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英雄杨春增|用生命保卫高地
发布时间:2020-10-06 13:22:49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记者鲍宇雁实习记者刘征宇】在河北省沙河市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满园,绿地茵茵,正中高高矗立的纪念碑,“杨春增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字熠熠生辉。68年前,坚守京几山的制高点541高地的战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有人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杨春增,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沙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饱受地主和日本侵略者的压迫。1945年10月,他入伍参军,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进军大西南作战。1951年3月,杨春增所在部队奉调开赴朝鲜战场,杨春增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副排长。在此后的战斗中,杨春增在战场上屡建战功。他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战术反击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在防御阻击战中,杨春增带领全排英勇作战,战绩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
8月5日清晨,杨春增和40多名战友在连长的率领下开始向541高地秘密接近,天亮前到达了预定地点潜伏下来,等待黄昏时发起攻击,晚7点,连长命令“机枪火力掩护!”,命令杨春增带领8班从左侧山洼迂回到敌后占领高地,在军队分队配合下,一举占领了敌人防线上的咽喉—541高地,消灭守敌一个班。
当夜,敌人对541高地进行疯狂反扑,企图夺回阵地,均被击退。于是敌人又采取继续增兵策略,并不断向541高地倾泻大量的炮弹。此时,我军的伤亡也较大,弹药已消耗殆尽。增援分队因敌炮火拦阻,一时又无法上来,阵地上的形势十分危急。杨副排长一方面不失时机地用战斗口号鼓舞战士,一方面在自己身体多处负伤的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他动员战士们说:“这个阵地是咱们用鲜血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决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斗的不断白热化,黄昏时刻,我军伤亡严重,阵地上仅存杨春增、卫生员牟元礼两人和一颗手雷。杨春增让牟元礼帮忙拔下扎在脚上的弹片,包扎好伤口。牟元礼回忆:当时杨春增的脚上扎进了一寸长的弹片,鞋上的血迹发黑,看着就让人害怕。杨春增忍着伤痛,加紧整修工事,收集零散弹药。
此时,百余名敌兵再次蜂拥而至,炮火轰炸,飞机空袭,战场上弹片土石横飞。面对这样的状况,杨春增命令牟元礼:“你立即撤退!从后山设法和后方取得联络。”说着一把将小牟推出了战壕。在杨春增的掩护下,牟元礼含泪离开了541高地。阵地上只剩下杨春增一个人了。此时,敌人继续在增兵,猛烈的炮火仍然封锁着增援分队的道路。敌指挥官见阵地上只有杨春增一人,举着枪,逼着后退的敌人继续向上冲。敌人越来越近,20米、15米、10米、5米,已经逼到阵地跟前,千钧一发之际,杨春增抱起手雷,跃出战壕,举着手雷扑向敌群,只听一声巨响,火光浓烟翻滚。杨春增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3岁。
阵地保住了,杨春增却壮烈牺牲了。杨春增以他的英雄行为实现了他“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为表彰忠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和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记一等功。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英雄血战京几山,憾天震地敌丧胆,英雄血洒异地他乡保家卫国的精神光照千秋。
参考资料:
1、王银翠.杨春增烈士的传奇人生[J].党史博采,2010
2、樊增富.英雄流芳中朝史_记杨春增烈士[J].党史博采.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