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为什么是“世界步兵之王”?

发布时间:2020-08-01 10:22:42来源:瞭望智库

202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

不久前,中央决定向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出国为抗美援朝服务的工作人员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这是国家向历史致敬、向英雄致敬、向无畏的中国军人致敬!

遥想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的是一场极不对等的战争,但中国军人迸发出的勇气、智慧和英雄主义,击破了敌人的海空优势,粉碎了“大炮主义”“飞机迷信”,酣畅淋漓地打败了100年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

在敌人的哀嚎声中,中国军人自豪地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才是世界步兵之王!

文|关山远

编辑|谢芳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若我们也有精良武器会怎样?

很多军迷特别喜欢假设一个问题:假如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有跟美军一样的武器装备和海空实力,那么抗美援朝会是什么结果?

志愿军出国时,敌我双方技术装备的差距之大,是20世纪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

志愿军某部通过鸭绿江桥。

军事专家徐焰分析过:当时美国有3.1万架军用飞机,中国还不足200架;美国陆军平均4个人装备1辆汽车,中国陆军平均500人才有1辆;美军1个团的火力强度,超过中国1个军的强度。当时中国虽然有苏联援助,但供给的武器并不多,还要按“出厂价五折”记账付款……

这种装备差距,造就了一些遗憾。例如砥平里之战,志愿军已将敌军团团包围,如果有一门重炮,炸中敌营堆积如山的弹药,就能改写战局。可惜志愿军手里只有轻兵器。

在被志愿军抓获的第一批美国俘虏中,有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南朝鲜军6师2团军事顾问赖勒斯,他接受志愿军审问时感叹:

“你们的打击好像从天而降,我一抬头就看见你们的士兵铺天盖地而来,边跑边射击。你们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就是装备原始落后。如果有美军的装备和空军海军,将会是世界无敌的一流军队。”

假如装备对等,结果将会怎样?

军旅作家张正隆就此问题采访过不少志愿军老兵,后者都牛气回答:不用对等,只要有美军一半的海空实力,过江咱们就往南推,把“联合国军”、美军推到巨济岛,推到大海里了!

作为一场国际战争,朝鲜战争起于三八线,又止于三八线,以平局结束。对志愿军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中国军人凭借明显劣于美军的武器,从鸭绿江边把实力强大的敌人打得抱头南蹿,把他们逼到谈判桌前。

狂傲的美国人,对于朝鲜战争的失败,是心服口服的。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官、极度迷恋狂轰滥炸的范弗里特就说过:

“(志愿军)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六天。中国军队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

亲历朝鲜战场、后来成为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军事战略专家的贝文·亚历山大在一本书中写道:

“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这本书的名字叫作《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2


现在翻看朝鲜战争史料,中国军人堪称“专打精锐,专收王牌,专治不服”。

1958年3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美陆军第一骑兵师,美军的绝对王牌,号称“160年不败”。

志愿军39军,解放军的王牌,前身是红二十五军,当年由徐海东率领,出大别山、走长征路,一路上气吞万里如虎。抵达陕北后,队伍人数不减反增,创造了红军长征的奇迹。

云山之战,是朝鲜战场中美军队第一次正式交手,美军骑一师对上中国39军。

云山城外一仗,39军才发现交手的就是美军骑一师,军长吴信泉对政委徐斌州说:“吃肉碰到硬骨头,怪不得火力这么强,原来是美国人的王牌军,继续进攻,老子才是王牌!”

这时,彭德怀的电报也来了,就一句话:“坚决消灭美军王牌师!”

彭总的命令传达给了所有战士,大家都高喊:“它是王牌,老子就是王中王,专克王牌军!”

接下来,39军一顿操作猛如虎,把骑一师打得溃不成军。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39军团团围住云山城后,派出346团4连扮作南朝鲜军,大摇大摆走进云山城,笑容满面地跟防御工事中的美军士兵微笑握手致意。

随后,4连来到骑一师骑八团第三营营部,云山城中心“开花”,城外的部队趁机强攻进来。

作家李峰在《决战朝鲜》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

“一颗手榴弹飞进美军营部,营长奥德蒙少校立刻重伤,浑身插满了弹片。有个战士气鼓鼓地冲进美军指挥所院内,对着一群不知所措的美国兵大叫:‘老子才是王牌!服不服气?不服气再打!’说完对天就是一梭子,这群美国兵听不懂中文,听懂了枪声,连忙举起双手……”

是役,志愿军毙伤骑一师1800人,全歼了骑八团第三营——这个营的番号随后被屈辱地撤销了。

再说英军。

英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一直倒霉,没打过一场胜仗。要么是美国人跑路,没顾得上通知他们,要么就是把他们顶上去当炮灰。

一支支有着辉煌历史的英军王牌,相继折戟朝鲜战场,比如著名的“皇家陆军双徽营”罗斯特郡团第1营,英军王牌中的王牌,以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为主,战斗力相当强悍。但是在1951年4月的雪马里战斗中,志愿军两昼夜便将其打败,全营仅39人逃脱,营长被俘获。

这个营所在的二十九旅,是英国派到朝鲜战场的王牌部队、皇家重坦克营,一个横冲直撞的钢铁怪兽,最后被志愿军50军用炸药包,以近乎贴身肉搏的方式打败,这也是中国军队迄今为止歼灭的外国成建制最大的一支装甲部队。

英国人不得不承认:此役,中国军人“是步兵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

在雪马里战斗中被志愿军俘虏的英国军官法勒·霍利克,后来成为北约北欧军队总司令,官至上将,他有句发自肺腑的话:

“我当了一辈子步兵,同德国步兵、中国步兵打过仗,也看过美国步兵、苏联步兵打仗。德国步兵很优秀,但最优秀的我认为是中国步兵。”

3


胜利,靠的不是“人海战术”!

有些人认为,志愿军是依靠“人海战术”才取得胜利的。

事实上,在总体人数上,志愿军并不占太大优势。

贝文·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分析:

“(第二次战役时)与这30万中国军队以及为数不详的北朝鲜军队相对垒,‘联合国军’司令部集结了7个美军师,6个南朝鲜师,2个英联邦旅,1个土耳其旅,以及来自菲律宾和泰国的几个营,外加一个英国突击连。所有部队加起来,‘联合国军’有相当于14个师的兵力。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师有大约12.4万人(包括大约1.8万南朝鲜人),南朝鲜师大约有8.2万人,其他‘联合国’部队总计有1.2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约2.9万人的美军独立战斗部队,主要是坦克和炮兵特遣队……因此,‘联合国军’的战斗部队总计有24.7万人,这还不算空军作战人员。这些师的平均人数事实上超过了中共师。”

中美军在朝鲜交手后,志愿军的打法是:在战役上集中兵力,大胆穿插迂回和断敌退路,分割合围,以优势兵力围歼敌人、各个击破——这不是“人海战术”,而是“人海战略”。在战术上,则利用地形分散兵力,避开敌人猛烈火力,以近战、夜战歼敌为主。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战士渡河作战。

不得不提的还有志愿军的“三三制”战术:由三人组成战斗小组,三个战斗小组组成步兵班,以三角形来进行进攻和三角协防。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一人负责进攻,另外两人负责掩护和火力支援。

后来,三个步兵班便可组成一个战斗群,以散兵线队形展开。“三三制”源于抗日战争,成熟于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进一步完善,发挥巨大作用,这种战术分工明确,攻防兼备,可以将战斗力发挥到最大。

当年志愿军战士的个人战斗素养,也令后人啧啧赞叹,翻开史料,既勇猛无畏又本领高强的英雄,比比皆是:

李太林,47军第140师第420团9连副排长。

1951年7月参加坚守临津江230.4高地的战斗,时逢雨季,他长时间站在泥水中,双腿肿得像面包一样,仍在战壕中灵敏跑动,双手左右开弓扔手榴弹。因为与敌人距离近,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他又扔回去,两天砸下去200多颗手榴弹,歼敌数十人,硬生生守住阵地。

蔡兴海,第12军31师91团8连4班副班长。

在上甘岭战役中坚守597.9高地的九号阵地,带领全班战士以轻伤3人的代价,打退了敌人7次冲击,歼敌400余人,创造了志愿军小兵群作战的范例。

他的绝技是手榴弹“打空爆”——手榴弹引信拉开后,先在头顶转两圈,再扔出去,这样手榴弹就能在敌人头顶上爆炸,大量杀伤敌人。

张桃芳,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的头号“杀手”。

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还发起了“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一位叫张桃芳的战士,起初是个打靶枪枪脱靶的“菜鸟”,经刻苦训练,不懈钻研,成了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的头号“杀手”。

他曾拿一支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在31天内,用437发子弹毙敌211名,他所在班前后毙敌竟达760人,几乎等于两个营。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狙击手还不用瞄准镜。张桃芳和他的班分别创造了志愿军个人歼敌和班歼敌的纪录。

庞子龙,狙击手。

之前是68军的炊事员,负责给狙击兵送饭,看多了狙击手的战斗,也当了狙击手。3个月里他冷枪毙敌54名,成了战斗英雄。

后来,“狙击兵岭”和“狙击棱线”这两个地名,还作为上甘岭的别名,分别写进了美国和韩国的官方史籍之中。

4


入朝之初,以轻兵器为主的志愿军,把仅有的武器,用得得心应手。军隅里战斗中,40军353团3营8连1排首先突破,抢占了镇中心一座方形大院,美军急眼了,5挺重机枪齐射,掩护反攻。

志愿军炮兵班长王明喜找到3门迫击炮,却没有炮盘、炮架,几个人用镐在地上砸出三个圆坑,抱起炮筒子像砸夯似的在坑里坐实了,咣咣咣,三门光杆迫击炮一阵急促发射,40多发炮弹飞出去,敌人的炮阵地没声了,重机枪也哑了。

从建军之日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就处于逆境之中,苦难磨砺,淬火成长,形成了凶猛强悍又灵活多变的战斗风格,留下诸多经典战例。

例如,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奇袭白虎团”。当时美国人被打怕了,想停战谈判,但李承晚不同意,要继续打下去。

那就打。

白虎团调集了足足一个坦克连和一个装甲团来保卫团部,但打扮成南朝鲜军的志愿军小分队共计12人,大摇大摆通过了坦克防护圈,直奔团部。当时,70多个南朝鲜军官正在开会,大门忽然被踹开,12支冲锋枪齐齐狂射,敌人大乱。随后,十二勇士索性又炸毁了团部附近的油库、弹药库。

战后统计,短短一小时,志愿军小分队十二勇士无一伤亡,同时消灭200多敌人,包括团部70多名军官,小分队捎带回来的白虎团团旗,至今还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70年8月,美国驻法武官沃尔特斯准将与中国驻法大使黄镇秘密就基辛格访华事宜举行会晤,两人都上过朝鲜战场,聊起了朝鲜往事,沃尔特斯承认:

“在朝鲜时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中国的志愿军是我们美国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碰到的最强硬的对手。”

黄镇说:“你们的装备很好,但我们的人素质比你们强,所以你们打败了。”

5


从建军之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在战斗中学习,闯关夺隘,遇强更强。在朝鲜半岛,他们第一次遭遇现代立体化战争,迅速适应。

这场战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出一批世界顶尖的汽车驾驶员。

张正隆在《旋风!旋风!第40集团军征战史记》一书中,记录了一位志愿军老司机的故事:

崔景延,40军汽车营1连汽车兵,他所在的汽车连,出国时浩浩荡荡50辆大道奇卡车,就他那辆开回来了。诀窍是啥?

“飞机追着俺打,有时炮弹、炸弹前后左右爆炸,也挺害怕的。它在天上飞,俺在地上跑,俺跑不过它,跟它斗心眼。它不是看到俺了吗?俺突然关灯了,它就抓瞎了。估摸着他要动手了,俺一个急刹车,就把它甩前边去了,俺再加大油门猛跑。等它转过身来,俺已经找个地方藏起来了……”

崔景延的经验推广开来,1连先后出现10多个像老崔一样的英雄。

同样,通过抗美援朝,中国建立了一支优秀炮兵。

在后期的上甘岭战役中,坚守在坑道中的志愿军,已有了极其猛烈的自家炮火支援,中国炮兵朝这个弹丸之地,倾泻了40余万发炮弹。

在其中一天战斗中,志愿军15军就打了2.1万发炮弹,加上3万颗手榴弹和手雷、30余万发子弹,创造了中国军队在上甘岭战役中日弹药消耗量的最高纪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也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迅速成长起来的。

解放军空军起步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因为飞机数量少,开国大典阅兵时,一款战斗机要飞好几遍。

朝鲜战争爆发后,平均飞行时间只有几十小时的中国空军战士,飞上了蓝天,敢于硬扛“空中霸主”。

从“空中拼刺刀”“乱拳打死老师傅”,到逐渐形成自己克敌制胜的创新战法,从小规模战斗到大规模空战,中国空军越打规模越大,越打战斗力越强,建立起了让美国胆寒的“米格走廊”。

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将不得不承认:“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

6


坑道战术,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一大发明。

这个“专利权”应该属于47军。

时任志愿军代司令员的陈赓后来回忆道:

“美军凭借他们钢铁多,不但地面炮火占优势,海、空军也占优势,战斗中常把大量的炮弹和炸弹倾泻到志愿军阵地上。美军在重点进攻中,火力要更加集中,毁坏工事,摧垮阵地,使志愿军的伤亡增大。

为了避免美军火力杀伤,增强战斗依托,1951年6月,志愿军第四十七军有战士在野战工事里的墙壁上,挖了个‘猫耳洞’小掩体掩护自己,连里干部认为这个办法好,就叫大家在山麓下挖小洞,防美军炮火及飞机的轰炸,半个班一个洞。

但是,在洞里时间长了,里面的人感到憋闷。大家琢磨,索性把它挖成两头通的洞子,空气流通了,再也不会感到憋闷,同时进出也方便。这就形成了坑道,坑道成了屯兵洞。于是就自发地推广起来。

志愿军司令部于7月3日将四十七军的经验通报各军。在秋季防御作战中第二十四军阵地上也挖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司今部及时推广一线部队挖坑道的经验,于9月16日和10月21日两次发出指示,要求主要工事必须是隧道式的。在阵地上以坑道为骨干,与交通沟、堑壕结合起来,对抗美军的轰炸和攻击,的确是个好办法。”

从1950年代开始,中国人就是“基建狂魔”了。

志愿军很快下发了坑道施工的“国标”:坑道顶部的厚度一般在30米以上,坑道口的防护厚度10~15米,坑道幅宽1.2米,每条坑道至少有2个出口。各部队按上述要求施工,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坑道的长度也逐渐增加,并构筑了火力点、观察孔、住室、粮弹库、储水池,设置了防毒门。

有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在作战中伤亡明显减少。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时,“联合国军”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志愿军一人;1952年1~8月,“联合国军”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部队坚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依托该两阵地上48条长10米以上坑道,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进攻25次,营以下兵力进攻650余次,歼敌2.5万余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上甘岭,从此成为中国军人顽强意志的精神象征。

当时,面对足足消耗了美军190余万发炮弹、5000枚航弹,却依然岿然不动的上甘岭,美军很崩溃。泰勒上将沮丧地说:

“他们很会运用战术,以降低我们的火力优势……当他们与我们紧缠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像鼹鼠一样到处挖地洞,在许多地方掘开许多泥土,使我们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他们……他们有无限的耐心和勤劳。”

美国报纸则直接写道:

“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爸爸山(五圣山)上的中国军队消灭光。”

7


读朝鲜战争的各种史料,无论是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都能读出70年前中国军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38军,被彭德怀称为“万岁军”。

这是因为他们挑战了极限。38军的113师,14小时,边打仗边行军,就靠两条腿,在朝鲜的山地里走了72.5公里——还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他们创造的这个步兵战争史上的空前纪录,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能够打破!

这14小时,堪称“生死时速”,有些战士,极度疲惫,就地躺倒,等待后面的战友把自己踩醒,爬起来继续奔跑。还有些战士跑着跑着,就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就这样,他们赶在了全机械化的美军前,成功穿插三所里与龙源里。335团3连以果敢动作抢占松骨峰,一举切断了美第8集团军南撤退路。

更残酷的考验,接踵而来。装备着飞机、坦克、大炮的敌人疯狂突围,他们以人海战术去冲击志愿军的阵地,却始终未能得逞,他们认为在狂暴的火力打击之下的阵地,不会再有中国士兵。但是,偏偏有。

松骨峰的战斗尤为惨烈,以至于美国士兵被打出了心理阴影,虽然松骨峰阵地上中国战士已全部战死,但他们出于恐惧,不敢再进攻,绕路而逃。

中国作家魏巍后来登上了松骨峰,满含热泪,写出了几代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场意志的较量中,美军输了,他们南北两部相距不到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而中国的大部队已围拢上来。这一仗,三十八军共歼敌1.1万余人,缴获坦克14辆,大炮200余门,汽车300余辆,是役,美军第二师被打残,美军二十五师、美军骑一师也遭受重创,连第八集团军的沃克中将都在逃跑中翻车身亡。

整个朝鲜战局一举被扭转,38军从此名扬天下。1951年3月,38军政委刘西元回国,到毛泽东主席那里汇报战况。主席一看到他,立刻起身迎接,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打了个蛮好的仗,名气可大啦,把美国佬打痛了!”

8


松骨峰战役后,美国士兵还多了一个梦魇:志愿军小喇叭的“嘟嘟”声。

“他们(美军)听到了一种类似于风笛的乐器声,起初以为是英军援军到了,但很快就有人对这种声音终身难忘,因为它们带来的是死亡。这是从军号和喇叭里发出的诡异的声音,这种声音代表着中国士兵即将投入战斗……”

美国战地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在他的书《最寒冷的冬天》中如是描述。

甚至连第二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回忆录中都对志愿军的小喇叭心有余悸:

“这是一钟铜制的乐器,能发出刺耳的声音。她仿佛来自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中国人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不要命地朝我们扑来。每当这时,联军只能像潮水一样败退。”

小喇叭,是中国军人勇气的代表,因为小喇叭声音响起,就要开始近战了,被敌人的飞机大炮搅得一肚子火气的中国士兵,终于可畅快杀敌了。

张正隆考证过小喇叭的来历:

“小喇叭一尺来长,喇叭口牛眼睛大小,铁片或铜片做的,自己就能做。后来是统一配发的,都是铜的。可视为军号的一种,却不像军号那样光吹响就得下番功夫,而是拿起来就能吹。

有人记得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出现的,不知是哪个部队发明的,很快普及各纵。从连长以下,排长、班长、战斗组长,人手一个。有老人说,吹起来是‘嘟嘟’声,其实并不准确,可又找不到比它更接近的象声词,不像军号那么嘹亮,却特别独特,与众不同,也就更具穿透力,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也难掩盖。

‘冲锋’‘撤退’‘穿插’‘迂回’‘包围’‘1排上’‘2排掩护’‘3班在哪儿’‘4班到达位置’‘5班请求火力支援’‘6班没手榴弹了’‘第3爆破组上’‘第2战斗组有人负伤’等等,战场上一个连的范围内,各级指挥员的命令、报告,都可以通过嘟嘟声的数量、长短变化进行传递,夜战、巷战、山地战特别实用。”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是对讲机,装备到班,半个枕头大小,有根天线,通话距离15公里。论技术含量,小喇叭根本不值一提,却是近战、夜战的利器,比对讲机实用多了,而且携带方便,揣在兜里,挂在腰上,也不像对讲机那样存在损坏、故障问题。

张正隆写道:

“小喇叭,南朝鲜军队将其视为‘夜空中传来的魔鬼吼叫’,美军更是害怕,因为他们依赖空中地面的火力,一听到小喇叭的鸣叫,就意味着短兵相接、刺刀见红了,你就是有再强大的火力,飞来多少飞机,也干瞪眼使不上劲了。而志愿军官兵却觉得那是美妙悦耳的音乐,小喇叭拿到手里还没吹,就知道大功告成、胜利在望了。”

70年过去了,曾经在朝鲜半岛呐喊冲锋、浴血苦战的中国军人,曾经不畏强敌、站到世界步兵巅峰的中国军人,曾经一雪百年国耻、为新中国赢得“立国之战”的中国军人,大部分已经溘然长逝,健在的也都垂垂老矣。

但他们会很欣慰,走过93年辉煌长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成长为一支有足够实力保卫祖国的现代化铁军,条件越来越好,装备越来越强,却始终保持着勇于胜利的军魂。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参考资料:

1.《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

2.《决战朝鲜》,李峰著,现代出版社

3.《旋风!旋风!第40集团军征战史记》,张正隆著,人民日报出版社

4.《三十八军在朝鲜》,江拥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5.《四十七军在朝鲜》,王世泰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6.《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美贝文·亚历山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李奇微回忆录》,(美)李奇微著,新华出版社

8.《最寒冷的冬天》,(美)大卫·哈伯斯塔姆,重庆出版社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库叔提供25本《直面冲击:中国经济学家建言》赠予热心读者。同一命题、不同视角,凝聚智慧、体现担当,60位经济学家为中国经济2020发展和“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