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那位惊天一跃堵枪眼的青年,已经离开我们68年了!

发布时间:2020-10-13 14:23:22来源:长江日报

2013年,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黄继光连“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命令要求以黄继光等英雄模范为榜样,自觉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始终像黄继光那样铁心向党、矢志不移。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70周年,也是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空降兵成立70周年。

长江日报派出采访团,辗转北京、武汉等多地,寻访历任黄继光连连长,探寻他们心中的黄继光形象以及黄继光对他们人生的影响。

今天

我们一起来重温

黄继光的故事

英雄的三个坐标

锻打铁血军魂

黄继光连战士面向老班长宣誓。空降兵部队供图

日前,长江日报记者寻访黄继光连连长采访团深入英雄连队,采访了几十位干部战士,一个真实、生动、动人心魄的黄继光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上甘岭597.9高地

钢魂铁魄震撼一代又一代战士

“进入连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参观黄继光纪念馆,了解我们这支连队的光荣历史,了解老班长的英勇故事!”提起老班长黄继光,程强、赵浩浩等战士回忆起入伍时上第一堂课的情景。

黄继光班现任班长程强。记者胡冬冬摄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起所谓“摊牌作战”,上甘岭战役自此打响。

据《黄继光连连史》记载,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以南一个前伸的突出部,其西侧为597.9高地,山势陡险,与敌相距500米,敌称之为“铁三角”。东侧为537.7高地北山,与537.7高地主峰山背相连,敌我各据一半,对峙相距仅150米,敌称之为“狙击岭”。

其中,西面的597.9高地,由3个小山头组成,形如冷兵器时代的“V”字形箭簇,凛冽地指向南方。主峰西侧山脊依次排列着6、5、4、0号阵地。

10月19日夜至20日凌晨,我军发起反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6连连长万福来,带队反攻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遭到驻守敌军的疯狂阻击。

战斗异常激烈。接连攻占6、5、4号阵地后,在临近主峰的0号阵地,敌人依托险峻地势,构筑了4个火力点。我军组织多次爆破,炸毁敌火力点3个,但中心火力点仍以密集火力压制我突击队,给我军造成较大伤亡。0号阵地如果攻不下来,敌人就会在天明后依托这一阵地进行反击,一夜血战的成果就会丧失。

这时,跟随2营参谋长张广生来到阵地的营部通信员黄继光,主动请战“让我上”。张广生任命他为六班代理班长,带着战友吴三羊和肖登良去炸掉敌火力点。

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士兵在进行伞降训练。空降兵部队供图

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是四川省中江县老乡,平常关系很好。三人交替掩护跃进,攻击途中,吴三羊牺牲,肖登良重伤。黄继光也受了伤,但他带伤继续爬进,靠近敌火力点后,投出手榴弹,将其炸塌一角。我第二梯队跃起冲锋时,敌火力点复活。此时,手上已没有武器的黄继光,挺身跃起,张开双臂,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趁着敌人被挡住视线的一刹那,我反击部队冲上阵地,消灭了残敌。

“黄继光堵枪眼,绝不是一时冲动,他是一直在准备着。”程强告诉长江日报采访团记者,在上甘岭战役打响前,黄继光和战友们观看了电影《普通一兵》,对主人公马特洛索夫舍身堵枪眼的壮举充满崇敬。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要做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

“在朝鲜战场上,不止一个‘黄继光’。”赵浩浩说,前辈军人给我们讲过,在上甘岭战斗中,用血肉之躯堵上敌人枪眼、留给我们一个“壮烈的背影”,在黄继光之后,这种行为成为了“普通现象”,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8人!赵浩浩慨叹:“这样的壮烈背影,这样的钢魂铁魄,我被深深震撼了。”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继光镇继光村黄继光故居

黄家立家规:长大后必须报名参军

黄继光连战士在训练中勇夺红旗。空降兵部队供图

1953年4月,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特地请她到中南海做客,表达一位烈士的父亲对另一位英雄的母亲的敬意。

毛泽东握着邓芳芝的手,亲切地说:“黄妈妈你好哦,多亏你把黄继光教育得好,教育他为人民服务。”邓芳芝赶忙说:“毛主席教育得好,培养得好。”

毛泽东和邓芳芝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场战争让他们失去了各自心爱的儿子,他们既有共同的悲伤,同时又分享着共同的骄傲!

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城东侧,建有一座黄继光纪念馆。小时候曾被父辈带着参观纪念馆的程强还记得,“那里建有一尊黄继光扑向敌人机枪口的塑像,将刹那化为永恒”。

“我三爸(四川方言,意为三伯父)从小是苦出身。”7月29日,采访团采访了中江黄继光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黄继光的侄儿黄拥军,他向记者讲起黄继光,几度哽咽。

部队官兵刻苦训练。记者胡冬冬摄

黄继光生前所在的大山深处村落,现改名为继光村,建有黄继光故居。

“那时候家里穷,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三爸当时非常瘦小,身高估计不到1.6米,”黄拥军说,“入伍后,三爸非常机灵、勤快。战友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八大员’,意思是他既当通信员,也是担架员、炊事员等等,反正只要有事他都抢着做。指导员夸他,哪里要帮忙,哪里就有黄继光。”

“三爸还爱学习。从参军入伍到牺牲,这一年零八个月时间里,他从大字不识,到能够歪歪扭扭写家信,进步很快。”他陆续给家里写过几封信。对于今后的生活,他充满信心和向往,总说“幸福日子还在后头呢”。

黄拥军说,三爸很机灵,脑子转得快,遇事总有点子。据他的战友回忆,作为通信员,他要经常往返前沿阵地与指挥所,很快就摸清了战线周边的地形,仔细观察和分析敌人的炮火封锁规律。送信时往往选择最优线路,利用各种弹坑、岩壁死角,像猴子一样飞蹿,像猎豹一样敏捷。

黄继光牺牲后,黄妈妈邓芳芝在老家屋旁种下一棵梨树。花开花落,母亲常望着梨树不作声。梨子成熟时,她会召集儿孙们来品尝。母亲就这样执着地以梨的谐音来缅怀“离去”的儿子。

黄拥军说,在这棵梨树见证下,黄家立下家规:每一个黄家子孙,都要继承“三爸”“三爷”精神,长大后必须报名参军。迄今,黄家前后已有16名军人。

鄂北某地

累的时候大喊“黄继光,加油”,就又有了精气神

“老班长”黄继光床铺。记者胡冬冬摄

在鄂北空降兵某部驻地,长江日报采访团看到,连队宿舍里永远为黄继光留有一张床铺,黄继光永远是他们的老班长。

每一次连队点名,第一个被点名的必定是“黄继光”,全连官兵则齐声答“到”。连长秦琪告诉记者,这样的仪式,将黄继光精神一次次烙进战士心灵深处,并促使大家付诸行动。

赵浩浩为“老班长”黄继光整理床铺。记者金文兵摄

7月19日,麻城市举水河堤段出现塌方,黄继光连官兵受命驰援。连队的传家宝,一尊黄继光铜像,如往常一样随队出征。

河堤上的险情,惊心动魄:洪水将长约200米的一段河堤冲得只剩薄薄一片,黄继光连的党员、干部主动站出来,组成了抢险突击队,冒死抢险作业。

部队官兵在防汛中。空降兵部队供图

20多公斤的沙袋,被雨水打湿后变得更重。来自山东泰安的小战士赵浩浩,人狠话少,一趟背两袋。“我多背一袋,战友们就可少背一袋。”

约57000个沙袋,垒起一道新的“长城”。历经29个小时,险情排除。此时赵浩浩的背只能直、不能弯,手指也不听使唤。

赵浩浩说:“最累的时候,我们就齐声大喊‘黄继光,加油’,然后,仿佛从老班长那儿涌来一股无形的气概,一下子就又有了精气神!”

战士赵浩浩中防汛抢险中。空降兵部队供图

从广东体育学院毕业后参军的崔盛云对记者说:“黄继光活在我们心中。我就是冲着黄继光这样的英雄来参军的。我想给自己的灵魂装上一个更高的目标,要做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重担敢挑、危险敢上”,是黄继光连的连魂。“黄继光班”曾经的班长,两届“兵王”获得者汪文博告诉记者:“老班长是我们心中的‘战神’!他与我们黄继光连每个战士同在!”

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战士进行实弹训练。空降兵部队供图

“两军对垒,不只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军事史研究家、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柯育芳,1995年曾与他人合著《中国空降第一军——十五军将帅传奇》。他认为:“黄继光为当下军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坐标,要有非凡的血性,要有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担当。”

长江日报出品采写:记者邓进姚传龙董晓勋金文兵晋晓慧通讯员张哲长图:主创|李玉莹赵健张莉胡欣王语哲视频:制作胡胜配音王超然部分画面来自央视新闻制图:王语哲编辑:朱佳琪校对: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