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高考676分女孩报考北大考古系:穷人家的孩子,选专业时能“任性”吗?

发布时间:2020-08-15 13:22:14来源:父母堂

热点·关注

父母堂

一个穷苦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的目的,究竟应该是追求爱好,还是报答家人和家乡呢?

在今年的高考状元里,有一位考了676分高分的农村留守女孩钟芳蓉,作为真正的“全村的希望”,高考成绩发布的当晚,校长带着50多名老师,抱着烟花和鞭炮连夜进村为钟芳荣报喜。

一个留守女孩,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出这样的成绩,实在太不容易了,大家都为她感到高兴。

然而,一切就在钟芳蓉填报北大考古系之后,却在网络上引来了众多争议。有的人真心支持她,从小的爱好和梦想就需要努力实现,但更多的却是质疑:

还有诸如:

“怎么不选光华?”

“学个金融、计算机啊,毕业找个好工作!”

......

如此声音,不绝于耳。

网友的质疑多半也是为她感到惋惜,毕竟一个留守儿童,能考出这样的高分太不容易了,既然是“全村的希望”,那选专业怎能不考虑知识的“变现速度”呢?

考古、历史、艺术等专业......在国内外基本都是富裕家庭孩子读的,因为这些专业不仅专业竞争力不明显,并且可能需要读上十几年才得以“大器晚成”,一个穷出身的孩子,真的“耗得起”吗?

生活如此不易,有些人光生存就花费了全部力气,到时还拿什么来谈兴趣和理想呢?

高考作为一个较公平的“超车道”来说,是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重要转折。这些孩子背负着家族跃层的期待,甚至是“全村的希望”。

面对网友的质疑之声,也有人会问:农村的留守儿童,就不配拥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权利吗?

我们并不否认艺术、考古等专业的人文价值,也坚信人人都有热爱并追逐它们的权利,但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

艺术、历史类专业到底是不是穷出身的孩子最佳的选择?

1

杜蒙,北京女孩,是一位85后,从事玻璃作品制作10年了。

2010年,她进入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学习玻璃专业,这个专业我们在国内甚至很少听说。

她在美国待了6年,期间几近崩溃,1年休学,后来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她的作品获得了2016年日本金泽国际玻璃艺术大赏优秀奖。

但这个被玻璃业内认可的一个重要奖项,并没有在她回国后给生活带来质的飞跃。

国内3年,受到各种打击,被现实打脸,在一个玻璃铸造的工厂里,天天和工人们打交道。

虽然目前在筹备自己的个人工作室,但她直言道:经济上还是有压力,无论做什么类别的艺术,音乐也好、视觉艺术也好,在一个阶段内是很难用这些东西养活自己的。

杜蒙的求学经历和家庭背景来看,至少,能在美国留学6年,她家庭经济条件是不错的,然而即便是来自这样中产家庭,她们在专业变现的道路上,同样会经历非常明显的“经济的压力”,那更遑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多年后面临这一切,她是否真的有底气扛过这经济的压力呢?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学艺术的孩子:殷悦,她同样也选择了一条较为偏僻的道路。

本科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画画专业,后把画画与纤维结合,进行纤维手作创造。

毕业后,就一直在家里进行创作,前3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甚至一度想过去朋友的美甲店里工作。

她现在创作各种玩偶,一个个都像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人物,每一寸肌肤纹理清晰可见;作品也注入了很多她自己的情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但这背后,是她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每天都坚持12个小时以上的创作,收入也很微薄,更重要的是,她的老公也给了她非常多的支持和鼓励。

进入名校大门,却选择冷门专业的他们,即使是小有成就,也经历了10年+的时间,背后还离不开原生家庭和配偶“接力”的帮助和补给。

然而有着扎实经济支持的她们,在10年+的求学时光里,也会感到焦虑和窘迫,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这些学艺术的孩子,未来会在哪里?

2

高考结束,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就是:名校和专业,哪一个更重要?

这件事,往远了说是高考出分数以后选专业,往近了说,可能就是当下给咱孩子选择上乐器班还是奥数班的问题。一切都是选择,选对方向可比努力重要得多。

前几天华为宣布,张霁当选华为“天才少年”,获得华为201万年薪的offer。

随后,网上“他肯定是个富二代、他智商很高吧?......”

但实际上不是的!他不是我们口中的天选之子,本科只是一所三本院校。

他高考考了两年,复读后才考入武昌理工学院,是一所三本院校,电子信息专业。

本科后,他考取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继续进修。

博士阶段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读博4年:他发表在顶会的论文有8篇,被ACMSIGMOD、2020VLDB、TPDS、ATC2018、DAC、ICPP2019、NEDB等顶会收录,获得国际国内专利7项,研究成果获得腾讯公司2016、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

如今,张霁刚博士毕业,就拿到华为201万年薪的offer,未来一片光明。

非名校并非985也非211的普通本科生,因为找对了专业和方向,他的未来似乎是清晰可见的。

豆瓣有一个讨论组,名字非常扎心,叫做「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

小组里的成员他们有着相似经历,毕业或正就读于名校,却因为自己选错了专业或行业,愧对985名校的标签。

有小组成员用“小镇做题家”概括他们——出身小镇或小城,“除了埋头苦读外啥都不会”。

与过往人们熟知的故事不同,名校没有成为这些人通往成功之路的阶梯,一旦选错了路,人生可能很快就褪去光环,甚至沦为社会的“废物”。

3

再回过头来看留守女孩钟芳容,她因为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更是受到“敦煌女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最热爱的北大考古专业。

但考古专业跟计算机、金融、电子商务等就“变现”快速的专业比起来实在太过冷门。想要在此领域有所成就,时间、精力、金钱缺一不可。

她并没有出身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农村”“留守”“高分”“冷门专业”这些标签,让她的选择看起来实在不怎么“现实”。

我们心里都会有疑问:

她在北大考古领域多年的深耕和研究,即使有了高起点,但能保证她出来之后可以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吗?留守女孩的家庭,是否有能力一直支持着她的兴趣和梦想呢?

父母堂编辑部最近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选题是否要写也纠结了许多天。我们并非是要干预或指责这个农村小女孩的专业选择,但实在是为这样一个优秀且努力的孩子感到可惜,毕竟她选择的这条路,真的太不适合她了。

等你赚了钱,就会知道有选择的生活是有多爽,你可以用业余时间去敦煌旅游,可以看很多敦煌的文献资料,但真的有必要把你的爱好,当成未来这一生的职业选择吗?因为任何热爱的东西变成专业以后,可能就不那么“香”了。

穷人家的孩子,选专业真的还是现实一点为好!

对此您怎么看的呢?期待大家留言区一起讨论,或者分享自己当初在选择专业时的故事。

-TheEnd-

|单亲爸爸带

||

|

—好物推荐—

限时秒杀↓59元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