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就是更全面的应试教育
发布时间:2020-08-11 12:21:53来源:灰鸽叔叔
1
说个家长群里的热门话题:
因为发现学校的高考“考分比往年低了”,南京一中高一高二的家长不畏酷暑和大雨,跑到学校门口表示“一中不行”,“校长下课”。
我以为这个场景主要出现在体育尤其是足球界,没想到拓展到了教育界。南京一中就像尤文图斯,家长就像喊着“萨里下课”的球迷。可见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文体果然不分家。
由于有家长指认,一中校长强推“素质教育”是考分下降的“罪魁祸首”,于是大家又在讨论“素质教育的溃败”。感觉教育就是一场拳击比赛,红方的短裤上印着“应试”,蓝方的短裤上印着“素质”,锣声一响双方就呼啦啦挥拳,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分数高就没素质,有素质就分数低。
怎么可能。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情。
2
作为家长,我一直是“素质教育”的支持者和怀疑者。
支持,是因为“素质”肯定是重要的,是正确的,是必须的。我们国家需要“高素质人才”,不是“高应试人才”。
怀疑,是因为“素质”这个事情不太好判断。
我曾经问一个二线城市的资深教师,什么是综合素质啊?他回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又接着问,那怎么证明全面发展啊?他又回答,我们建立了一套评估体系。那我再问,怎样的评估体系啊?他说:
评级打分。
德有德的考核,智有智的考核,体有体的考核,美有美的考核,劳有劳的考核。
还是要考试。要考好,还是要应试。只不过“素质教育”旗帜下的应试范围,比大家传统概念里的“语数外”要多一些罢了。
我琢磨了一会儿说,可不可以这么理解,素质教育,是范围更大的应试教育?
老师立即陷入了迷惑:也不能这么说……也可以这么说……但是……如果这么说……
我说,干脆认了吧,不然素质教育肯定出“怪胎”。
3
为什么我认为“素质教育是更全面的应试教育”?
如果你不这么理解,奇奇怪怪的事情就会特别多。
比如有些学校,或者有些培训机构,马上就会扯上一面“素质教育”的大旗。“我们不搞应试,我们不注重分数,我们致力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至于“素质”到底是什么,公有公的说法,母有母的说法。有人组个五音不全的合唱团,花钱包个剧院搞唱演出,就是“素质教育”;有人弄个垃圾国学班,一群人穿个汉服背个《弟子规》,就是“素质教育”;有人搞个海外游学,外包给一个旅游团拍几张照,就是“素质教育”……
你拿着一堆视频和照片,也吃不准这个钱到底花得值不值得。因为人家说了,“不会体现在分数上,但让孩子提升了素质”。
你还会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新名词,音译词,一堆机构拔地而起,一批老师突然出现,宣传海报花里胡哨,你跟他谈标准,谈分数,他就怜悯地看着你:
“不要用应试思路。我们的素质培养,是埋一颗种子,在孩子长大后会慢慢地显现出来。”
什么鬼话。孩子长大后,发现种子压根没有,我都不知道找谁维权。
脱离“应试”,在不少“培训者”的眼里,“素质教育”就是敛财的伪装。
比如说有些学生,或者他们的家长,也很喜欢“素质教育”的说法。我说哎呀您这个孩子字写得不好啊,趁着暑假练练,文言文也不熟啊,课纲里的还是得背背,马上有家长反驳说,这种无聊的练习是教育之耻!是浪费时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就很纳闷,你节约下来的时间会用来干嘛?会怎样提升你的素质?
还有同学会和我讨论考试的“必要性”,比如我只喜欢地理,为什么不能只考地理;我画画很好,为什么还要去学函数;我编程很强,为什么要逼着我写作文……“评价体系应该更多元啊,更开放啊,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啊”。
同学们,事实上,现在的评价体系,已经很多元了,而且还在不断完善。你参与的每一次听力,每一场实验,每一个跑道上的计时,都是越来越“多元”的一部分,但所有的多元、全面,都离不开“公正”。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未来的选择打下基础。脱离基础去谈素质,谈选择,那别人还能走独木桥,你就只能踩牙签。
脱离了“应试”,在有些“求学者”的眼里,“素质教育”就是懒惰的借口。
4
尽管确实有“无法体现在分数上”的素质教育,但我更害怕那些敛财的伪装和懒惰的借口。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那些素质能有一个评判的标准,而最公正的方式,依然是考试。
如果我们觉得这损害了素质教育的本意,那素质教育就有可能成为关系与背景的保护伞,并不会成为我们呵护孩子成长的遮雨棚。
你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根本不是拳击场上互相PK的关系,它们应该是一体的:素质需要通过应试来起到评价和选拔作用,应试需要不断拓展和调整以满足社会对素质的需求。
素质教育的归宿,还是应试教育,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最好也是这样。不这样,麻烦肯定更大。想清楚这一点,探索就不会无的放矢,学习就不用摸石头过河,许多纠结也会烟消云散。
素质教育说了那么多年,高考中考的硬标准一直没变,但分项分值会做调整,专业扶持会做变化,就是两者结合的最好证明。
想不通,摇摆苦痛;想明白,柳暗花明。
点阅读原文=全家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