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编辑之选|建筑师与设计师开的收费制设计图书室,进门请先给钱

发布时间:2020-09-22 21:21:40来源:mars探索新鲜城事

跟常见的书店或图书馆不太一样,位于广州天河区六运五街的更地设计图书室是一间收取定额入场费后才能进入的图书室,一杯咖啡或水,可以从中午12点待到晚上8点。主理人徐伟鑫和MO分别是平面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图书室里还藏着两人的设计办公室。更地收藏着两人十几年来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设计类书籍和杂志,许多早已绝版,来到这里好像参观设计师的私人书房。

徐伟鑫从小在农村长大,与土地为伴的日子很长,小时候会干很多农活比如耕地、种菜、收割水稻、捉鱼等等。借此以“土地滋养着万物”为灵感,把阅读室比作土壤,读者就是耕作者,“更地”的名字由此得来;更地还有“更新之地”的涵义,其中“更”取自“耕”的同音,代表耕作、创作、更新;而“地”代表土地、空间,英文是ReserveLand,意为预留之地,刚好契合收费制图书室的运营模式。

图书室面积不大,但也做了精巧的功能分区。一进门的地方是展览区域,用作定期举办不同书籍杂志设计的相关展览,往里走是藏书与阅读区,在走道另一边是吧台、休闲沙发与洗手间。空间中还设置了两个玻璃柜,用于放置珍贵的馆藏,供大家欣赏。

距离更地设计图书室开业已经过去两个月,陆陆续续有了一些读者来访,得到了一些建议和评价,徐伟鑫也慢慢适应自己进入到了主理人的角色里。

m:marsX:徐伟鑫

m:付费图书室的概念目前在国内还很少见,怎么想到采取这样的运营模式?

X:其实最初的契机是今年6月份我原来的工作室要到期了,需要提前找新的办公地点,所以4月就开始物色新的地点。找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现在这里,觉得很合适,但使用面积太大了,工作室用不了这么大的空间,于是开始想这另一半的空间可以做些什么好呢?一开始考虑过做独立杂志书店和设计选品店,但后来灵机一动,想做些国内还没有多人做的事情,就是决定把自己的收藏全部推出,让年轻人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出版物和设计读物。

X:我相信我多年的设计经验和积累,可以为他们提供到一些真正优质的书籍杂志资料,帮助他们在市面上众多不知好坏的设计书里,提供到一些指引。同时也希望更地可以成为一个设计师交流分享的地方。我相信知识和美学是有价值的,收费也是合理,这里空间也不大,设置一定门槛,提供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吧。

m:开业到现在的经营状态跟你最初的设想一致吗?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客人或评论?

X:超出预期的是进馆阅读的读者平均阅读时间很长,人均有2~3个小时的时间。看到三两好友一同来看书的,都有非常好的交流,很多平时他们只能在屏幕上看的稀缺的书封面,在这里能看到实物,他们就非常激动。这两个部分是我比较满意和开心的。总体和预期设想差不多,我觉得这种模式的确还是需要时间培养和摸索的。

X:印象深刻的是有几位不同的读者进馆后很激动地跟我说:“你真是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下去!”也有几位不同的读者进馆后发现是需要收费的,立马就离开了。

m:店内能阅读到哪些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杂志?

X:其实是可以真正翻阅到很多外面看不到或者无法翻阅的书籍和杂志,例如刚刚举办的《花椿》展,《花椿》在国内和日本都几乎是不能翻阅的,只能隔玻璃柜观看,而我这里是可以亲手翻阅60多期不同年代的《花椿》杂志,我们觉得好的书籍和杂志真的需要亲身去触摸与感受,这正是互联网时代所不能取缔的。

可能是全世界唯一可以亲手翻阅60多期横跨90/00/10年代《花椿》的地方

X:另外还有川保久玲《Six》、横尾忠则1980年设计的《流行通信》、《BRUTUS》创刊号、《ACNEPAPER》、《RAYGUN》、《EMIGRE》等内容和设计都非常好但已经绝版的杂志,书籍部分我们有“世界最美的书”。

川久保玲创办的《Six》杂志,一共只出版8期

横尾忠则1980年与服部一成2003年设计的《流行通信》

书籍设计大师IrmaBoom作品

m:开幕首展为何选择《花椿》?你觉得《花椿》这本杂志的魅力之处在哪里?

X:我对《花椿》杂志的了解主要源自这本杂志的设计师仲條正义,我曾经非常着迷这个设计大师的设计,《花椿》是最具代表性的,仲條为《花椿》提供了长达40年的设计服务,这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罕见,而且每个时期都能保持很强的创作欲和每隔3年就改变一次风格。

X:然后设计版面一直都是打破常规的,没有所谓的网格制约,无处不在的创意和趣味。除了设计,这本杂志的摄影、插画、印刷、合作的艺术家都非常棒,所以了解这本杂志,但没有机会来看的,其实真的挺可惜的。

m:在你的收藏中哪本杂志的购买经历最令你难忘?

X:应该是在前年去巴黎旅行路过的一个毫不起眼的二手书店吧,那天早上,刚到旅馆楼下去买早餐,路过刚开门的书店,进门第一眼就发现了一本想看很久但已绝版的杂志《EGOISTE》,结果同时还有两期,都是90年代的,所以全买了。这本杂志最大的特色是几乎所有支持的品牌广告皆为度身定制,与之合作的摄影师、艺术家、哲学家、作家几乎都是重量级人物。

阿鑫当时拍摄的照片

m:更地的空间既拙朴又精致,是否可以为我们介绍几件店里的家具单品?

X: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定调整个图书室是希望人能够放松下来、安静下来的,所以所有选品在颜色和设计上都希望是复古但具有设计感的家具。

X:例如我们选用的书架是DieterRams于1960年代为家具品牌Vitsoe设计的606通用搁置架系统;吊灯和台灯是丹麦70s的两款中古灯,沙发是日本的Karimoku60,音响是monocle与revo合作的收音机,同时兼具蓝牙播放功能;门铃选用了日本90年代的,钢琴声的门铃非常好听;除了购置的单品外,其实我们还自己亲自设计定制了书柜和吧台,设计上整体视觉控制在1m,让空间感更开阔些,然后选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柚木色。

70年代丹麦产的中古灯,在电影《LALALAND》里,Gosling的钢琴上就摆着一台同款台灯

m:在你的店里有什么“规矩”吗?

X:这里不允许过分的“摆拍”。其实来我们这里的客人还挺精准的,因为设置了一个的收费门槛,所以进来的大多都是有目的性的,在我看来都是优质的读者。

m:如何兼顾日常设计事务与图书室的运营?

X:图书室算是正式运转起来,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回归到设计工作室的事务上。我目前主要还是以设计工作为重,但每个月会抽空策划新的展览、选书和各种合作方面的工作,其他杂务交由同事帮忙处理和对接。

X:每天回到公司后循例会先把图书室简单打理一遍,看看哪些缺的,摆的不好的调整一下,然后接着就开始一天的设计工作,一直到傍晚。

阿鑫创立的AONEANDATWODESIGN设计公司,办公室就藏在更地设计图书室内

m:更地日后是否有推出自有产品和刊物的打算?

X:以后希望计划出更地自有的笔记本、信封信纸这类文具相关的产品,我们后面还会增加一个信箱,为读者提供代寄信服务,希望让这个写信、寄信与收信行为可以存在下去,我不太相信所有电子化的事物。另外未来也想出版“更地”的刊物,这个希望可以抓紧时间做出来。

m:更地的下一个展览计划是?

X:会做《世界“誌”旅——影响世界的50本杂志》,因为10月份,在往年大家都会出国旅行,但今年疫情原因,应该都只能在国内了。所以想做个环球杂志展,展示不同国家的出版物,生活方式、时尚、设计艺术这些方面的杂志为主。让大家和世界依然保持着联系,世界时刻和我们息息相关。

谈起对更地未来的展望,阿鑫说首先想把更地做得更专业些,成为一个不同人群创作和交流的地方。未来更地还有可能成为电影图书馆、旅行图书馆,为城市提供多一个选择,多一个可能性,多一个看世界的窗口。

编辑/缝一圈

图片/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