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凛冬将至,印度3万多兵力正面临绝境?印媒仍相信能打赢2场战争

发布时间:2020-09-30 08:23:05来源:海外探客

  处于有利的国际形势下,印度吃了秤砣铁了心,将30万大军摆到两国实控线附近,在冲突一线部署了至少3万多兵力。《印度时报》在9月27日更是宣称该国“已经为打赢两场战争做好了准备”。

  出于炫耀肌肉之目的,印度在前方摆放了T-72、T-90、BMP-2步兵战车等装备。印方对外表示,这些装备可在零下40度的严寒状况下正常部署,而且相关地区的条件也适合装甲作战。  印方对此沾沾自喜:印度第14军事全球唯一能够在如此恶劣环境下拥有战力的机械化部队。总而言之,新德里展示出一副“万事俱备、不怕开战”的架势。  表面上装得凶,可谁苦谁知道。不要说打赢两场战争,现在印度已经陷入一场无法善了的残酷消耗中:与邻国比拼“内力”。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回去。  在被牢牢吸附之后,印度展开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后勤补给行动,向高海拔地区运送装甲车辆、重型武器、弹药、各种燃料、食品等补给品。目标是要为被迫滞留在恶劣环境中的数万大军进行补给,为他们提供足够维持4个月的物资。

  为了在邻国面前示强,印方还装出无所谓的样子,试图证明“印军在海拔4000米的酷寒条件下过得很嗨皮”:  1、已经用水泥和沙子构筑了掩体工事,而且里面还有取暖设施与厨卫等;  2、过冬储备丰富,有特殊冬衣、营养丰富且可口的食物、充足的燃料等;  3、印媒声称,已经为部署在拉达克东部的3万多士兵准备特殊冬装。  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当成某种重大成绩来宣传,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印度精锐的“山地军”都有多名士兵被冻伤,恐怕外界就要勉为其难地相信一次印度人所特有的“蜜汁自信”。  真正糟糕的是,这并非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因为冬天还没真正到来。10月之后,拉达克地区将与后方隔离大约6个月。而到了11月之后,列城地区降雪量可以把驻扎该地的印军埋葬数次,温度降至零下30到40度是常态。大雪封山,补给困难,高原缺氧,基础代谢率提升,士兵对能量的需求更高。  这场对峙与消耗,对印度而言是一场无法获胜的竞争:  1、印度现在由于无法有效控制疫情,经济受到重创,二季度GDP下滑近24%,在这种情况下要抽出宝贵的资源用于军事对峙,对国民经济来说是持续的失血过程。  2、后勤是战力的基本保障,但印度存在巨大漏洞和短板。由于印度的工业化水平落后于邻国,过冬物资里有80%都需要进口,像必备的睡袋、防寒口罩、背囊、睡袋等大多是舶来品。  3、印方无法像邻国那样实现后方与前线的无缝对接,无法为一线官兵配发国产最新研制的被装,在医疗、后勤、能源网络建设方面更是整体性落后。  按照印方一贯的作风,高种姓的军官们肯定衣食无忧,至于手下的那些低种姓士兵们过得如何,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分配到印军普通士兵头上的资源,并不是按照实际需求来配备,而是按照新德里的估算。被送到高原上的印军士兵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作战,而是如何生存。  印度给前方的资源远远不足,并不影响后方的可劲花钱,毕竟对某些人来说只有持续采购才能持续发财。近期印度的军购动作并不少:

  豪掷30亿美元(约合204亿人民币)向美国购买30架MQ-9“死神”无人机,还要求立刻提走6架现货。  批准耗资229亿卢比(约合21亿人民币)的武器采购计划,包括向美国采购约7.2万支西格-绍尔突击步枪。  大规模往外撒钱,看着豪气,却并不能产生什么威慑力,反而暴露了印军的短板。临上轿现扎耳朵眼,这或许是印度的“特色”,就像2017年那次紧急向以色列采购数千枚反坦克导弹一样。结果实控线附近的危机一解除,印度又取消了订单,美其名曰要国产化。结果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如今的印度处于“团宠”状态。10月6日,印度将与美日澳在东京举行“四国外长会”。可想而知,这次会议又将成为印度的一个筹码。美国在2020年8月末提出希望成立“四方安全的对话”,新德里或许会进一步向美日澳靠拢,以此向邻国施压。  不过最现实的是,印度虽然能够从美日澳那里取暖,但这么一点温度不足以让“绝境”中的3万多大军感受到暖和。现在的状况是,印度客观上已经把自己的士兵当卫生纸用。一旦真的发生了不测,印度这3万多兵力其实就是一盘菜。

  当然,最希望印度战败的可能就是美日澳这些国家,因为当印度别无选择,只能甘愿沦为它们的猎犬。凛冬将至,印度将从1962年的失败走向下一个失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