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铁血铸军魂,赤胆扬国威。

发布时间:2020-08-01 08:23:13来源:思想者之家NWU

1

星期六

2020年8月

93年披荆斩棘,

93年高歌猛进。

他们肩挑着拯救民族之使命,

用奉献与牺牲书写新中国的辉煌历史,

他们坚守着祖国每一寸土地,

用青春与行动坚定履行

守护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他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7月30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学习时强调,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

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

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国防

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抓紧工作,

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927年8月1日:

铁血筑军魂东方现黎明

今天是你的生日,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回到1927年的中国,

与铁血军魂共历风雨,共享荣光。

1927年8月1日,

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

隆隆炮声,闪闪火光,“染红了东方的黎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7年9月29日到10月3日,

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

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一次成功实践。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

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举行,

史称“古田会议”。

这次会议承载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历史重任,

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基石。

1933年7月11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

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1949年6月15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

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抗战年代:

中国军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

1931年-1945年,

中国处于14年抗战时期。

为抵御日寇入侵,

中国军队进行大小战斗近20万次,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伤亡60多万人。

1937年9月25日,

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

为阻挡日军攻势,

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史称“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伏击战是八路军与日军交战取得的首战胜利,

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

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

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1940年8月20日,

百团大战打响。

八路军在四个多月里,

作战1824次,

攻克据点2900余个,

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

这是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

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攻战役。

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和平年代:

祖国在心中,坚守为和平

复兴之路,承载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深沉梦想;

强军之路,谱写着一支英雄军队的铁血荣光。

93年波澜壮阔,93年风雨征程。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

英雄的人民军队一路披荆斩棘,

付出巨大牺牲,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2020年5月26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

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并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全军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推进军队各项工作,

坚决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

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

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

不断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基本实现机械化、

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

正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向着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阔步前进。

2013年3月,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标定了人民军队作为大国军队、强国军队的样子。

2014年金秋,

习近平在古田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

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从古田再出发,

政治建军掀开新的时代篇章,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巩固加强。

2017年金秋,

党的十九大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

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

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灾难面前:

铸就了人民坚盾

在抢险救灾前沿阵地,

总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他们总是承担着最艰巨的任务,

总是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

1976年唐山大地震,

14万官兵第一时间到达灾区,

拯救危难中的人们。

△解放军用直升机抢运伤员

2008年汶川大地震,

10余万将士汇成抗震救灾主力军,

18名勇士留下遗书、高空跳伞,

用生命书写了对灾区人民的爱。

△汶川地震时期,中国空降兵的“惊天一跳”。

2008年5月13日,

救灾官兵在暴雨中

抢运彭州市受灾市民,

以人为梯,托举生命。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

解放军医疗队闻令而动、雷厉风行,

星夜驰援、直抵一线,

再现“最美逆行”。

“我想请全国人民放心

在疫情面前

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

誓死不退!

一定护佑大家的平安和健康!”

这是一位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肺腑之言!

2020年7月,

南方强降雨导致多地汛情告急,

抢险抗洪前线,

子弟兵用身躯为我们抵挡风雨,

拼尽全力的守护着我们的安危。

△解放军战士正在江西九江庐山市南康堤抗洪抢险加固子堤。

“那年的一场大水

知道了你是谁

洪灾又一次来临

更懂得你是为了谁

又见到了你

还是十八九的年岁

一样的迷彩和同样的帽徽……”

有你们在,

我们安心。

在平日:

谱写了奉献与坚守的伟大华章

陈薇,中共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生物安全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抗击非典的杰出科学家,

“埃博拉的终结者”。

2003年,

陈薇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

确定了“非典”的元凶。

同时,陈薇院士跑遍了全国83个“非典”定点医院,

在高危人群中指导用药、收集数据,

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

据统计,

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

同时采取了其他防护措施,

无一例感染。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

1月26日,

陈薇院士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

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

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

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

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最终研发出来终结疫情的武器---疫苗。

7月20日晚,

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研发的

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临床试验结果,

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数据。

大漠、孤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如天,

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

将军金甲夜不脱。

大学毕业的林俊德携笔从戎,胸怀强军报国之志,

长期扎根戈壁大漠,始终坚守科研试验一线,

身居艰苦环境,甚至遭遇人生挫折和病痛折磨,

他也无怨无悔、从未动摇,

生动诠释了一名革命军人的真挚情怀。

2012年5月4日,

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5月31日,

已经极度虚弱的林俊德,

仍坚持下床工作。

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

也是最后一次的冲锋。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

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

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完成了一名国防科技战士最后的冲锋。

2019年3月12日,

海军航空兵一架战机

在海南省某地组织飞行训练时失事。

飞行员任永涛、粘金鑫不幸牺牲,

未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们还是选择了

把危险留给自己

把安全留给人民

因而才有了那9个字

“未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愿作一雪花,守护千万家。”

2014年的夏天,

苏万飞来到广袤的雪域大地。

在雨雾丛林,

将爱国奉献融入到日常的

戍边、巡逻、观察、训练的具体行动里。

2020年7月15日,

西藏边防,雨雪飘飞。

苏万飞在接收索道运送的物资时,

不幸坠崖牺牲。

“观察哨兵就是祖国的眼睛。”

这一次,苏万飞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雪山,

成为雪域边防永远的守望者……

“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

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

肩负如山使命的人民军队,

传承先辈那种为了胜利一往无前的精神,

担当强军之责,砥砺胜战之能,

在战旗上续写属于新时代的铁血荣光。

  一支钢枪,一双战靴,一身橄榄绿,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获取更多故事,关注“思想者之家”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资料来源:军报记者、学习强国等

校对:孙静、陈晨

编辑:孔令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