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北斗,这几个数字振奋人心!
发布时间:2020-08-04 08:23:50来源:央视军事
6月23日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
7月31日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宣布正式开通
今天上午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建成开通有关情况
正式对外发布
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看北斗三号系统有多牛
北斗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
北斗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据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最近一周测算结果,北斗系统全球实测定位精度均值为2.34米,比此前公布的精度更好。
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
戳视频↓↓看北斗在泰国的应用
7种服务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除了定位服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还提供全球短报文、区域短报文、星基增强、地基增强、搜救服务、精密单点定位等“1+6”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8纳米工艺芯片已量产
北斗系统28纳米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纳米工艺芯片即将量产。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功能,支持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经上市。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
22纳米的芯片是国际上卫星导航芯片最高的工艺水平,所以北斗芯片的水平现在是国际一流。
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北斗卫星的“中国心”
每三百万年仅差一秒
铷原子钟,是北斗卫星的“心脏”,每一次跳动都直接决定着北斗卫星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研究铷钟,但却只停留在理论和地面研究阶段。
直到“要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个目标出现,研制团队意识到铷钟这颗导航卫星的“心脏”,不想受制于人,就必须由中国人自主完成研发。
2006年,我国第一台星载铷钟产品一飞冲天,搭载验证取得成功。团队来不及庆祝,就投入到北斗二号首发星的研制任务中。
由于我国的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属于同步开展建设,依据国际电联的规定,用于卫星导航的频率资源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约定时间发射卫星,申请的频率资源就将作废。留给北斗二号首发星的时间不到一年。
经历了没白天没黑夜的8个月,2007年4月14日,北斗二号首发星发射成功,拉开了铷钟国产化的序幕。而此时,距离我国申请的频率有效期只有三天的时间。
而对于铷钟研制团队来说,只有卫星顺利升空并且传回了导航信号,才算真正成功。
星载铷钟产品首席专家贺玉玲回忆,“真的是惊心动魄,(信号传回的时间)仅仅比国际电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4个小时。”
2012年,在北斗二号后期发射的卫星中,改变了以往的国产化铷钟为主钟、进口铷钟为备份的模式,国产化铷钟正式全面取代进口铷钟。精度也提高到了每三百万年才会差一秒。
如今的星载铷钟的批产能力已经达到了每年50台左右。为北斗导航工程铸造了一颗最强“中国心”。
致敬中国航天人!
中国北斗,未来可期!
来源:央视军事综合央视新闻
推荐阅读
监制|刘一鸣
主编|孙毛宁徐蕾莹
编辑|侯碧丹
视频编辑|伊凯新崔晨耘
©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