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巨浪:中美千亿美元市值公司变迁与比较

发布时间:2020-09-28 07:21:20来源:华尔街俱乐部

今年是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5月底,与中国交往最深最久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将访华。这支在汶川地震时来义演,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演奏中国国歌的美国交响乐队,每一次到来,都如它1973年第一次到来一样,艰难中带着温暖。

如今也是一样,中美贸易僵局之下再次来华,相信不少买了票要去现场听音乐的人,难免心情复杂。

这心情复杂就如我们写下这篇文章。最初我们打算写中美千亿美元市值($100billion-Plus)公司的时候,特朗普总统还未发出那些愤怒的推特、中国也还没宣布对美国加征关税予以“还击”、标普500指数未经历两周蒸发1.2万亿的倒霉日子。

|5月3日-5月13日标普500指数累计下挫4.54%,蒸发1.2万亿美元

我们最初是想从比较中观察太平洋两岸的超级大公司“成长”的逻辑,而在两国关系紧张之下,难免会陷入成长下的比较,无论如何,才半个月的时间,世事骤然的变化才令人发现有些东西是那么重要。原来成长就是捱过时代的巨浪。

为什么要关注千亿美元市值公司

首先,什么是千亿美元市值公司?

由于各国股市规模各不相同,国际上未有公认的对公司规模的定义,但是一般而言,按照公司市值规模,会分成五类:

小微股(Micro-Cap):5000万美元-3亿美元

小型股(Small-Cap):3亿美元-20亿美元

中型股(Mid-Cap):20亿美元-100亿美元

大盘股(Large-Cap):100亿美元-2000亿美元

超大型股(Mega-Cap):2000亿美元以上

对于全球上市公司而言,千亿美元俱乐部($100-billion-plus)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存在。公司市值一旦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大部分投资机构,特别是激进的对冲基金,会转而投资更具成长性、回报更积极的中小型股票。这也意味着这一规模的公司较少受到机构投资影响。

CNBC知名财经主持人、前对冲基金经理人吉姆·柯莱梅尔(JimCramer)认为,判断一家公司高质量发展且长期向好,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在过去的12个月内市值是否保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

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大到可以较少受到机构影响,公司保持领先的方式,就是依靠自身日复一日地创造利润、推高股价。一个成熟的牛市中,跨入千亿俱乐部的门槛是强者恒强的重要保障。

为什么要关注中美千亿市值公司?我们知道今年头四个月,全球经济数据令人振奋。

各国股市特别美国股市也是屡创新高,标普500指数上升18%,为美股带来5万亿美元新增市值。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超级自信的投资者扎堆进场,其实不然。

从高盛分析数据看,过去一年投资者从市场抽出的资金达到1342亿美元,这些落袋为安的资金转而投向收益更为稳健的债券。如果不是这些投资者,谁又在热切地买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涨?

尽管各路买手背景复杂,但上市公司屡屡回购股票的操作,也是不争的事实。还记得巴菲特在今年股东大会上提到,自己有个1000亿美元现金怎么花的烦恼吗?1120亿现金不能只躺在账户上,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在公司股价低位,他就计划回购伯克希尔的股票。

因为长达10年的牛市、减税所得以及投资盈利,拥有巨额现金的不止巴菲特一个,而有的公司早就开始进行回购操作,美国银行2700亿美元回购操作将股价推高了22%,轻松抵消投资基金撤离造成的缺口。

某种程度上,这也呼应了柯莱梅尔的论断:超大型的公司有能力主导公司市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千亿市值俱乐部成员百年不变,往往影响这些大盘股的因素,是时局、是风俗等宏观因素。

美国千亿市值公司变迁

虽然看起来千亿市值公司像是永远的赢家,但总是逃不过消费风俗和时局变迁的影响。

|标普500指数TOP5公司变化(2001-2016)

以2008年到2018年这10年间标普500指数中排名前20的成分股变化为例: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为界,标普TOP20公司市值达31090亿美元,2018年已经达到86000亿美元。在2008年9月,标普500中位数公司为100亿,如今中位数规模达到220亿,2008年排名前五的公司平均是中位数公司的27倍;十年后则是39倍左右。

才10年,主导榜单的不再是昔日石油、银行大佬而是身穿T恤、背着双肩背的硅谷小子。

这背后的因素有很多,技术崛起是最重要的一环。

到2018年9月,标普TOP20已经由科技公司来主导。苹果市值排名从第14上升到第1;市值增长8倍。亚马逊更为激进从第77上升到第2,市值从330亿美元成长为960亿美元,增长近30倍。微软,虽然排名从第3降到第4,但市值却增长了3倍。埃尔法贝特(谷歌)公司从第10升至第2,市值增长7倍。2008年,Facebook还未上市,用户刚刚超过1000万(相当于今天用户数的5%),估值约为40-50亿美元,也就是如今市值的1%左右。

技术为企业带来的增长如此惊人。当传统的沃尔玛扩张门市时,意味着更多资金和人力成本,但电商亚马逊则可以通过更少的工作、更小的风险获得更多收益。于是,亚马逊用了15年追平了沃尔玛市值。2年后,亚马逊业绩一骑绝尘,沃尔玛还在努力保值增值。2012年,谷歌开始进入美国教育行业。用5年时间,单就纽约而言,就占领了这个城市的小学、初中。谷歌提供的不是一个工具,而是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一所“学校”。

除了消费、教育,其他领域如银行、金融、医疗、交通等,似乎没有技术公司进入不了的领域。现在你难说,谷歌主导搜索、Facebook领导社交,亚马逊称霸电商。就像你很难说现在的阿里巴巴,就是电商一样。

过去十年的能源转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010年,石油价格飙升到100美元/桶,前5中有3家均是石油公司,埃克森、中国石油、荷兰皇家壳牌。当现在油价回到40美元/桶,前5中再也没有石油公司。页岩气革命使得大规模天然气出口成为现实,成就了新兴能源产业。埃克森从第1跌落到第9。市值也从那个时刻开始下降,在过去10年,每年回报率只在4%左右徘徊。

消费者选择也在变化。过去十年烟草的消费下降了三分之一,烟草公司PhilipMorris市值从第19跌到第30名,《广告狂人》中男男女女吞云吐雾的日常已经遁入怀旧场面;碳酸饮料代表可口可乐和百事均跌出TOP20,上面提及的这3家公司回报率在-7.8%左右。

中国千亿市值公司变迁

相比于美国,中国千亿市值公司的变迁更为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故事。中国千亿市值公司的出现也就是近30年的事情,起步晚。2008年3月才7家,总市值达到15790亿美元,到2018年上升到13家,市值几近翻倍达到30070亿美元。

|中国千亿市值公司变迁,来源:普华永道TOP100公司2018

最引人注目的是2018年,腾讯和阿里两家技术公司。在普华永道2018年TP100的排名中,腾讯(4960亿美元)和阿里巴巴(4700亿美元)市值列入全球TOP10公司,腾讯排第5,阿里巴巴排第9。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鼓励发展的经济政策以及年轻消费者群体的沟通和消费的新习惯。

像世界上其他技术公司一样,这两家公司致力于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在国内残酷的竞争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它们更激进地向海外市场开拓,阿里巴巴把商业模式和支付模式推向海外,在巴西、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阿里旗下的AliExpress已经成为当地电商领导品牌。而腾讯则是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早有布局。

此外,我们看到其他中国千亿市值企业还是集中在银行和石油等垄断性行业,国企多、民企少,虽然10年中,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等巨型企业也挺过了2008年到2009年之间的金融危机,但在业绩修复、成长性而言,均不及美国同类行业的企业。

在品类方面,无论是2018年福布斯TOP100,还是普华永道TOP100,美国企业更加多元,不仅包括技术公司,也包括能源、媒体企业、医疗、制造业以及消费商品及服务企业。中国主要就是金融及通信行业。

结尾

无论从规模、品类、成长性上,在世界千亿市值企业俱乐部,美国占据第一,中国处于第二。我们看到尽管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大型企业市值遭受重创,只比中国多出一倍,但经过10年发展,在一个成熟的长牛市场修养、发展,又进一步与中国千亿同行拉开距离。

我们依然记得今天头四个月,全球经济数据令人振奋的场景。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加6.4%,高于市场预期。欧元区一季度GDP年化增长率达到1.5%,高于2018年第四季度0.9%。

美国一季度的数据更是惊艳:一季度GDP名义增长5.06%,实际增长3.2%,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的2.3%;3月的消费指数为9年半以来最高,温和的通胀令美联储决定暂停今年进一步加息;标普230家成分股公司陆续公布财报,78%的公司超预期;老派技术公司微软还上演了一把“无声逆袭”,市值一度摸到万亿美元大关,有人称之为“微软奇迹”。

但经历这半个月的波折,我们发现所谓成长、所谓奇迹,不仅要基于对风俗、风潮的洞察,更是要基于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捱过时代的巨浪,顺应时代的变化,强者恒强,并且开放性地迎接新一波创新引领者的来临,才能良性循环。

参考资料:

TheVerge:ThetechsectorisleavingtherestoftheUSeconomyinitsdust(ByBenPopper)

Bloomberg:TheU.S.StockMarketCan’tStop,Won’tStopItsEndlessRally

Pwc:GlobalTop100companiesbymarketcapitalisation(by2018March3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转自秦朔朋友圈作者肃爽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