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免生“抢”了考研生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0-09-30 12:21:32来源:光明日报
作为大学专业成绩、推免测试的“双料第一”,南开大学大四学生林悦依将“毫无悬念”地拿下本校推免保研资格。北大、厦大、中科大、暨大的推免报名资料,在她的电脑文件夹中依次排列。
推免保研,即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
9月,各高校研究生推免工作启动。10月8日,国家推免系统正式开放,推免生可注册并填报信息,跟踪录取情况。
目前,考研人数持续上升,2020年达341万。作为研究生遴选的另一条重要通道,高校的推免比例在日益扩大。面对猛增的考研学生,推免生是否抢了他们的“奶酪”?推免和统考,哪种制度更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升?
推免比例普遍提高,推免生“赢在起跑线”
这个推免季,最抢眼的是新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宣布: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
这意味着,考研生将无缘就读这所国内顶尖新闻学院的全日制学位。这次“放大招”,并不是突然袭击。近些年,一些高校部分专业逐步提高推免生招生比例,仅招推免生的例子也不鲜见。
2020年,南京大学部分学院招收推免人数占比超过60%;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兰州大学推免生录取人数较2015年翻了一倍。2015年开始,教育部施行推免生招生改革,此后,高校推免计划猛增,“抢夺”优质生源。
考研学生邓然“不关心”这些话题,对于她来说,“想获得推免资格,困难重重”。
邓然来自江西一所“双非校”(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在理工科学校里读文科,是弱势中的弱势”。在她所在的文科学院里,推免资格“比黄金还珍贵”——新闻类专业每年只有一个推免资格,新闻班和播音班学生轮流获得。
按照惯例,学院今年的推免资格在播音班。邓然自嘲,“可以心无旁骛地埋头复习,参加12月的研究生统考”。从3月开始复习,邓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自习室度过。即便是暑假,也基本没离开过学校。
从邓然身上,记者看到了考研群体的一些基本特征——高考失利后“再拼一次”,期待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不得不挤上考研这条路。
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超过300万,达到341万。尽管扩招18.9万研究生,仍有200余万人不能通过考试,被研究生教育拒之门外。然而,有些人因为推免,提前拿到了入场券,“赢在了起跑线”。
“学分绩点3.57”,清华大学大四学生陈艺坦言,“这个成绩并不算高,班上一半左右的同学准备着手填报推免系统。”她向记者提供一张印有该院系公章的《推免办法》,上面显示,直硕、外推的成绩排名要求是前80%。
“硬性规定只有这一条,其他约束条件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同学可获得推免资格,区别在于内推和外推而已。”陈艺说。
目前,各校对考研推免资格的认定,有的使用学分绩点,有的提出在专业排名前25%,甚至是10%以内。
林悦依告诉记者,学分绩点反映的是整个大学前三年的成绩,绩点要在一定范围内,才有资格入围推免。“接着还要不停地笔试、面试,比起考研生来说,也不轻松。”此前,她参加的带有推免预录取性质的夏令营,“十个都不止”。
推免生多来自“双一流”,学校层次是决定因素
没有人能否认,在推免的赛道上,本科高校的层次决定了学生的优势。
截至2020年,我国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仅有366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有专家指出,有推免资格的二本院校数量几乎为零。
在推免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即使是同样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由于其本科院校“出身”不同,也可能面临不同的“待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张琳发现,在考研复试中,考官还是习惯看考生的“出身”,“十分介意考生的本科学校层次”。
“这么一来,学生通过高考考入高校之时,就注定了其可能的硕士推免概率,教育代际不公平效应仍旧存在”。张琳说。
“获得推免资格之后,学生进入名校的概率会大大高于统考生。同时,推免并非与统考同台竞技,而是两条不同的渠道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在张琳看来,这是推免生受到质疑的症结。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目前,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不仅拥有绝大多数的推免名额,也是各大名校推免生的主要来源。
2019年,北京大学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2174名,其中有2061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高达94.8%。中山大学该比例也达到91%。
2013年,教育部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招生单位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
“推免生在该校招生总量中的占比不能超过50%,这是教育部的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专业、各类型研究生招生都遵循这一条红线,只要总量满足要求即可。换言之,有可能相对冷门的专业、专业学位有更多的比例招收统考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说,从近些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名校推免生数量占比逐渐接近50%。
推免生增多,是否挤压了考研生录取机会?
武汉一所211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该校推免生比2019年有所增长,占录取总数12.6%。“我校推免生录取比例不高,不存在指标挤占的问题。但部分985高校可能会有50%,这样就会挤占考研生指标。”
对此,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持不同意见,“推免生总量虽然持续增长,实际占总招生量的比例却在下降。”他介绍,近年来,推免比例基本维持在12%至14%之间。前些年,这一比例最高曾达到15%左右。无论从占比还是招生总量上来说,并不存在挤占考研机会之说。
因为缺乏官方的数据支撑,该说法记者还无法证实。
质量谁高,个体感知差异明显,缺乏权威解答
当推免比例日益扩大作为一种政策导向出现时,人们不禁要问,推免生和考研生哪个质量更高?哪种制度更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升?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披露,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六成招生单位认为推免政策对考生来说比较公平。该《报告》来自中国教育在线,其调查样本量未能公布。
但在记者的调查中,对于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差异,不同地域、学校、专业的教授却给出了完全相左的结论。在回答哪个质量更高的问题时,有人选择推免生,也有人回答是考研生。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教师的个体感知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
记者试图查询教育部门权威数据,以建立研究生质量高低与推免生、考研生之间的某种联系。截至目前,由于教育部门从未公布推免生整体招生数据及质量跟踪报告,“推免生质量更高”这一说法,在更大的范围内是否适用,无从印证。
从2012年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每年都会对全国研究生开展满意度调查。记者得到了一份2020年的调查结果,该调查样本数量超过10万。该项调查显示,研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中,公开招考生人均发表1篇学术论文,推免生人均发表1.69篇学术论文。若仅限于SCI/SSCI/EI论文,则公开招考生人均发表0.35篇,推免生人均发表0.99篇。
“发表论文只是考量研究生质量的一个方面,但一定程度体现出学生在研究领域的能力和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免生的质量更优。”王传毅给出这样的判断。他解释说,推免是一个“掐尖”的制度,排名靠前的学生才能获得推免资格,且除了考察学习成绩以外,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平均水平上,推免生较统考生有显著优势。
王传毅提醒:“必须看到的是,考研生中有非常优秀的,推免生群体里也有不太出色的。如果,对于拥有同样学术潜质和能力水平的本科生来说,因其是否获得推免资格,而导致读研概率有所不同,则一定程度上有违公平。”
如果像高考一样,研究生录取单纯依据分数,也不能解决问题。“研究生的招生逻辑不等同于本科生的招生逻辑。”按照陈志文的解释,从某种角度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科研人员,要把有研究能力与意愿的人筛选出来。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已经严重分层,在研究生推免过程中,相对应的推免比例与人数不同是合理的。”陈志文坦言,是否应该给予所有学校推免资格,或者按照层次,给予某些学校更多的推免资格,都值得研究和探讨,“但前提是把推免这个蛋糕做大,更大范围推广推免制度”。
“推免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王传毅建议,可考虑在既定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放宽更多的高校具有推免权及推免名额;严守录取高校的推免比例,且密切关注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之间的推免比例差异,确保所有专业都能给统考生留出机会;将推免复试和统考复试并轨,“推免的是初试而非复试,‘免检产品’要和‘普通产品’一同接受录取单位的最后检验”。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采用化名)
(本报记者陈鹏)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内容:《光明日报》(2020年09月30日15版)
图片:网络
责编:张永群
编辑:常莹吴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