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成立是真是假,业内关于“中国芯”的声音都应该被听见!
发布时间:2020-10-16 18:23:20来源:CSDN
图源|视觉中国
出品|CSDN(ID:CSDNnews)
日前,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消息称,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半导体才智大会”上,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东南大学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时龙兴教授公开宣布,将在南京成立一所专门培养芯片人才的高校——南京集成电路大学。这个话题立即引发了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如果真的有这样一所创新式的高校成立,将会是国内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教育机制上的一次创新。
但很快,就有人指出这一消息并不属实。东南大学教授、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名誉所长王志功称这一消息并不准确,并解释道,一所大学的成立并不是由国务院学位会决定的,一般的称促使省市规划、提交有关部门、再报教育部,“集成电路现在是一级学科,如果要办大学,必须是研究生层次的,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办的。”
有人站出来辟谣,但也有人坚定地称消息是真的。10月15日,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吕会军向包括《财经》在内的多家媒体表示,确实将成立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将由江北新区牵头,近期内正式揭牌。但他同时指出,这所学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而是由政府搭台成立的一座特殊“学校”,旨在集合产业和高校资源,培养专业集成电路人才的创新型产教融合平台,初始阶段主要面向大四、研二、研三有就业需求的学生,有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授课教师主要来自企业资深工程师和部分高校教师,今后可能将下沉到更低年级,和高校现有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习培养体系相结合,并与高校展开密切合作,为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性培训。
时龙兴也提到,这所集成电路大学是一所应运而生的IC大学,为满足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以及多样性而建立,旨在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在演讲中他指出,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设立与传统高校相比,主要有承办主体、定位、证书以及称谓四点不同,意在为了大学能够围绕产业的发展来对人才进行培养,有着明确的定位和目标。
CSDN尝试联系知情人士,但目前还未获得确切消息的回复。但综合以上信息,基本上可以推测,不论这个所谓的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究竟是否存在,其本质上应该是一所培训类性质的机构,更像是一个校企合作的平台。在百度百科关于“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词条介绍中,也将其描述为一所“所有学科将围绕集成电路技术而设计,专注做好“小而精”的芯片制造工作,立志成为行业内的高精尖大学。该大学将会和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企业广泛合作。”
这可能会让关心中国芯问题的朋友略感失望,显然这所学校建成后不能与传统高校资质相提并论,毕竟没有了高等教育资格证书加持,毕业学生出了校门是否会被很好地认可还是个问题,寄希望于这所集成电路大学会成为实现“芯片自由”的希望,成为教育体制上创新的突破口,目前来看并不现实。
这样一所学校的成立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原因无外乎在特殊时期,普通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当前芯片被“卡脖子”的困境,迫切希望能够从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上根本解决中国芯片人才短缺的问题。
但继续深入探查网络上大家关于这所学校成立的声音,其中不乏一些来自国内芯片行业人士批评和质疑的声音,他们关心的问题也超出了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成立这一消息是否属实本身,更是透过这所学校,指出国内芯片行业和人才市场的积弊。
总的来说,大家的质疑和观点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成立这所学校本身是否有意义,因为当前已经有很多IC类院校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实际上中国当前研发不缺人才,缺少的是生态和和市场、投放人才的地方,以及可以接纳并发挥人才能力的国内高科技优质企业;
质疑学校的资质,毕业证书是否会获得社会的认可?专业设计方向是什么,芯片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从电路设计到制造,涉及电子、材料、机械、计算机、物理等多个学科,这所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是什么?师资力量是否充足?
当前,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相关岗位普遍薪资低、岗位欠缺严重,难以企及国外高顶尖高科技企业的待遇与科研环境,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从网友的反应来看,持质疑和否定态度的声音很多,虽然意见质量参差不齐,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从教育体制上实现“芯片自由”的质疑——口号如火如荼,但是实际推进工作总是给人当头泼一盆冷水。
比如当年的南方科技大学标榜教育改革,如今学生的毕业证书仍被质疑,更是背离了学校成立之初去“行政化”的理想;西湖大学的成立名噪一时,当初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明年赶超洛克菲勒大学,5年后比肩清华、北大,15年后,比肩加州理工学院”的豪言壮语犹在耳侧,但目前却依然是一所没有招收本科生和博士资格的学校,对于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未必是很好的选择,官方介绍中也被悄然去掉“世界一流”的定位。
图源:视觉中国
此外,数不清的中国芯烂尾楼项目就摆在那里,中国自研芯片的热潮从德科码(南京)、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陕西坤同半导体、江苏淮安德淮半导体、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武汉弘芯半导体等公司杂草丛生的厂房和野草缠绕的铁丝网墙边吹过,留下一片萧索。这些项目当初都是轰轰烈烈,投资规模动辄成百上千亿美元,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都是一地鸡毛。
并非打击人们的积极性,国内的半导体研究近年来也的确在不断进步,国内领先企业与国际龙头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短,比如中芯国际已经成长为全球位列第四的纯晶圆代工厂商,也是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行业主流技术和服务都在可与龙头企业匹敌。但也应该看到,国内半导体的研究存在着实打实的瓶颈,如今正在经历的“卡脖子”困境也着实让每个国人感受到现实的残酷,也难怪人们对于中国自研芯片现状忧心忡忡。这次国内集成电路从业者的声音在“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成立消息中的态度,也是对于国内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发展不满的一次爆发:在集成电路研究上,中国不仅缺乏高质量的人才,更是缺少合理的科研环境,缺少人才施展拳脚的天地,缺少人才流失的吸引力!
未来,为了不再出现更多德科码、格芯,避免直接的经济损失,重拾芯片行业从业者信心,还需要更多开荒人披荆斩棘,革除积弊,中国芯强则国强!
更多精彩推荐
☞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