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抗美援朝70周年 | “先不换防,打了这仗再回国!”

发布时间:2020-10-09 19:22:40来源:参考消息

今年94岁的娄文业嗓门不小,谈兴甚浓。在辽阳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提起曾经的峥嵘岁月,老人难掩激动。“我经历的战斗多,在战场上总是冲在前面。”

作为一名1946年入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娄文业在1950年入朝作战时,算得上是战斗经验丰富了。勘敌情、躲轰炸、领炮车……声情并茂的讲述中,老人仿佛又成了70年前那个穿梭于枪林弹雨间的炮兵连长。

“山沟里到处都有我的脚印”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不分前方和后方。”这是娄文业随部队进入朝鲜后的第一感受。

1950年10月,娄文业所在的炮兵第7师从安东(今辽宁丹东)入境朝鲜。在战场上,敌方占据了明显的空中优势,后方遭受的轰炸甚至比前方更猛烈。

“每次都是好多架轰炸机一起来,飞机先往下扔照明弹,再掉过头来对我们进行疯狂的扫射和轰炸。”一颗照明弹扔下来后,浓黑的夜色难以再为行进中的部队隐藏踪迹,一下子“亮得连地上的纸片都能看清楚”。

娄文业所在部队只好和敌机“躲猫猫”。“飞机一来我们就立马停车,把车灯熄了,所有人往道边的山上跑,隐蔽起来。直到飞机过去我们再下来,开着车灯继续前进。”娄文业解释,为了在夜里多赶路,他们在大致掌握了敌机轰炸规律后,都是趁着轰炸间隙,“打开车大灯使劲往前开”。

在担任作战参谋时,娄文业的主要工作是去步兵阵地最前沿勘察地形、侦察情报,从而做到步炮协同,组织我方开展有效的炮火攻击,是炮兵插在战斗前线的“眼睛”。“这个角色可是了不起,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出去执行任务,考验胆量,也考验能力。”

为了取得更多有效情报,娄文业总是冲到步兵炮火最前线,“能看到敌人几乎就在你对面”。他要一边隐蔽腾挪,一边搜索敌人的炮、桥梁、仓库的所在位置,指挥炮火进行攻击。他说:“在朝鲜,我们阵地前后的所有山沟里都有我的脚印。”

▲年轻时的娄文业(受访者供图)

300多发炮弹支援步兵

1953年7月,金城反击战打响。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最让娄文业难以忘怀的一场战役。

当时,娄文业已调任1营3连任炮兵连连长。按照原先计划,娄文业所在部队本该与国内的部队进行换防。但就在这时,他们接到消息,要配合停战谈判发动一场反击战。

“上级领导问我们,是打了反击战之后回国,还是当时就换防回国休息?”娄文业说,他们当时回答得十分干脆,“不换防!我们来打!”这是一个经过审慎思考得出的答案。“我们想的是,如果反击战交给国内换防来的部队打,他们对朝鲜地形完全不熟悉,这仗怎么打?”娄文业所在的部队决定,“打了这场胜仗再回国!”

为了打好这次反击战,娄文业和另外两位连长提前到前线指挥所观察地形。可就在返回营地的途中,他们突然遭遇了8架敌机的轰炸。娄文业头部受伤,一共缝了9针,后来被转到后方留守处养伤。7天后,娄文业的伤口刚刚拆线,就和前来接他的营部通讯员一起出发,骑着三轮摩托车一路风驰电掣赶回了连队。

战斗就要开始了!简单的行前动员后,娄文业一挥手,带着第一辆车在前面开路。炮车轰隆隆地行进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扬起了漫天尘土。

“当时走了一段路,我从车镜里发现有几辆车没跟上来,就让司机放慢速度,等后面的车辆跟进。可等了十多分钟还是不见踪影,我不敢耽搁,决定带着6辆车先走。”娄文业说,他带着的6辆车中有4辆是炮车,另两辆是弹药车。“如果不抓紧时间往前赶,天一大亮,敌机过来轰炸就麻烦了。”

胆大心细的娄文业领着车队一路加速前行,但还是躲不过敌机的搜索式轰炸。“我们只能走走停停。汽车上有伪装网,炮车上有几名战士,每人怀里都抱一根大树杈子当伪装。”车队凌晨3点出发,直到傍晚时分才到达指定位置。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娄文业到前沿阵地指挥炮火攻击,与步兵一起,打退了敌人十几次反扑,4门炮当晚一共打了300多发炮弹,为战役胜利提供了有效火力支援。

“在这次任务中,我们3连是全营唯一将4门炮拉入阵地并展开炮击行动的连队,其他两个连队因为遭遇敌机轰炸封锁,都被困在半道上,错过了反击的最佳时机。”由于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突出,娄文业所在的3连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娄文业近照(杨青摄)

人物简介

娄文业,1926年8月出生,江苏省新沂县人。1946年8月入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和平万岁勋章一枚,荣立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离休前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商业科科长,享受正团级待遇。

原文刊载于《参考消息》10月9日特别报道版,原标题: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访谈录(35)|“先不换防,打了这仗再回国!”——记志愿军老战士娄文业

微信编辑|董磊

微信审核|田欣

热文推荐

致无可替代的你:

在看是了解点赞是态度分享是美德

点亮星标不走散

独一无二的参考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