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印度开了第一枪,或产生三个严重后果!复旦林民旺:“我们也必须要有开枪的决心和准备”

发布时间:2020-09-09 18:23:03来源:财经

赵立坚强调,这次事件中,印方首先向中方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这是1975年以来两国边境的平静首次被枪声打断。中方一再强调,双方应该通过和平方式,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双方分歧,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据“中国军网”9月7日报道称,针对当日印度军队再次非法越线挑衅一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发表谈话指出,印军在此次行动中悍然对前出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采取应对措施稳控现地局势。

张水利大校指出,印度方面的行径已严重违反中印双方此前达成的有关协议协定,推高地区紧张局势,极易造成误解误判,是严重的军事挑衅行为,性质非常恶劣。我们要求印方立即停止危险行动,立即撤回越线人员,严格约束一线部队,严肃查处鸣枪挑衅人员,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战区部队将坚决履行职责使命,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9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印方行径严重违反中印双方有关协议规定,军事挑衅行为性质非常恶劣。中方战区部队将坚决履行职责使命,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赵立坚强调,这次事件中,印方首先向中方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这是1975年以来两国边境的平静首次被枪声打断。中方一再强调,双方应该通过和平方式,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双方分歧,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另据早前报道,中印防长于当地时间9月4日在莫斯科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联合会议。在此期间,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表示,造成当前中印边境紧张局势的起因和真相十分清楚,责任完全在印方。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中国军队完全有决心、有能力、有信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魏凤和指出,中印双方应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希望印方严格遵守双方达成的一系列协定协议,切实加强对一线部队管控,不越过当前实控线进行挑衅,不采取任何可能引发局势升温的举动,不刻意炒作和传播负面信息。双方应着眼中印两国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推动当前事态尽快降温缓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印度防长辛格则在会议期间表示,在当前形势下,边境和平稳定对双边关系至关重要,应保持双方军事、外交等各层级对话渠道畅通,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问题。希望双方采取负责任态度,尽快实现一线部队全面脱离接触,避免采取使局势升级或复杂化的举措,不使分歧成为争端,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尽快回到正轨。

然而如今印军再次非法越境,甚至以鸣枪的方式威胁中国边防巡逻人员的行径无疑与辛格的表态背道而驰,对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严重破坏。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也是数十年来,印度军队首次在中印边境地区开枪,性质极为恶劣。

此外,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方面近期一再无视中方释放的善意,并且对本国军队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种种行径闭口不谈,反而声称中国军队挑衅在先,可谓无耻至极。

深度解读

牛弹琴:印度开了第一枪,严重的三个后果!

印度开了第一枪,后果很严重。

尽管在国际舆论上,印度方面倒打一耙,还指责中方开枪,但在昨天的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态度非常明确:

我想强调,这次事件中,印方首先向中方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这是1975年以来两国边境的平静首次被枪声打断。

毫无疑问,在这件事上,我们绝对相信中方的表述和信誉。

再结合昨天凌晨2点,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的表态:

9月7日,印军非法越线进入中印边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军在行动中悍然对前出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采取应对措施稳控现地局势。印方行径严重违反中印双方有关协议协定,推高地区紧张局势,极易造成误解误判,是严重的军事挑衅行为,性质非常恶劣。我们要求印方立即停止危险行动,立即撤回越线人员,严格约束一线部队,严肃查处鸣枪挑衅人员,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战区部队将坚决履行职责使命,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我看到,有外媒就说,一向低调的中方,这次抢先发布了印度“非法越线”和鸣枪示警的消息,事态严重可见一斑。

中方的表述,是非常清楚的:

1,印度开了第一枪。

2,这是1975年以来第一枪。

3,印度严重违反不使用武力枪械的协议。

所以,这绝对不是一般的事件,用张水利大校的话说,印度的行径:

推高地区紧张局势,

极易造成误解误判,

是严重的军事挑衅行为,

性质非常恶劣。

既然印度这样军事挑衅,中方怎么办?

赵立坚是这样说的:

中方已经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向印方就此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印方立即停止危险行动,立即撤回越线人员,严格约束一线部队,严肃查处鸣枪挑衅人员,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外交和军事渠道,同时严正交涉,印方不仅仅要撤回越线人员,还要严格约束一线部队要严肃查处挑衅人员。

毕竟,边境45年有摩擦,但没有枪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协议就这样被破坏,那很简单,印度有枪,中方也有枪,中方再克制再理性,也不可能做到打不回手。

我看到,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就认为:

第一,要对等。印度敢开枪,我们也必须要有开枪的决心和准备。印度敢开第一枪,我们就不需要受到规则的束缚。

第二,我们不要过于“顾全大局”。现在印度已经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已经破坏了中印关系大局。如果中国还是要对印度采取各种对等的反制,不能纵容,不要过度克制。

但事态发展,确实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有时,你越想不惹事,事情却惹你越多。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印度最近各种小动作,又确实在把局势向战争方面推进。

开枪事件,三个严重后果吧:

后果一,严重破坏信任。

45年来第一次,性质太恶劣。大国是要讲信誉的,印度连续小动作,已经严重破坏了信誉;开枪这样的事件,更严重破坏协议和信任。如果管控不好,那接下来,就可能不是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事件了。所以,哪怕开了第一枪,印度还倒打一耙,指责中方开枪,印度也清楚事件的严峻性。既然这样,那就必须严肃对待,处理责任人,防止更严重事件发生。

后果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别忘了,当年双方之所以规定不使用枪械,就是避免事态升级,但印度现在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很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误判。印度有枪,中国肯定也有枪,如果管控不力,那接下来,那真是流血冲突了。说得更严峻一点,甚至可能导致现在印巴之间的军事冲突常态化,三天两头伤亡。但中国毕竟不是巴基斯坦,印度必须掂量后果。

第三,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边境冲突和战争了。

这就不多说了,中印是邻居,都是发展中大国,全面战争不可能,但如果在这样的时刻卷入这样的一场边境战争,对印度而言,对中国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战争,总是最后的选择。

逆转这一进程,现在还来得及。中印可以是朋友,也应该是朋友。但最根本的,我总觉得,印度必须要改变对华心结。

坦率地说,在周边国家中,印度是对中国心结最多的一个国家,对中国的瑜亮情结,敏感的弱者心态,此前对“一带一路”的各种猜忌和不满,尤其是现在的边境小动作,总以为中国的理智克制就是软弱。

对印度来说,心胸不大,心结就永远解不开。更别忘了,勿谓言之不预,这句中国话的分量。

对中国来说,理性和克制依然需要,同时,来而不往非礼也,让对方清楚:在中国面前,小动作是占不到便宜的。对印度,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

9月7日,印军非法越线,悍然对前出交涉的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鸣枪威胁。9月8日,印度陆军竟然发表声明,反诬解放军先开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对观察者网表示,印度一向是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一边跟中国和谈,一边采取越线行动;但中方采取了坚决反制,所以印度觉得没有达到给中国施压的效果,想要进一步施压。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认为,中方在应对上,首先要坚持对等原则,印度敢开枪,我们也必须要有开枪的决心和准备。“印度敢开第一枪,我们就不需要受到规则的束缚。”

以下为采访全文。

林民旺(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印度近期频繁越线挑衅,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印边界没有划定,中国周边的邻国现在只有印度和不丹的边界与我们没有完全划定。不丹很大程度上已经存在一个比较明确的边界线了,只是因为印度的影响,所以没有与中国签订协议。印度自62年之后,也在一直尝试着希望与中国解决边界问题,但双方的分歧比较大,尤其是印度方面很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想妥协。不过,这并不是当下最主要的矛盾,因为62年之后,中印双方实际上在边界是存在一个大致的实际控制线的,双方的实际控制状况也是大概清晰的。

由于中印边界没有完全划定,实控线又不等同于边界线,所以印度现在就不断地试图用改变实际控制的状况来改变实际控制线,以图为最终的边界谈判和划定打下基础。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年中印边境对峙一直时有发生,基本上每年都有。今年的这种中印对峙和印度在边境处的频繁越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在西段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其公路等等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印度就更容易到达以前比较少到的地方,于是中印双方遭遇的概率变得更高,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摩擦,后来就有了6月15号的加勒万河谷事件。5月初的时候,双方主要是在加勒万河谷对峙,后来扩散到了中印边界的西段,多的时候同时有5个点都在发生对峙。后来6月15号之后,双方通过5轮军长级会晤对此事降温,有些点上脱离接触。

海拔最高的秋迪检格拉哨所的边防官兵,负责监视班公湖北岸

整个大环境降温之后,印度又觉得要恢复到之前的状况,于是在谈判时抬高要价,表现强硬。中方拒绝印度要求之后,8月底印度想通过扩大分歧的方式为其谈判加码,所以从8月底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得到印度又发起了一轮的越线挑衅,一定意义上讲印度是想抢占更多的无人山头,获得更大的战略优势和谈判优势,再要求中方从原来的一些对峙地点撤出。这就是印度近期频繁越线挑衅我国领土主权的原因。

西藏军区某团的巴弄卓康哨点图自西藏军区微博@高原战士

观察者网:9月7日,越线印军竟悍然向我军前去交涉的部队鸣枪示威,为何印度胆敢做出这种举动?

►林民旺:印度鸣枪的举动实际上是对中印边境管控机制的严重破坏,也是严重的挑衅行为。中印边境过去一直有比较明确的基本互动规则:双方遭遇时会互相喊话,拉起横幅互相警告,演变到今年时发生了一些肉搏,出现了很多械斗和推搡。

但今年6月15号加勒万河谷事件之后,印度边防一线部队觉得自己很吃亏,因为他们在肉搏过程当中多次败于解放军,导致其内部出现不同声音,认为他们要改变规则,要开枪。

于是加勒万河谷事件之后,包括莫迪和印度国防部长都说印度要开枪,要放弃遵守当下规则,实际上意味着印度开始抛弃了过去的边境管控机制,我认为,这对未来的中印边境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观察者网:中印局势波动,此前两国防长会面已经表示需要通过对话来解决争端,但印度前线依旧挑衅不断,怎么看印度这种前后不一的言行?

►刘宗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印度一向是言行不一、出尔反尔,印度防长在前线跟我们谈、在莫斯科跟我们谈,印度外交部长也放出软话,说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但是印度8月29号到31号却在前线采取了越线行动,占据了一些优势,于是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和谈筹码,因为他们已经采取了所谓“preemptive(先发制人)”的行动了,占到了便宜。占了便宜之后再谈判,就认为现在中国跟印度的对话,必须在印度已占据优势这一基础之上进行。

中方已经采取了一些比较坚决的反制措施,所以印度觉得没有达到给中国施压的效果,想要进一步施压。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有可能前线部队并没有遵守印度中央政府或高层的意图,擅自采取一些行动,因为印度前线部队的绩效考核、军官升迁,都与能够蚕食多少中国领土相挂钩。

观察者网:现在印度国内新冠疫情尚未控制,经济又下跌,一时看不到好转迹象,这是不是意味着近一段时间内印度操纵中印边界矛盾的事情还会再发生?

►刘宗义:印度的疫情和印度国内的经济形势是印度对华采取主动挑衅行为的背景,但并不是说印度的挑衅行为是为了转移的国内注意力、转移国内矛盾。在中国面临美国压力的国际大背景下,印度主动配合美国向中国施压,以达到其修改当前实控线的目的,这是印度的主要意图。

甚至一些印度战略精英希望,能够通过印度的一系列积极进攻行为夺取阿克赛钦。印度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但现在还不是太明确。所以对于印度的挑衅行为,中国必须坚决反制,要对擦枪走火、发生军事摩擦做好准备。

中国一直是非常克制的一方,我们无意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如果印方有意地挑起冲突,中国方面必须给予迎头痛击。

观察者网:印军进犯我国边界的行径会愈演愈烈吗?我方如何反制?

►林民旺:我认为印度短期内不会轻易地从争议地区撤回。现在印度已经大兵压境,谋求的就是在这种绝对优势下,中方能够按照它的意愿解决边界问题。至少今年,中国也不会轻易地让步。所以短期内,中印边境稳定下来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印度是完全有可能在边界上进一步挑衅中国,因为印度目前在边境拥有很大的战术优势。

作为我方的回应:

第一,要对等。印度敢开枪,我们也必须要有开枪的决心和准备。印度敢开第一枪,我们就不需要受到规则的束缚。

西藏山南军分区部队在海拔4500多米陌生地域组织实弹射击图自@高原战士

第二,在中印问题上,我们不要过于“顾全大局”。现在印度已经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已经破坏了中印关系大局。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印度已经成为美国对华的马前卒。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还是要对印度采取各种对等的反制,不能纵容,不要过度克制。

落到具体做法上,自然还是要有理有利有节。有理,是指我们要站在道理的一方,比如印度先开枪,我们随后开枪则不受约束;有利,是指要照顾到我方一线官兵的处境,一线官兵条件很艰苦,不能让我们的一线官兵吃亏;有节,是指我们的报复要对等。

延伸阅读:

起底“印藏特种边境部队”

在9月2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英国路透社记者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提问:印方说“藏人部队”是印度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们拥有最好的高海拔地区战斗能力。这支部队在美国中情局的指导下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是双方“战略交往”的一部分。达赖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支持他们与印度并肩作战,中方如何看待“流亡藏人”加入印度军队?

正如华春莹在回答中指出的那样,“你的问题中提到几个词,一是‘上世纪60年代’,还有‘美国中情局’和‘流亡藏人’。这些词促使人们好好地思考一下涉藏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对中方来说,我们的立场非常清楚,我们坚决反对包括印度在内的任何国家以任何名义为‘藏独’势力从事分裂、破坏中国的活动提供任何便利和场所。”华春莹说。

此次报道让“藏独势力武装”——“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美印情报机构扶植

新中国成立后,持敌视态度的美国在中国周边极力寻找机会,试图围堵中国,破坏中国的国家建设事业,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上世纪50年代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惟恐天下不乱的美国抓住这一机会,支持达赖集团,以中国西藏接壤的周边国家为基地,对中国展开间谍活动。

在1959年达赖逃往印度后,美国就在靠近中国-尼泊尔边境的尼泊尔木斯塘地区组织一支2000人规模的木斯塘游击队(印度情报机构之后也提供相关支持),将其领导人送往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基地进行培训。木斯塘游击队多次渗透入中国边境地区进行袭扰,袭击我边防哨所和军用车辆,某些袭扰行动中,甚至有中情局人员直接参与。

1962年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印度情报局局长提出以“流亡藏人”组成“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想法,目的是想在下一场可能的中印战争中,渗透入中国战线后方展开破坏袭扰活动。当年11月14日,也是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生日,“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成立。

印度此举自然受到大洋彼岸美国的注意。11月19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与高级官员召开会议,讨论对印度增加军事援助以及中情局训练“流亡藏人”游击队等相关问题。会后,美国派出代表团前往印度与其讨论合作问题。12月13日,肯尼迪正式批准在印度训练“流亡藏人”游击队的计划。

美国政府、印度政府和达赖集团专门建立一个8人小组(美国2人,印度3人,达赖集团3人)负责“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招募、训练、组织等工作。其中,达赖集团提供兵员,从逃往印度、尼泊尔等国的“流亡藏人”中招募,美国提供武器装备和部分经费,印度负责组织和物资供应等,并派遣军官到该部队进行管理。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起初有5000人规模,后发展到12000人,目前为10000人,该部队下设有6个营,每个营下设6个连。被招募人员要接受为期6个月的登山和游击战等训练,才能加入该部队,美国中情局和印度情报局负责训练事宜。该部队成立之初,由美国中情局提供武器,主要为M1、M2卡宾枪和M3冲锋枪等轻武器,并未提供重武器。

由于其首任总监(即最高指挥官)乌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率领第22山地师在欧洲作战,故“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对外也被称为“第22建制司令部”,下设5个防区司令部和4个训练中心,采取“总部-防区司令部-连”的指挥体制。所有部队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5个防区中,3个针对我西藏阿里地区,另外两个防区各针对我西藏山南地区和日喀则地区。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作战指挥、行政管理和后勤供应均由陆军负责,却与陆军关系并不密切,其不仅有自己独立的训练设施,还有不同于陆军的独立军衔体系。“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起初隶属于印度情报局,后来转隶直属于印度政府内阁秘书处的情报机构——研究与分析局。研究与分析局成立于1968年9月,主要负责搜集外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情报,目前有7000余人。

不过是炮灰

美国、印度和达赖集团组建“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初衷,就是想用“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些“流亡藏人”在相貌、语言等方面与中国境内藏族人士并无差异,且熟悉藏区情况,适应高原气候,有印军退役将领表示,他曾看到“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人员在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上打排球,其对高原气候的适应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为窥伺中国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发展情况,“印藏边境特种部队”的成员在上世纪60年代曾渗透入中国境内,在高山山顶上布设仪器,搜集相关情报。该部队还曾进入中国境内,为窃听电话线路的装置更换录音机磁带,后因为其空投补给的运输机受印度媒体注意并被报道,行动才停止。

如果说上述行动还算符合“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建立的“初衷”的话,那么上世纪70年代以后,该部队在印度政府眼中则越来越像炮灰,随意使用。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被印度政府派往东巴基斯坦(即现在的孟加拉国)作战,渗透到吉大港地区,为消灭该地区的巴基斯坦军队发挥作用。

在平息内部叛乱中,印度政府也调动“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执行相关平叛任务。如1984年6月的“蓝星行动”中,“印藏特种边境部队”随同印军冲入锡克教金庙——哈曼迪尔寺,以及数所神学院,试图解除锡克教民兵武装,双方发生激烈流血冲突。

“蓝星行动”4个月后,时任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被其锡克教保镖刺杀身亡,“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也曾短暂负责政府重要人物的安保工作,随后该任务由“特殊保护组”接手。

此后,“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还参与了印巴卡吉尔冲突,而上述这些行动仅仅是该部队目前公开的部分。

值得警惕的对手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近期在中印边境冲突地区出现,反映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表明需对其保持足够警惕。

一方面,印度方面对“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使用方式模糊。客观来讲,“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是一支隶属于情报机构的特种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在平时或战时依托其所隶属的情报机构的支援,执行渗透、袭扰、破坏和情报搜集等任务,大多数情况下不与对手正面对抗。在目前边境双方冲突仍为肢体冲突的情况下,派“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参与“械斗”,其效果可能还不如一些边防部队,有印军将领坦言,“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并不经常执行常规军事任务。

另一方面,“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近日身亡的连长年龄达到51岁,老龄化问题严重。在其他国家的军队中,51岁左右的军官大多已获得准将或少将军衔,而“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这名军官却只干到连长,说明该部队内部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这有可能是目前其兵员来源匮乏造成的。据外媒报道,年轻一代的“流亡藏人”,早已融入当地社会,如在印“流亡藏人”中的年轻人大多已印度化,与印度当地民族通婚,他们更希望实现自我价值,对“藏独”没什么兴趣,这使得印度的“流亡藏人”社区人口大量流失。“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有可能受这一因素影响,导致招募不到足够的人员,人才梯队崩塌,所以一些“老人”不得不继续坚守在原有位置上。

不过,考虑到“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人员在相貌、体质等方面的优势,该部队出现在中印边境冲突地区,应当引起足够警惕。首先,“印藏特种边境部队”隶属于印度研究与分析局,需提防其渗透入我境内开展间谍活动,进行袭扰破坏,甚至与某些势力建立联系,这将对边境斗争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其次,“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主管单位印度研究与分析局直属于印度政府内阁秘书处,该部队出现在边境冲突地区,我方应对印度政府可能的态度变化有所准备。最后,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也不能排除某些国家与印度开展情报合作,为“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和侦察情报设备的可能。

更为险恶的是,一旦中印真的发生军事冲突,将“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放在前面,如果出现人员伤亡将进一步刺激“流亡藏人”,一方面可能会有更多藏人加入,另一方面还可能会在我藏区形成造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本文综合整理自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牛弹琴、观察者网、环球网。不代表《财经》观点。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印对峙?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家都在看

监制丨王小贝责编|涂伟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