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教师丢了天职,学校失去中心,形式主义正在折腾中小学教师

发布时间:2020-09-16 13:22:31来源:爸妈说事

谁都知道,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

可是,如今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之外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地位逐渐被取代,很多学校已不知道什么才是工作中心,什么才是工作重点了。

所以有人这样说:教师时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学;校长什么都在管,就是没有管教学。

1

教师

非教学任务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教学变成了副业

去年,有一个县为了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县和“双高双普”验收,迎验就成了全县所有学校的中心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几乎整整一个学期没有放节假日,包括“中秋节”和“国庆节”。

许多学校抽出部分教师不再承担教学任务,专门进行建档案,补各类活动资料,搞校园文化建设。

被抽出教师的教学任务全压在其他老师身上,老师们不堪重负,只能疲于应付。

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补活动资料、补记录等任务只得把这些工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习,只要把学生看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行。

由于长时期加班加点,很多老师疲惫不堪,上课期间无精打采,甚至出现老师“实在困了就趴在讲台上眯一会”现象。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参与扶贫又让农村老师背负了不应有的负担。

本来,教师尽职履责,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把学生教好,让农村多出人才,落实好对学生的教育优惠政策,就是最好的扶贫。

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每个老师都要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每月至少两次的家访,为了家访随意调课层出不穷,严重干扰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无休无止的扶贫政策宣传,不仅要学生知道政策,还要家长随时能回答得一清二楚,一个简单的“两免一补”,翻过来覆过去,越解读越复杂,最后连教师自己也不知怎么回答了。

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正常入学接受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入不了学的,教师得送教到家,以前要求每月一次,现在又有领导发话了,每月得四次。

一些残疾儿童家庭,相隔学校几十里,有的还不通公路,老师一个往返,必须得两头顾。有些严重智障残疾儿童,送教到家毫无用处,但老师不可不去,因为要有家长签字证明,还得有影像资料佐证。

现在,又一项工作即将落在老师头上,就是要教会贫困户说普通话,说是因为扶贫检查考核时,外地来的领导听不懂贫困户回答问题。

除了上述扶贫具体工作而外,教师还要建大量的扶贫工作档案,每一所学校,一年下来,扶贫档案都是满满的几十盒。

更严重的,有的乡镇还给学校分配了贫困户包扶任务,有一所乡镇初中,全校就二十几名教师,镇政府就给学校分配了三十八户贫困户包扶任务。

教师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不知怎么去扶贫?但学校却不敢不接受,因为这是政治任务。

除了上面所说的所谓重点工作、政治任务,教师还有写不完的各种应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种表册,迎不完的各种检查验收,应接不暇的各种各样培训……

这一切都是工作重点,因为它们关系着学校和教师的督导考核评估!很多老师说:“上课、辅导、教学活动都不怕,就怕迎验搞检查。”

2

校长

成了“迎检专业户”

教学管理无暇顾及

现在,学校要面对“婆婆”很多:教育、卫生、食药、环保、消防、公安、共青团、文明办……

要完成的创建工作任务也很多:双高双普、平安校园、法治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食品安全放心校园、智慧校园、健康学校、教育装备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跟学校关系不大的事情摊到了学校身上,例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

这些创建活动,上级部门要求一天一报进度,一天一报信息,一天一报好做法,一天一报典型,不报漏报就要影响考核。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方案、有总结、有阶段工作安排,还需要有过程印证材料做支撑,一项检查评估下来,一所学校都是满满十几盒甚至几十盒档案。

上级领导来检查考核,主要就是就是档案资料,只要档案齐全规范,检查才能过得了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如此多的创建活动的督导检查,校长就成了“迎检专业户”。

对上,要准备好汇报材料,对下,要时刻督战,要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中层干部会、班主任工作会、全体教师会,成立相应的迎检小组,层层布置任务。有些检查,还要提前搞模拟演练。

校长的精力就这样花在了准备和迎接检查上,那还顾得上管理教学?

3

学校

丢了教学主阵地

都是形式主义惹的祸

除了教育行政部门以外,很多部门都将学校纳入各自业务管辖的范围,要求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检查评比、报送相关材料。

因为学校是工作最好贯彻的地方,你有什么工作,要开展什么活动,别的单位不一定贯彻执行,但学校不敢不执行,再加上老师干事一般都很认真,还有能力做材料,而且很多任务还可以通过学生布置到家庭,由家长去完成。

老师无休无止的被折腾,学校被迫“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干虚活”,究其根源是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众多,都把学校当成了听话的“小媳妇”,把学校视作搞形式主义、捞取政绩的工具。

层层施压下,学校、教师便丧失了教育的主体性和话语权,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似乎都可以不管不顾。

4

教育部部长

给教师“减负”

在去年两会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给教师“减负”。

陈宝生呼吁的无疑道出了一线教师的心声,但怎么给学校和老师“减负”,小磊哥认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形式主义不根除,给学校和老师“减负”就是一句空话。

不过,有专家的建议值得采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必须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应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学校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推进学校进行教育家办学。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不停疾呼:还学校一片宁静教育的空间,给老师松绑,让老师做纯粹的教育,让学生有一间安放安静课桌的教室。

然而,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喧嚣的滚滚大潮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需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事业。教育最怕被打扰、折腾。

古人云,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宁静、守恒,如果天天心浮气躁,天天被与教育无关的杂事、烦事缠身,很难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但愿给教师“减负”的呼吁能切实得到有效解决,开启新时代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新风貌。

写在最后:

王老师真心期盼:让学校工作回归教学主阵地,让校长静心办学,让教师安静育人,让教育少一些折腾,多一份专注,还学校一个宁静的教育空间!

大家如果喜欢我发的文章,可以扫一扫下面的微信二维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