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这个戴金表、手串和钻戒的男人,办校20多年,业绩还越来越大 | 特区40年

发布时间:2020-09-25 15:22:18来源:南都周刊

每到中考放榜,都是凌国强和他的“百外”的高光时刻。连续多年蝉联深圳全市中考排行榜榜首的考试成绩,成为其办学成功的“硬道理”,这20多年间,他做了什么,他是怎样做到的?

采写|南都周刊记者孙雅茜编辑|王琦璋

图|受访者提供(署名图除外)

如果不熟悉凌国强,你一定很难想到,眼前这位慈眉善目、讲话带口音,手腕上蜜蜡手串和金表,指间钻戒明晃夺目的“光头”,是名震深圳教育江湖的民校——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的创办者。

很快你又能发现,这位身家上亿的地产商人,手里拿着的仍是一台1998年产的滑盖手机。如果能在他办公室里呆上个把小时,你就能看到更多的冲突与矛盾在凌国强身上集中体现:凌国强嗓门大,训起前来求学位的家长毫不留情面,句句诛心;凌国强也温柔,对待孩子们各式各样的问题总能不厌其烦地耐心回答。

凌国强(摄影_南都周刊记者孙海)

“以诫为师”。走进凌国强的办公室,红木老板桌后高悬的这句佛教术语在满屋的书法题字中格外引人注目。临涅槃时的释迦牟尼佛叮咛弟子,“在我离开以后,你们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

而在凌国强心中,能够“让更多人实现明白”的教育,则是这世间最珍贵的“戒律”。做房地产起家后投身教育20余年,凌国强的容貌比年轻的时候更加柔和。

每到中考放榜,都是凌国强和他的百外的高光时刻。在应试教育“一刀切”的今天,连续多年蝉联全市中考排行榜榜首的考试成绩,成为了百合办学成功的“硬道理”。

人们好奇,这位商界起家的教育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成就了如今“百外”的传奇;人们更关心,对优质教育资源求贤若渴的深圳,该如何在当下复制“百外”成功办学的经验?

1996年,从0到1的开始

两枚钻戒、一条蜜蜡手串、一块金表,腰系着爱马仕皮带,凌国强的日常行头同其他功成名就的广东老板没有太大差别,甚至还要更“时髦”。但在教育领域里,这样穿金戴银的装扮到底还是少见,再加上凌国强每年在教育领域的真金白银投入:拿出千万设立“国强奖教奖学基金”、捐建40所希望学校、累计捐资逾4亿。

“烧钱”办校就能成功吗?显然不是。

凌国强是土生土长的深圳布吉人。早年间,当过社区警察,做过村干部,伴随特区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海”的他在地产行业获得了巨大成功。

20年前的凌国强,是敢闯敢干的深圳人,在改革开放中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典型特区奋斗故事。

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大量涌入深圳的来深建设者所面临的子女“上学难”困境,成为了凌国强关注重点。

“既然我们有财富,有资源,不如去办学校”。1996年,凌国强开始投资办民校。“当时是做了一件吃完饭没事干的事,但是钱投进去之后很快发现教育并不如想象中简单”,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凌国强很快发现,“办学校并非盖好校舍、分好班级、把学位提供出来就了事”。

“请专家治校,我负责后勤”

一个非教育专业出身,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获得成功的企业家,如何以一个教育“外行人”的身份,弄懂教育“内行事”?如何成为一个“懂教育”的管理者,成为了凌国强踏上教育路后面对的最大考验。

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然自己不专业,那就找最专业的人来管理学校。凌国强身上民营企业家的果决,给解决上述问题出具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专家治校。找“懂教育”的管理者出任一校之长,自己则负责提供“后勤保障”。

而另一方面,凌国强丰富的企业经验管理经验,也从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支撑。

在“百外”,管理学校的权力和相关资源支持全都掌握在校长手中,充分实现授权,在机制体制上,校长的管理职能充分落地,兑现责权。

专家治校理念的成功贯彻,不仅为“百外”乃至整个“百合”系学校日后的成功奠定了管理基础,也成功为凌国强自己“减了负”。

2015年深圳中考,百外以总均分429.1分再夺全市第一,深圳“四大高中”录取率达到了51.9%;2016年中考,百外学子被深圳“四大高中”录取率达到61.37%,2017年为66.6%;2019年中考,百外564人考试中有33人超过440分,400分以上的达到了552人,302人被深圳“四大高中”录取,占比54%。

这所低调坐落于深圳龙岗的民办初中,也因此如此亮眼的升学成绩被人们称为深圳民办学校的“大牛”。

教育,跟办学校是两码事

优秀办学成绩的背后,直到今天,这位资产上亿的上市集团掌门人,使用的仍是一台从1998年开始使用的滑盖手机,日常工作生活也依靠电话短信进行联系。

为什么?对凌国强来说,拒绝智能手机,是他的底线和原则,也是他成功办学的秘诀之一。

“办教育跟办学校是两码事”,办学20余年来,凌国强自身对于教育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办教育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很简单”,在凌国强看来,教育意在教化人心,是指将做事做人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在校的每一个学生,并融会贯通到人的成长过程中。

凌国强在“国强奖教奖学基金”颁奖典礼上

教学成果的体现,需要教室队伍的管理、使用和引导,校园宜人环境的打造,与校园文化理念相融合的家庭氛围等全方位的立体配合。

在“百合”系的所有校园内,你看不见小卖部、小超市的影子;几乎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在校园里的孩子们手中难觅踪影;每天中午放学,学校的午托午休服务最大程度上免除了家长和学生的“后顾之忧”。这三件坚持了20年的事,让凌国强引以为傲,“初衷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心的读书环境,不让他们分神”。

禁止学校开小卖部,有人说凌国强傻,可能损失上亿元,他却说,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想教学质量出成果,根本不可能,“要把教育当事业而非产业”。

办学20年,因为担心破坏教师团队协作,凌国强甚至从未推荐过老师到学校任教。

在他看来,在教育中守好原则和底线,既是读懂人心和人性后教导学生的要求,也是办好教育身体力行的坚守,更是办好学校的秘诀。

“单靠掐尖,不是做教育本质”

伴随“百合”系学校在应试教育中不断斩获佳绩,有关“名校掐尖”的质疑声也开始响起。

2020年,随着深圳市教育局下发的一纸公文——《2020年深圳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电脑随机摇号录取实施细则》,“百合”系与深圳其他民办学校一同跨入了不再跨区招生的“新学期”。

“一半上四大,七成上八大,一切不是点招掐尖,而是教育育人为本”,凌国强说,好的学校要为孩子提供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好同学、好师长、好教育环境,“环境好了,孩子就会熏陶出好习惯。”

教育本无捷径,没有了“掐尖”的百外还能走多远?

“一点问题都没有”,凌国强答得干脆:“很多人说百外掐尖,百外哪有掐到尖?百外自己小学部最优秀的学生都给人家掐走了!”

在凌国强看来,单靠掐尖并非教育本质,回归教育本真,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才是好学校应该坚持的教育原则和底线。

如何让学生的最大潜力得到体现,能力发挥到最大,是百外办学理念中最核心的一环。在百外,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固定为40人,较国标每班45人的要求更加严格,在英语教学中,每班学生还会依据不同的基础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分为两个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

凌国强和学生们在一起

亲其师,信其道。多年的教育一线实践经历,让凌国强对师生关系格外看重。

对于优秀老师的标准,凌国强有着自己独特的评价体系——两个“喜欢,一是做喜欢学生的老师,二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学校、喜欢上学,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

对教师这一岗位而言,能做到上述两个“喜欢”并非易事,为了做好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凌国强甚至“拿来”了企业人员管理的招数——“末位淘汰”。百外的每位老师带两个班,如果在任何抽考中,所带班级的相应学科分数低于平均分5分,则判为踩到红线,该名老师将于下个学期离职。

对老师们的软性、硬性要求,使得百外校园中,在下午4点半到6点15分之间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繁忙”:运动场上有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学生选择第二课堂上发展兴趣爱好;自习的学生则留在教室自觉完成作业;学习基础稍弱的学生,老师会安排进行免费补课。

“老师是良心活,所有的东西都是反映在学生身上,办教育就是要不赚钱都要把老师培养、管理好,宁愿丢钱不愿丢脸”,凌国强说。

千里觅良师,推进高质高效教育

特区40年,对今天的深圳而言,再谈教育,已经不仅仅是让每个孩子有学可上,如何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当前深圳教育资源供给面对的首要难题。

对深圳家长而言,对优质学位的渴望也从未像今日那么强烈。

“深圳用40年干了人家400年的事,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奇迹,但是深圳的教育目前还无法同城市发展相匹配”,凌国强直言,从城市发展规模上来说,深圳教育存在相当大的缺陷。

2019年,深圳发布《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未来一段时间深圳教育发展的重要部署和谋划。对于民办教育,这份文件也再次提出了“优质特色发展”。

凌国强在“国强奖教奖学基金”颁奖典礼上

被人们称为“深圳第五大名校”的“百外”显然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如何“复制”“百外”,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升深圳其他民办教育资源水平,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

“办学校、办教育不是空中楼阁,首先政府需要释放更多的资源,深圳发展40年,不缺地不缺钱也不缺人,为什么教育这么缺?”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缺失的难题,凌国强和他的“百合”系学校,走出了一条福利留人、情感留人的新路。

2000年,百合控股集团旗下春蕾小学开始筹办,招聘优秀的师资力量成为了建校的核心。经过挑选,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进入了面试环境。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场面试,不仅校方包吃包住,甚至还报销了来回路费,没有面试上的老师,最后每人还获得600元的回程费。

凌国强的这一“厚道”的举动,迅速在全国教师群体中树立起了“百合”系学校的好口碑。

从1到100,深圳如何“复制”百外?

在凌国强如今的办公室里,几乎找不到任何他曾经身为地产企业家的影子,唯一能跟“房子”靠上点边的,是几所正在筹划的“百合”系新校园的设计方案图。位于深圳布吉的百合教育集团新大楼、刚刚签署框架协议的百外深汕分校、正在与江西寻乌县洽谈的百外分校……

如今的“百合系”已经从深圳人人都知道的“百合外国语”一所初中,发展至春蕾第一幼儿园、春蕾第二幼儿园、春蕾小学、百外世纪中学等囊括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课外培训等多教育阶段的16所学校。

“百合系”的发展脚步,更是从深圳市区走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甚至走出特区,在惠州、江西、贵州等多地以联合办学的方式,输出“百合”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式。

按照凌国强的计划,未来的“百合系”将是一个拥有60到100所学校的庞大教育集团。颇具实验意义的是,当下这个教育集团正在与深圳市大鹏新区等地探讨“公办学校全托管”的全新办学模式。

政府按照公办学校的标准兴建校舍配备硬件设施,由百合教育集团采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式方法等“软件”进行教学、管理,做到在不增加政府投入、不增加教师编制的前提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由公办教育的补充,到“公办学校全托管”的全新办学模式的试验。某种程度上说,如今的百外已经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向公办学校的“反哺”。

办了20多年教育的凌国强将这种“反哺”视为理所应当,在他看来,“让更多人去实现明白”早已成为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

END

(本文刊载于《南都周刊》2020年9月深圳特刊)

深圳,2200万种可能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

平视、近观、聚焦视角,特别报道。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