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太突然!巨星陨落

发布时间:2020-10-19 08:22:44来源:半岛晨报

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俐娜,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17日20时在武汉逝世,享年80岁。

71岁成为武大首位女院士

张俐娜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科学家,46岁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60岁开启纤维素新溶剂和材料的全新领域研究,71岁成为武汉大学首位女院士。她是一位心怀国家、心怀天下的开创者,为推动中国和全球的绿色发展呕心沥血,凭借全球首创水溶剂低温溶解高分子技术,成为获得国际可再生资源领域最高奖的中国第一人;她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是武汉大学师生眼中真正的“女星”。

张俐娜院士走得很突然,今年9月26日、27日,她还接连参加了武汉大学2020级本科生、研究生开学典礼。

46岁第一次有自己的科研方向

1940年8月,张俐娜出生于福建光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张国熊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母亲是一名认真负责的中小学教师。生在书香门第,张俐娜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高考时如愿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

1963年,她大学毕业,没能留校任教,而是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1973年,张俐娜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任教,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后来,她在日本大阪大学藤田博教授实验室作为访问学者进行为期一年多的高分子溶液理论研究。

1986年,张俐娜结束了访学。此时她已经46岁,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她开始了关于可再生资源天然高分子新领域的研究。1993年,张俐娜创建了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科研组。

71岁研究出变废为宝的“绿色秘方”

2000年1月,已经是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的张俐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开始纤维素新溶剂和材料的研究。

这一年,她60岁。她的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战才开始——她要找到能够取代塑料,用途更广、性能卓越并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

在世界上最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当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纤维素和甲壳素。然而,它们都是极为“顽固”的大分子,很难溶解也无法熔融加工,如何开发利用堪称世界难题。张俐娜团队奋力拼搏十多年,终于发现纤维素和甲壳素可以在水、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里低温下溶解。他们创建了简便易行的水溶剂低温溶解方法以后,各式各样新材料也相继开发出来,并且证明,它们具有优良性能和各种功能,可用于纺织、生物医学、光储能和水处理等多个领域。

这个成果,被科学家们喻为“神话般故事”。时年71岁的张俐娜,也因此获得2011年度安塞姆·佩恩奖,这是国际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

耄耋之年还在为成果转化奔走

2011年,71岁的张俐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并没有停下脚步。

她的团队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医院合作,研究出一系列与医学有关的新材料,同时,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光电实验室合作研究出一系列新储能材料,证明它们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张俐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近50年,年逾七旬仍坚持给本科生授课,她的《高分子科学导论》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她培养了一百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几十年如一日亲自与学生讨论研究计划和检查实验结果,修改论文,常常忙到深夜。

今日凌晨,武汉大学发布了张俐娜的讣告,讣告中评价她: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为我国化学学科特别是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张俐娜院士身上体现的以德执教、求真求新、淡泊名利、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来源:新华社、中国青年报

编辑:姜雯欣校对:张颖

责任编辑:赵伟值班编委:王健

热点新闻推荐

珞珈山的上空

又多了一颗守护星

点亮小花愿张俐娜院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