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逛东门市井,别忘了整一碗肥肠粉

发布时间:2020-09-11 19:21:19来源:平叔闲谭

逛东门市井,别忘了整一碗肥肠粉

作者▏平叔

1

一日,去东门市井喝茶,恰好遇着刘勇,就干脆扯把竹椅子归到一张桌子坐下,各自捧碗盖碗老三花埋头“啧啧”猛啖了几口,茉莉花香顿时在两个光脑壳上盘旋。

刘勇,成都餐饮界名人,亦是东门市井掌门人,江湖人称刘三哥。

有个现像很有趣,似乎喜欢美食的男人脑壳上的毛发都留不住,基本都是光头!

比如眼前的刘三哥和我。

和刘三哥海阔天空、天南海北的龙门摆了一通,话题就扯回到东门市井。

刚扯回来不久,刘三哥忽然问,平叔想不想整一碗东门市井的肥肠粉?然后点评一下,顺便再给我们抖摆一下肥肠粉的历史问题。

刘三哥的话在东门市井几乎就是圣旨,话音落地不久,一碗热气腾腾的肥肠粉就屁颠屁颠地跑到茶桌上冲着我稳稳坐起。

我暗自在心头嘀咕,这说明不了啥子,东门市井要是归我管辖,老子要喊这碗粉打的飞奔过来!

我接过一双筷子,目光往碗面子上一扫,马上就觉得缺少了点内容,于是冷冷地问:节子今天没上班嗦?锅盔难道也请病假了?

这时,站立一旁的肥肠粉护驾马上连连回答:有,都有!平叔稍等片刻,马上肥肠节子会有嘞,香酥酥的锅盔也会有嘞!

其实不是平叔我毛病多,在成都,随便走进一家肥肠粉店,标准的接头暗号就是:“一碗肥肠粉,加个冒节子,再来个一个锅盔。”

2

一碗肥肠粉,外加一个节子和锅盔,很快就被我干掉了,碗里只剩下红油汤汤。

此时只觉得任督二脉运行加快、周身冒汗。

我赶紧掏出两张纸巾,一张负责抹嘴巴,一张负责收汗。

刘三哥笑眯眯地征求意见,和成都城的其它肥肠粉相比,如何?

刘三哥的问题虽然简单,但回答起来并不轻松,你想,这成都开肥肠粉店的老板千千万,你能说哪个长得更好看?何况众口难调,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符合自己口味的肥肠粉,弄不好就把全成都人民都给得罪了。

但我绝对不是一个和稀泥的中庸者,我绝对是有啥说啥绝不打妄语。我端起茶碗,清了清被红油腻住的喉咙,开始了说道……

天下食物,不管再复杂,皆可分为两大类:好吃与不好吃。而你东门市井的肥肠粉绝对属于好吃的一类。

至于好吃或不好吃里面,还可不可以细分……当然可以!

但我今天就不说透了,我觉得还不如花点时间摆一下肥肠粉的历史,或许答案也就出来了。

刘三哥上下点了一下锃亮的脑壳,意思大概是说要得。

3

先来说一下肥肠粉里面的米粉。

米粉,据说是两晋时汉人南迁,因太过思念北方的面条,而南方有稻无麦,因此不得不以稻米取代小麦做成线状,当作面条来吃。

至于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我没有去作深刻研究。反正米粉肯定是受到面条的启发,模仿面条而来的。

《新竹市志》上有记载曰:“五胡乱华,华人南迁闽浙时,仍以稻米榨条而食,即当今之米粉也”。

4

至于肥肠,齐民要术里有一种羹叫羊盘肠,是一种把羊肠灌血并切成短段的食物。它被认为是“南人”的食物。

因而,中国人最初对肠肠儿的利用,可能仅仅是用肠衣灌制香肠。

至于正儿八经直接食用大肠的习惯,我估计可能比较晚,应该是在宋朝。

为啥子这样说喃?

因为到了宋代才采用油来帮助烹饪,之前的先人板板些吃啥子都是用水煮。所以像爆炒肥肠,像肥肠粉这样的,多半到宋时才开始流行。当然,所有这些基本上只是我的肥肠的哥特巴赫猜想,没得红头文件支持,大家也就当龙门阵听就行了。

需要说明的是,就算是宋代已经有了肥肠粉,那也最多是清汤肥肠粉,因为那个时候辣椒还没从海面上飘到中国来。估倒要店家放点辛辣的,最多也就撒点花椒面面而已,红油辣椒肯定是没得。

5

说肥肠粉,就一定要说成都双流县白家镇,因为人家是现代肥肠粉的鼻祖,说起来至少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成都城的肥肠粉,包括你东门市井,都是人家的徒孙孙、徒末末、徒末末末了。

肥肠粉最早的售卖方式和担担面、钟水饺那些老字号是一样的,都是挑夫们挑担摆摊售卖,被称作“担担肥肠粉”。

后来因为喜欢吃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肥肠粉开始找铺面住下。名气一大,于是就从白家镇走向成都,走向成都以外的广大地区。

6

好的肥肠粉一定是有讲究的,“粉”一定都是现场手打现场做的。

红薯晒干磨粉面,加水和成稠稀合适的浆,倒入一漏眼瓢内,师傅一手持瓢一手攥拳使劲拍打粉浆,就像暴揍情敌一样。

打得他实在受不了了,粉浆就如同泪花儿串起线线一样从漏勺汩汩而出,直接落入下面温水锅中,遇热成型,红薯粉条即成。

千万嫑小看了这个“粉儿”,煮这个粉是十分考验技术嘞。粉软了,吃起来没劲道,粉硬了,嚼不断费牙巴。所以好的“粉儿”一定是软硬合适,入口爽滑有弹性,才算是合格了。

从这个上面来讲,东门市井的“粉儿”是做到位啰嘞。

7

不管啥子地方的粉,必须得有高质量的汤来配合,否则简直没得吃头,还不如抽来倒了。

肥肠粉亦是如此,汤头一样嘞是马虎不得半点。

上好的猪头骨加上心肺,吊出一锅浓白的汤头,再让洗净的猪大肠作为主食材煮成锅底,用浓稠的汤汁冒出来的粉,才更加柔软。

判断一碗肥肠粉好坏的标准,除了好粉好汤,还在于这一口身段被扭曲肥肠,成都人叫它“节子”。冒节子,是吃肥肠粉的标配,吃肥肠粉如果不加节子,那就等于吃包子没有馅儿,啃排骨不见外围的肉,耍朋友连嘴巴都没有“啵”一口。

所谓节子,是将猪小肠捆绑起来再打个死结——我不晓得发明这套吃法的人,究竟和二师兄有好大的仇恨,连肠肠肚肚都不放过。

捆绑好了,再下锅辅以作料煮熟。

煮好的节子,香绵耙糯,韧中有劲,肠中带汤,汤中带香,咬一口真的会爆汁,肥肠的香味在嘴巴里强烈的索吻,不停的勾引着你。

只有加上冒节子的肥肠粉,才能吃出一丝浪漫,于是不管你是老饕还是小饕,绝对躲不过它的诱惑!

要吃肥肠粉,就要吃“全套”,一般正宗的肥肠粉店,都会自己烤制锅盔。

面皮、芝麻在铁板上碰撞出独特的香气,优雅的翻个身,再被送入炭炉里烤干水分,让过了油的面皮更加酥脆;内馅里的牛肉被余温煨透,不用凑近,香气自己晓得回来寻你。

才出锅的香酥牛肉锅盔,咬一口都是咔滋咔滋的欢乐声,泡上肥肠粉里的海椒红油和花椒粉让麻辣鲜香充盈味蕾,酥香一次又一次的慢慢回袭,谁都没有办法让你停下。

如果某天你不小心走到东门市井,别忘了来一碗肥肠粉。

记得对上暗号:“一碗肥肠粉,加个冒节子,还要一个锅盔。”

一碗肥肠粉,总是凝聚着老成都的影子,轻易地就会让你爱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