处长,1992年离休。

原文刊载于《参考消息》10月29日特别报道版,原标题: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访谈录(59)|“我多次与死神擦肩,从不后悔”——记志愿军老战士王竭

微信编辑|董磊

微信审核|田欣

热文推荐

致无可替代的你:

在看是了解点赞是态度分享是美德

点亮星标不走散

独一无二的参考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