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王恩多院士对话闵行高中生: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发布时间:2020-09-25 16:22:21来源:上海科协

记者:王毅俊

  9月23日下午,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多走进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参加2020年闵行区“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为学校师生作题为《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的报告,并与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王恩多先是参观了学校的科创走廊、未来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在得知学校目前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专业指导团队,开展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特色项目发展等工作,形成以科创领域为主的教育教学特色,并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科学研究能力时,王恩多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表示赞赏。她说:“科学之路,未来属于青年。”

  报告中,王恩多围绕自己的科研道路,从儿时梦想到科学研究,向同学们做了生动具体的讲述。王恩多早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从事科研的梦想,这个梦想从未改变。1944年,王恩多出生于四川重庆,1950年回到祖籍山东,1955年考入济南一中。就在那一年,她的表姨妈——著名植物学家吴素萱在对葱蒜等鳞茎植物鳞片细胞的观察中,发现了细胞核穿壁运动的现象。王恩多感到姨妈从事的事业十分高尚,因为她发现了过去还无人知道的事情。于是,她在一篇《我最尊敬的人》为题的作文中写了姨妈。从此,王恩多也立志要做一个科学家。

  1965年,她选择了邹承鲁先生作为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而文革却无情地断送了她的科研梦想。直到1978年,她才有机会再次选择王应睐先生作为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从而再续梦想。坎坷的经历丝毫没有影响她对科学的追求与热情。

  1984年,40岁的她申请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ogarty国际基金会提供的奖研金,成为该基金会资助的第一位中国内地学者。1987年,她放弃国外优越的待遇,毅然回到了上海。王恩多对学生们说,个人命运是与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虽然在国外或许能拥有丰厚的酬金或地位,但是祖国却给了她一种血脉相连的“家”的感觉。

  在与学生的座谈环节中,王恩多向学生传授了做科学研究的三部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科学研究是一个认识自然的过程,而科学问题的发现总是第一步,遇到了问题设法去解决,最后对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完成一个认识的过程。她鼓励学生多学点文科知识,就算做科研也要学好文科。因为她发现,文科基础好的人在写科研报告时往往得心应手。她说:“做科研要善于总结。”

  一位学生问道:“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您坚持为国家生物化学事业奋斗这么多年?”王恩多表示:“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让你去做一件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你心里肯定不想去做。热爱是最重要的,自己的梦想要与自己的爱好相结合,不结合就走不远。就像做科学研究,一定要有好奇心,多问为什么,否则就当不了科学家。”

  最后,王恩多还寄语在场学生:“脚踏实地、实现梦想,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