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师资大比拼!下一轮双一流,谁能上车?谁会下车?

发布时间:2020-10-02 23:21:29来源:青塔

2020年,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迎来了收官之年。

近期,教育部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称,“双一流”首轮建设2020年结束,将根据期末建设成效评价结果等情况,动态调整下一轮建设范围。不搞全覆盖,不搞终身制,不搞安排照顾。

“双一流”动态调整,有进有出已是定局。

究竟哪些高校会“上车”,哪些会“下车”?近期,青塔数据分析团队分别整理了首轮建设周期中(2016-2020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其他高校在师资队伍、科研项目、科技获奖、大学排名等关键指标中的表现,以此观察哪些各大高校的数据表现。

师资队伍是支撑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一般来说,高校中高层次人才建设的梯队通常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人才团队、高被引学者等等方面。从这几项指标的角度,我们可以对各大高校近些年来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一探究竟。

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中国最高的学术荣誉称号,对于学校的的发展来说,其意义重大不可用数据来估量。

首轮“双一流”建设期内,共进行了2017、2019两轮院士增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清华大学以新增10位科学院院士,6位工程院院士的成绩遥遥领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同样表现优异。同时,也有1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挂零。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武汉理工大学表现最佳,5年新增1位科学院院士,2位工程院院士;西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也均有2位院士新增。73所高校在本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内未有两院院士增选。

而其他未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中,昆明理工大学5年内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人,除此之外,还有17所高校收获1名两院院士,为学校竞争下轮“双一流”名单增添了重要砝码。

国家杰青

国家杰青,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力量的中流砥柱。首轮“双一流”建设期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新增杰青数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遥遥领先,分别有82项和72项杰青项目获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增选人数40人以上,表现出色。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5所高校5年来近新增杰青1人,1所高校杰青挂零。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华东理工大学以新增11名国家杰青的成绩高居榜首;北京协和医学院紧随其后,新增7人;45所高校挂零。

国家优青

高层次青年人才的建设对于高校来说至关重要,国家优青就是杰出青年人才的代表。

首轮建设期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国家优青增选中表现最为出色,分别有85、78人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增选人数在60人以上;2所高校5年来无人当选。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表现出色,不亚于众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新增人数仅为1人,31所高校优青挂零。

未能入选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中,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深圳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表现尤佳,67所高校有优青增选。

人才团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具有极高的含金量。

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斩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8项、16项,表现出众;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获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也在10项以上;同时,也有8所高校未有斩获。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北京邮电大学表现最佳,5年获批2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6所高校均有收获。

未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中,陆军军医大学共获批3项创新研究群体,中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3所高校也有所突破。

高被引学者

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是基于webofscience中的客观数据,列出的过去10年间相应的学科领域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最多的科研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学者的学术贡献与学术活跃度。

2019年最新数据显示,清华大学共拥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46人,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表现最为出色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7所高校未有学者入选。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苏州大学2019年共拥有高被引学者22人,位居全国高校第5,“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第1。北京化工大学、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同样表现出色。

除此之外,广东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49所未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也有出色表现。

综合来看,首轮“双一流”建设期内,在高层次人才增选方面,有些高校表现出色,为学校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有部分高校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亟需加快建设步伐。

如今,2020年已经走完四分之三,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也即将落幕。动态调整的机制下,下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