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确需要一种“情怀”
发布时间:2020-07-24 09:22:25来源:二丫陪你来唠嗑
二丫陪你来唠嗑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文|叶玉虎图|网络
近日网上两则与“教师”有关的新闻事件引起了我的关注。
事件一: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四十年坚守滇西贫困地区,几十年如一日,爱孩子、爱教育。身患重症,不忘教育;为了孩子,捐出所有。她没有孩子,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没有家庭,学校就是她的全部。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称张老师的事迹无需煽情,泪如泉涌,六次戳中他的泪点。我读之后,觉得他一点也没有夸张,也多次热泪盈眶。正是因为张桂梅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对教育的坚持与热爱,在云南华坪中学,她才创造了一个个教育的神话,也创造了一个个爱的奇迹。
事件二:江西一王姓老师因为小学毕业典礼没有收到孩子送的鲜花而大发雷霆,直接发飙,多次对孩子吐口水,并谩骂学生。更匪夷所思的是竟然留下了全班学生,称今天收不到鲜花一个也不许走。逼得孩子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冒着大雨去买花。当事情曝光之后,该校一正三副校长全部被免,自己也被撤销教师资格,调离教育系统,工资还从25级降到了1级。甚至连教育局一干领导也跟着受到了处分。王某某害人害己,为一束鲜花最后弄了个身败名裂。
两件事放在一起不禁让我想到了“情怀”一词。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为了中国的乡村教育事业到处奔波,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家国情怀”。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四颗糖的故事”成了写入教科书的经典教育案例,这是一种何等了不起的“教育情怀”。人民教育家李吉林耄耋之龄还在一线教书,创立了“情境教学”的理论。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病榻上还奋笔疾书……正是有了这种高尚的“教育情怀”,才有了“教育大家”“教育大师”的不断涌现。
有人把教师的工作比作三种境界——饭碗、事业、宗教。普通的老师把“教师”当做“饭碗”,这无可厚非。找一份工作,拿一份薪水,养活自己或家人,没什么过错。全国几千万教师,更多的是普通人,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每天备教改辅,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把这些普通的事情做好,也就功德无量了。可就是这些普通的工作把它做好也需要有一种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情怀”,没有这种情怀,你哪能教书育人?像上面那位因为没有收到鲜花而谩骂学生的王某某就缺少一种热爱学生的教育情怀。假设一下,她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也像班主任一样,给学生多一点关爱与宽容,即使收不到鲜花我想也不至于暴跳如雷,乃至谩骂学生和家长。顶多会心一笑,表扬一下孩子,祝贺一下班主任而已。
至于把教育工作看做“事业”和“宗教”的教师,更需要一种对教育狂热的挚爱情怀。一生只做一件事,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蔡林森、李吉林、斯霞、于永正……就是这样的教师,他们对教育不是普通的热爱,而是一种走火入魔式的痴迷,是一种忠贞不渝的信仰。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他们孜孜不倦,著书立说,开宗立派,终有建树。把教育当做“宗教”来信仰的教师,他们更是心系天下,立志通过“教育”来改变国家,改变人民,把自己的一生全部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始终如一。陶行知、蔡元培、张桂梅……就是这样的大师。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其实就是一种对教育的坚贞不变、敢于为之献身的“教育情怀”。
如此说来,无论是作为“饭碗”还是作为“事业”亦或是“宗教”,作为一个教师,都必须要有一点情怀的。如果没有一点点对教育热爱的情怀,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也不会成为一个令孩子喜欢的优秀老师,更谈不上教育大师了。
(2020年7月22日于昭苏)
END/
---往期热文推荐---
给萨柔丽的“特殊礼物”(援疆手记之三)
更多精彩,长按二维码关注
二丫
陪你来唠嗑
您的转发,就是对二丫莫大的支持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yexiaoqin980912
投稿请发邮箱:437693965@qq.com
公众号:二丫陪你来唠嗑。专职英语老师,闲时喜欢装文青。若干豆腐块散见于网络。心若快乐,日子就不辛苦,随时记录生活中的小惊喜,小点滴,小温馨,小确幸,然后默默地心生欢喜。(ID:erya6165)
作者:叶玉虎。泰师附小援疆老师。
谢谢戳右下角的“在看”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