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刘道玉:我国没有一所大学校训中有“自由”二字

发布时间:2020-10-14 09:21:38来源:慢青年

刘道玉,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原武汉大学校长。

我国没有一所大学校训中有“自由”二字

作者:刘道玉

《青年论坛》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办的一份新锐刊物,它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产物。它就像是小荷尖尖刚露头一样,格外引人注目,在它的周围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学者,又进一步推动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更深入的发展。我荣幸地被聘为该刊的顾问,获赠每一期刊物,使我有机会向国内理论界的青年学者们学习。

我历来认为,与青年交朋友,同他们交流思想,是中老年人防止思想僵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在武汉大学率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至今我依然保持着与青年交朋友的习惯,以防止自己思想僵化。

今年是该刊创刊28周年,它的创办者们准备编辑一本名为《为自由鸣炮——〈青年论坛文集〉》,我受邀写一感言,感到不胜荣幸!胡德平同志在该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为自由鸣炮》的文章,这是非常切中时弊的。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三句话不离本行,因此我就淡淡教育与自由的关系。

教育与自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考究一下学校的起源,进而说明自由与教育的密切关系。据法国考古学家安德烈·帕罗特的研究,他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在苏美尔,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500年,比埃及的宫廷学校还要早1000多年。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在公元前500年以前,曾经出现了像泰勒斯七贤那样一大批著名的学者,他们都是自学成才的,而非学校培养出来的。在希腊语中,scole是“休闲”的意思,而英语中的school与希腊语scole一词同源,所以最早的学校就是休闲的意思。古希腊人认为,学习是劳动之余的事,是休闲的组成部分。因此,古希腊人在劳动之余,从事哲学思辨和艺术创作,从而开创了古希腊的灿烂文明。

在教育史上,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的教育,在闲暇生活中进行理智活动,从而使人的个性、心灵、智慧得到解放和自由。几乎毫无例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主张自由教育的,这就说明自由是教育必需的前提。

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主义运动杰出的思想家,是自然主义教育的奠基者。在卢梭看来,遵循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每个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基于这种理念,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展,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迅速传播到欧美各国,成为这些国家主导的教育理念。

英国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约翰·亨利·纽曼是19世纪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根据他的一系列演讲,于1852年合成了《大学理念》一书,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由教育理念。他认为大学教育应为自由教育而设,以心智训练、性格养成和理智发展为目标,而不为了获得狭隘的专业知识。纽曼的大学理念,代表了一种经典自由教育哲学的思想,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正因为如此,他的《大学理念》出版一百多年后,至今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诸如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英国大博物学家赫胥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等,都是主张自由教育的,而且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人物也都得益于自由教育。

赫胥黎除了成名之作《天演论》之外,还写过《论自由教育》一书,他把自由教育解释为文理兼备的普通教育。他的孙子阿尔杜斯·赫胥黎在《目的与手段》一书中,有一章也专门谈自由教育。抗战胜利后潘光旦先生将《赫胥黎论自由教育》翻译为中文,这本小册子曾被编入《新中学生文库》,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起过重要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自由教育已成为共识,人们自觉地践行这一原则。美国是当今世界的教育大国和强国,自由教原则也贯彻得最彻底。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于1915年成立,该会于20世纪初颁布了三A原则,即学术自由(AcademicFreedom)、学术自治(AcademicAutonomy)、学术中立(AcademicNeutrality)。

正因为自由对于大学是如此重要,所以有不少大学都以“自由”为校训。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劲吹”,霍普金斯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使你得以自由”,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是“真理使人自由”,杜尔大学的校训是“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给予”,等等。

甚至在世界上还有以自由命名的大学,如芬兰的自由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后者的校训就是“自由、直实、公正”,这所1948年创建的大学,“自由和国际化”一直被视为它最显著的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斯坦福大学,它创办于1891年,不仅不能与声名显赫的哈佛大学相比,甚至与同一地区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相比,也显得默默无闻。它在1891年创建时,首任校长戴维·斯坦尔·乔丹选定“让自由之风劲吹”为校训,1974年学校又通过了《学术自由声明》。因为赶上了新技术革命的头班快车,学校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它造就了美国的硅谷,成就了一批世界著名的公司,不仅为美国也为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方大学传入我国,大约是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期间,是“中体西用”口号下直接带来的成果。因此,我国早期的大学,无论是办学的指导思想或是教学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深受欧美教育的影响。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于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但办学头十多年,校长更换频繁,各种问题频仍,学校毫无起色。蔡元培先生留学欧洲多年,熟悉西方教育的精髓,他受命于学校危难之际。1917年元月,他走马上任,表现出一个教育家的雄才大略。1918年《北京大学月刊》创刊,先生在发刊词中全面诠释了他的办学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第一次把自由教育引入我国的大学中。

燕京大学是于1919年创办的教会大学,第一任校长是约翰·司徒雷登,他制定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也有人翻译为“自由、博爱、民主”。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它是在利用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9年6月3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逝世两周年,清华大学国学院立碑纪念,在碑上刻有陈寅恪先生撰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碑铭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提出的,后一直被清华大学骄傲地视为该校的大学精神。

自由是人生来俱有的,是人生命的最高目的,是个人或集体保持创造性活力的先决条件。自由与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当今教育上存在的问题,都与我国教育缺失自由密切相关。总览我国各大学的办学理念,没有一所学校的校训中有“自由”二字。

为什么自由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呢?

这是由教育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就大学而言,其主要功能有三,而根本一点是培养人才和从事原创性的科学研究。

首先,以培养人才而言,育人与造机器完全不同,造机器是依照图纸或标准的模具,放在流水线上进行标准作业,制造出毫厘不爽规格相同的产品。然而,育人就根本不同了,每个人的资质是千差万别的,各人内在的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

因此,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就需要自由的环境,尊重每个人选择的自由。现在一些大学乱提口号,把培养目标一味地拔高,什么杰出人才、大师级人才和“顶天立地”的人才等,这些都是不实事求是的。无论是天才或是大师,都不是学校直接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都是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赋予他们创造性的各种素质,使他们能进行清晰的、逻辑性的独立思考,做出准确的判断,为其日后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涉足无人进入的疆域,创造未曾有过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理论。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发扬自由的科学精神,允许质疑,允许争鸣,保护科学上的异端邪说,支持冒险精神,为科学上有价值的失败唱赞歌。

我们须知,任何伟大的科学发明,最初都是源于个人的新创意,而这些创意都只能在无拘无束自由的环境中萌发,任何约束、管制和干预,都只能扼杀创造性,无数的科学发明创造都证明,创造性的成果既不是由科研规划出来的,也不是由领导重视和号召出来的,更不能靠搞群众运动,而只能诞生在自由的园地里!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必须解放思想,打破禁区,确立自由教育的理念。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解放学生的个性和智慧。只有树立了自由教育的理念,我国大学才能真正行使独立自主办学权,出现风格各异和多样化模式的大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大、全”的航空母舰式的“一流大学”!

来源:《珞珈野火集》

您的转发分享是最好的赞赏

图文来源网络目的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