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乞讨办教育,拿命搏未来,她是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

发布时间:2020-09-22 22:22:23来源:遇言不止

在这块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永远存在虽微薄但不灭的希望。

——遇言姐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张桂梅老师

央视《面对面》那个访谈,也是让遇言姐看得直掉眼泪。

据遇言姐了解,张老师现在身体情况很不乐观,患有4种肿瘤和肺部病变,治疗非常困难。

当地已经组织专家会诊,但是张老师不大在乎。

这些年来,身体之于她仅仅是完成使命的工具。

张桂梅是云南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高的老师,也是无数坚守乡村教育的燃灯者的缩影。

这所女高建校12年,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

1,800多名贫困女孩经张老师手中走出大山、走出愚昧。

今年华坪女高有159人高考,150人考上本科,70人考上一本,一本率达47%。

其中17人的成绩在600分以上

令人最为感触的是,一贯治校手段严厉的张老师,在回答学生的贫困问题时说——

“我们不提贫困两个字,贫困对孩子来说也是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

此外,张老师还不许毕业生回来看她。

她说——

“我不希望她们老是惦念着女高为你做了什么,张老师为你做了什么,我不想让她们背上这样一个包袱。我只想要她们安安心心地去读大学,走得远远的,飞得高高的!”

什么是圣人?

这就是圣人。

女子高中,高压下的大爱

华坪女高是参照衡水中学建立的。

衡水中学已经被骂了好些年了,华坪女高的高压程度犹有甚之。

比如,衡水中学和华坪女高都是早晨5:30起床,衡中的熄灯时间是10点10分,华坪的晚自习要上到12点20分

比如,衡水中学中午有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华坪的午餐时间是15分钟,包括从教室到食堂的3分钟。

如果张老师看到谁在聊天,会直接把她的被子扔出去。

微博上大家议论纷纷的,黄磊闺女染头发、打耳洞的爱美权,跟华坪女高完全没关系。

因为这里的女生一律短发,连女老师都被禁止穿裙子。

不仅学生们苦,老师也一样苦。

衡水中学的老师,校方连婚配都建议选择本校教师。

华坪女高的老师,结婚只请半天假,做完手术,能自己穿衣服了就回学校。

几年下来,学生尚有解脱之日,老师只有年复一年。

严厉著称的张老师,绰号周扒皮。

学生不敢跟她抬头对视,老师一开口大家就打颤,口头骂是——

“不想好好读书,就回家去嫁个男的生娃种地吧!”

把时间压榨到极限的作息,毫无现代气息的填鸭方式。

在教学资源贫瘠的山区,除了信奉用最笨的办法、没日没夜地熬时间刷题,什么素质教育、什么精英教育、什么文艺社团,统统绝缘。

就是要打造高考工厂,就是要训练考试机器

张老师说,我的学生基础差,老师也没有经验,不拿出这样拼的架势,做同一份试卷时,怎么跟外头的孩子比?

她说,人家说光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看着孩子那个样子,我们也难过。

重症需下猛药,先破才能谈立。

贫困、闭塞、愚昧,导致当地大量女孩失学,甚至被抛弃,贫穷和愚昧代际相传。

如果能给这些女孩打开一条出路,使她们摆脱愚昧孕育愚昧的轮回,三年炼狱模式也值得。

事实上,早在张老师办孤儿院的时候,她就是一位金刚怒目的老师

她对院里的孩子非常严格,到点就得做安排好的事情,绝不姑息。

张老师像是电影中逼女儿练摔跤的爸爸——铁腕、强权、专断,压榨威逼孩子使出全部的力气为之一战

讲真,如果可以,谁不想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呢,但是既然已经身处hard模式,只能先挣脱眼前的困境再说

无论是《摔跤吧,爸爸》,还是张老师的女中,没有人生来想要成为这样的榜样,但是,在世界的许多个角落,人们需要这样的榜样。

一句话,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无奈,大家各走各的路吧

那些反对张老师的人,没有经历过与山里女孩一样的困境。

我发誓再不让山里的

女孩子过这种悲惨的日子

张老师17岁从东北到云南支教,96年自愿从大理调到华坪贫困县。

丧夫无子、身患重病,亲人、家庭、财富,这些个人生活线,于张老师是破灭的。

在大理的时候,张老师也会化妆,是个爱美的女性。

后来,她所有的执念都在改变山区女孩的命运上。

别说身形外貌了,命都可以不要。

事实上,张老师从事山区女孩教育的初衷,并非出于什么伟大的教育责任。

魏敏芝为了50块代课费接下“一个都不能少”的任务一样,张老师从大理调到华坪县是为了逃离丈夫过世的伤心阴影

“我只是说干一、两年吧,结果没想到自己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我那个时候在城里当老师,没有见过还有那么穷的人。”张老师说。

后来的张老师30多年没回过家,姐姐病危时寄给她回乡的路费,她拿去给学生垫付了住院费。

遇言姐找到一篇08年的报道,张老师谈及刚到县里时的情况。

一个男人带着女儿,走了一天走到学校,交上来的钢镚和毛票,张老师数了一个小时,数出来30几块。

女孩每个月回家背一次米,床铺上铺的是纸壳,毯子还是老师给的。

这个小女孩每天把背来的米放到热水瓶里,往里面灌点开水泡着吃。

然而,这个小女孩还算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家里尽管贫困还送她上学。

另一个女孩子,十几岁上嫁人怀孕,在家里用土法接生,大出血。

临终前她想见丈夫,但婆婆不让,因为会晦气。

这个女孩和没出生的孩子就这样一起死了。

张老师说:“山里人一代一代的贫穷是愚昧带来的。我发誓再不让山里的女孩子过这种悲惨的日子了,不能再陷入到低素质的母亲、低素质的孩子这种恶性循环。

后来,她办起了承诺免费入学的女中。

刚开始没有钱,所有人睡一个大教室。

募集资金所经历的种种艰辛难以尽言。

从2002年到2007年,张老师每年寒暑假背着孤儿院最小的孩子到外地乞讨募捐,总共筹得1万元

后来,幸亏记者的报道为她带来了关注。

女孩受教育,改变三代人

学校建起来了,还要解决人的问题。

建校半年,一半老师辞职。

张老师带着剩下的几个人,画了一面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发誓不丢掉这块扶贫阵地。

遇到心生退意的学生,张老师则是严厉责骂——

“有政府供,有老师教,有宿舍住,一分钱不用家里出,你努把力,不就读出来了吗?”

随后又软语相劝——

“我们不搞培优班,为每个学生负责,老师讲课听不懂不怕,咱们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算起。只要你肯回来我就收。”

首批学生走了6个,张老师捞回来2个。

“剩下的孩子,我说什么也不让她们走。”张老师说。

李玫瑾老师说过,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能上学,应该让女孩子去。

张老师也说过一样的话——

让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

张老师带过的一个被遗弃的女孩,后来考上了浙大,生了一个独生女。

她把孩子教得很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张老师逗她:“你咋不想着生个男孩呢?”

姑娘回答:“老妈,我不能忘了我的身世,忘了我所受过的教育。”

知乎上,有华坪的网友说,张老师带出来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点——她们坚定地认为男女平等。行事风格速战速决,像是和时间在赛跑。懂得感恩,说到张老师时,满眼都是崇敬。

张老师自己也说,学生里有当医生的,单位一说下基层,地方比云南还苦,孩子保证报名。

风雨如晦,山路崎岖,对社会而言,张桂梅的力量是微弱的,1,800名女孩不过沧海一粟。

但对于张桂梅拯救的每一个学生、对于这些姑娘们来说,她,是她们人生的缔造者。

读张老师的故事,遇言姐想到的是——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也只有这句话才能够描述张桂梅的一生。

而在这块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永远存在虽微薄但不灭的希望。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9月12日,我如约来到厦门·十点书店中华城店,与十点林少以及十点读书品牌公关总监张铭泉一同探讨有关“高情商沟通”的秘诀与魔力。

令人欣慰的是,现场座无虚席,读者朋友反响热烈。

活动的圆满举办也为我的新书《席越的沟通课》画上了又一个优美的句点。

未来,期待更多的相逢!

你“在看”吗?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席越老师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