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纪念!
发布时间:2020-10-25 13:22:35来源:杭州发布
今天(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跨过鸭绿江,打响了赴朝后的第一场战役。在杭州,就有不少志愿军老战士,让我们跟随他们的回忆,走进那段烽火岁月。
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点赞杭州老战士
近日,、先后报道了88岁的余帼华。1950年11月,余帼华作为一名医疗员,随人民志愿军第20军入朝。她说:“朝鲜战争,我没有准备活,我们大家都准备死的。”物资难以运到前线,导致卫生所必需的药品短缺,为伤员取子弹时,伤员们经常痛得咬紧牙关,但他们从来不叫疼,都是忘我的:“宁可自己熬,麻药不要给我用,要用在更重的病人身上。”余帼华也咬牙硬扛断指之痛,只为把珍贵的麻药留给更重的伤员。
余帼华转业从医,直至退休。去年,余帼华回到朝鲜,看着牺牲战友的雕像和名字,她感到非常难过:“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是一个幸存者,活着回来了。”
余帼华说,她要完成一生向往的东西,要更加努力、坚韧地活着。1965年她腰部意外重伤,因此卧床15年,后来坚持复健,与病痛作斗争,84岁时,她去到了南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起国旗。去年,她87岁,完成了去北极的目标!
余帼华的老伴是她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两人都还珍藏着当时穿过的军装。再次穿上,他们情不自禁眼泛泪花,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余帼华说:“中国人还是以和为贵的,但是有骨气,要么不战,战争来的话能打,不怕的。”
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10月的一天,杭州云居山,95岁的刘占勤老人站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久久不语。他一个人站了很久,始终不让人扶。
时光倒回到1953年1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后的焦灼阶段,两军对峙于三八线难决胜负。刘占勤所在的部队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七师,跨过鸭绿江投入战斗。在重型轰炸机的封锁下,刘占勤和战友们冒着炮火,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里日夜抢修,建成了连接朝鲜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的“龟介铁路”,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急需的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力地粉碎美帝国主义企图在北朝鲜中腰部重新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企图,促进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到来。
刘占勤回忆道:“抗美援朝主要靠铁路运输,如果铁轨断掉了就什么车都不能通了,要昼夜地抢修保障物资的畅通。炮打的时候,爆破的时候,有受伤的、有牺牲的,但是战场上没有什么怕的,没有那个时候的战争,不可能有现在的和平。”
刘占勤17岁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多次立功。他一直战斗在一线,曾是部队的机枪手,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战争给刘占勤留下了严重的创伤,至今他右脑还残留着弹片,每到下雨天就隐隐作痛。可刘占勤很少向儿女和外人说起那些岁月,连那一箱军功章也从不轻易示人。
儿子刘俊平说:“他觉得相比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他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真正的功劳,其实应该属于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战友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如今,很多事刘老已经不太记得了,但信念不忘。他总说:“我的一生一辈子,就坚持一个信念,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听党话,跟党走。”
战友,我每天来看你
清晨6点,90岁的曲鸿秀老人一个人出门,徒步2公里来到杭州六公园的志愿军雕塑前,默默地站一会儿。几十年来,他每天如此,风雨无阻。“我的战友很多牺牲在朝鲜,我很想念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一去不复返,不要忘记牺牲的人。”
曲鸿秀清晰地记得,那是1950年的冬天,中朝边境已弥漫着战争的火药味。经过短暂的补给,12月12日,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27军跨过鸭绿江加入战斗。
在朝鲜奋战的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曲鸿秀至今历历在目。作为后勤事务长,为了保证前线的战友们每餐能吃上饭,他一次又一次地冒死往返于采购物资的途中。
1951年6月的一天,他跟往常一样前往元山采购战士们的口粮,正挑着粮食往回赶,轰鸣声响起,美军的飞机临空袭来,随着一声巨响,曲鸿秀趴在了地上,当他再次站起来的时候,发现炮弹掉落的地方与他近在咫尺。
对曲鸿秀来说,遇到空袭是家常便饭,但无论多么危险,肩上的宝贝都决不能丢。“这个时候吃的东西都没有,有时候在山上挖野菜,有时候到老百姓家去买。走出去二三十里路买东西回来是常态,那个时候经常要碰到美国飞机炮弹和子弹啪啪啪打下来。没什么可怕的,不牺牲你就要把米背回来的,这是你的任务!”
1954年10月,曲鸿秀服从组织安排,从部队转业到杭州。无论是战斗还是工作,曲鸿秀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多次荣立“三等功”“四等功”。
曲老每天上网关心国家大事,也爱拍照、微信聊天。多年来,他捐资助学、热心公益,这次疫情期间,他先后五次捐款。“自己现在还有一口气,应当为党做出贡献。我感到自己还是很年轻,不感到自己老。现在有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要忘记历史,永远要记在心里!”
18岁的我在朝鲜战场上
86岁的志愿军老兵骆宝根经常会拿出自己珍藏的那本“花草集”,里面收藏着他入朝参战,千里行军途中采集的50多个朝鲜植物标本。“已经是68年了,这个喇叭花还是这么红,我把朝鲜的这些花草收集在中国人民赴朝慰问手册,我经常看它,想起我在朝鲜日日夜夜战斗生活。我会想起很多战友,我心里面经常在默念他们。”
1952年9月,18岁的骆宝根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跨过鸭绿江。千里行军,风餐露宿,一路的艰苦和危险难以想象,有时候连站着睡觉都是一种奢侈。
但洛宝根和战友很少喊苦喊累,难得遇到部队露营休息,他总会在简易的帐篷旁做个小花园。“我们把一些小花小草种到我们帐篷的周边,有时还会有意识地到其他地方去,挖一点花草过来种在我们帐篷的旁边,点缀得很漂亮。所以看到我们,其他战士就会说你们这像个小花园。”
休整结束,离开宿营地时,骆宝根还会采集一两种花草,把它们夹在本子里,过不久便成了标本。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志愿军大部队撤回中国。骆宝根则在朝鲜又呆了几年,帮助朝鲜战后重建,而当初共同入伍的好友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当时我们去的时候18岁,四个人一起拍了照片,说好了一起回来,结果他就牺牲在那里了。”
青山埋忠骨,此后几十年,让战友回家成了他的一大心愿。骆宝根写了回忆录《入朝参战纪事》,还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几位烈士子女找到了父辈安息之处。“这些烈士的子女,他至少要了解我的父辈是怎么样牺牲的。有一个参谋叫做陈甘平,入朝之后三个月不到就牺牲了,他的儿子当时出生只有五个月,他(后来)专门到朝鲜去,在开城的志愿军烈士陵园英名榜上找到了他父亲的名字,完成了穿越时空的团聚,我感到骄傲我做了这么一件事情。”
抗美援朝老物件征集,期待你的参与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缅怀历史,铭记“最可爱的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特向全市广大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志愿军家属以及相关史料爱好者征集抗美援朝老物件。所征集物品将在杭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崇军之光”荣誉展示区展陈。
征集时间:第一阶段持续到11月15日;第二阶段为11月16日起长期征集
联系地点:杭州市江干区机场路271号崇军大厦
联系电话:89983966、88398181
联系人:陈佳佳
征集内容、征集要求等更多信息可点击。
资料/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央视新闻、浙江之声
封面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陈阳希
版式/陈阳希
更多杭州要闻和办事服务
上杭州办事服务小程序
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