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4个心理学小妙招,轻松提升孩子学习力 | 智力

发布时间:2020-10-28 12:22:09来源:爱贝睿

2018年,PISA国际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的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等学习能力方面,世界排名第一。而美国学生的平均水平在世界排名10以后。

然而,另一项研究特别有意思。给美国妈妈三个选项,测试她们对孩子成绩满意程度,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分之一的美国妈妈表示非常满意。而在中国,只有10%的父母感到“非常满意”。

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成绩,给中国父母带来的多大的压力和焦虑呀。

今天,薇薇安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给你介绍四个科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只是希望你不要太累着自己啦。

什么是沉默时间呢?

它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指家长抛出问题后,等待孩子回答的时间。

第二类,是指孩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空白时间。

举个例子:

妈妈:你觉得这道数学题,应该怎么解呢?(抛出问题后,等待孩子回答)

孩子:先用加法……然后……(妈妈保持沉默,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孩子:我算出来了,6+7=13。

在教育心理学长达20年的研究中,发现通常两种沉默时间平均只有1秒,甚至更短。也就是说,父母抛出一个问题后,一般只给孩子留出1秒的时间去思考和回答。

如果孩子没有回应,父母往往就会急切地重复问题。当孩子回答到一半,还处于思考状态时,大人通常就会急于插话,打断孩子的思考过程。

然而神奇的是,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把沉默时间延长到3秒以上,孩子的回答不仅更丰富,而且逻辑思维也会更清楚,提出的问题会更多,回到″我不知道″的频次明显降低。

这是因为,当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孩子思考,他们会更有交流的欲望。一个参与实验的孩子,在给予更多沉默时间后,就讲到:“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不仅仅是在回答问题,而且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是被重视的。”

显然,延长沉默时间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呢。

Tips

下一次,如果你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讨论题目时,你不妨拿手机把过程录制下来,回放给自己看。检查下你的沉默时间为多久,能保证在3秒以上吗?

想象有这么一个场景:

两个小女孩在做同一套数学题。这时,老师走到她们身边,看了下第一个小女孩的卷子,没说什么。

接着又看了下第二个小女孩的卷子,然后给第二个小女孩一个提示。

半个小时后,两个孩子交卷,得分都是80。

现在,你认为哪个小女孩的数学能力更强?两个小女孩又分别会如何评价自己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虽然两个学生的最终成绩一样,但你通常会认为,第一个小女孩的能力更强。

这些比较好解释,因为不用大人知道就自己算出来,肯定厉害些嘛。而父母或老师一般都会给能力更差的学生更多的辅导。

不过,很多时候,孩子作业做得好好的,根本就没有求助:“这题我不会,你能帮帮我吗?″,父母在旁边还是会插手知道。

父母的这种主动帮助,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

研究发现,从5岁左右开始,孩子会觉得家长主动插手来帮我,肯定觉得我笨、能力不够。年龄再大一点的孩子,甚至会为此感到自卑和焦虑,觉得自己将来更难有所成就。

所以说,虽然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孩子思考,可是,这些善意的″帮助″反倒暗示孩子——“你不行”

Tips

就像刚开始那个场景,老师的主动帮忙虽然是出于好心,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动作反映老师对学生能力有所怀疑。

孩子会猜想,为什么老师看了同学的试卷后,没说什么,但是却反过来指导我呢?肯定是觉得我比其他人笨、更需要帮助。

事实上,这个孩子可能也根本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自己也能顺利完成答题。

你平时是不是这样教育孩子:和别人聊天,或者回答别人问题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表示对别人的尊重。

这时,教育心理学家又冒出来说话了——不要这样。

因为他们的研究发现,对于5岁,或年龄更大的孩子来讲,在让他们思考一些有难度的阅读理解和数学题时,如果不盯着提问者看,孩子回答的正确率反而提高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孩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到两种能力:

第一种: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记忆、分析问题、语言理解等认知能力;

第二种:监控周围环境中不相关信息的能力。

你可以把这两种能力想象成一个跷跷板——第一种能力上升,第二种能力肯定就下降。

也就是说,如果强求孩子回答问题时,要看着提问者的眼睛,这实际上在消耗孩子的第二种能力,还要去处理提问者的脸部传达的很多不相关信息。

因此,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大大降低。

Tips

下一次,如果你也面对面辅导孩子作业,当他们遇到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你可以告诉他:

“如果你在思考问题的答案,你可以不必看着我噢,闭上眼睛也没关系。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不必在乎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悄悄告诉你,这个目光转移大法,对我们成人也非常有用哈!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过考试发挥失常的经历呢?

除了遗憾,你是不是也有些困惑:明明我和孩子在考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为什么好几次考试都没发挥好?遇到中考、高考可该怎么办?

这时,你要先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考试发挥失常。

从认知角度来说,人的记忆系统中,″工作记忆″扮演者相当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储存和处理各种信息。孩子在处理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时都要用到。

但是,世界上最遗憾的事情却是——人的″工作记忆″储存空间是有限的

当孩子在考试的过程中,压力太大时,他们就会冒出一连串的想法:

如果考砸了,可该怎么办呀?

这次考试排名如果下滑,老师和爸爸妈妈会很失望吧?

我要是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这辈子是不是就完了?

这些因焦虑而产生的无效信息,会强行霸占″工作记忆″的资源,严重降低″工作记忆″的使用效率。这也就是你平常所说的,考试焦虑会让孩子无法集中精力思考。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呢?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

你试着让孩子在考前十分钟,把他的考试焦虑都写下来。为什么?这其实是在帮助他们认知卸载,把这些负面信息发泄出来后,他们就不会在考试过程中抢占″工作记忆″的资源。

研究表明,这个科学小窍门对于那些本来就比较容易焦虑的孩子特别有效。如果是面对重量级的考试,比如中考、高考等,作用会更加明显。

Tips

下一次,在遇到考试前,你也不妨试试这个小窍门噢。可以简单的按照“我担心……”的格式写下来。

比如“我担心这次考试名次会下滑”、“我担心这次考不好的话,爸爸妈妈会责备我”、“我担心自己因为粗心大意又错很多题”。

这样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十分钟就可以大大缓解孩子的靠前焦虑。

不得不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父母和孩子都焦虑的时代。亲子冲突也大多因学习而产生,你内心当然也想和孩子做朋友,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可是往往不得要领,掉入“——父母焦虑—>训斥打骂—>孩子成绩下滑—>父母更加焦虑”的怪圈。

想要避免这样的死循环,首先要避免对孩子说教和打骂,不如多关注下如何科学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心理学小知识。不但更科学有效,还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呢。■

◆◆◆◆◆

想知道更多科学靠谱的育儿技巧吗?爱贝睿名师小课让你跟着清华、北大等学校的知名专家学育儿!

【名师小课年卡】

原价2499元!▼现在抢购,仅需99元▼仅限双十一科学早教月

前99名用户,还将获得实物大礼包爱贝睿育儿技能地图(包邮哦!)

点击图片立即抢先入手▼▼▼

快快抢购,先到先得。与来自世界名校的育儿名师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