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难、就业难、转业难:进退维谷的生化环材人
发布时间:2020-07-21 21:27:19来源:青塔
在知乎搜索“生化环材”,会自动跳出关联词:“劝退”、“转行”、“四大天坑”。
知乎,已成为国内生化环材劝退的第一阵地。
2019年11月,一位研一新生在知乎上提问:「2020年了,生化环材还是四大天坑吗?」
不知这些回答能否解决提问者的困惑,还是让其更纠结?/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结果吸引来809条回答,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劝退,最新一个回答写在今天凌晨,更令人诧异的是,回答者中不乏“双一流”名校的硕博生。
名牌大学、硕博学历,在一般人眼里未来高薪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但在这个问题下,他们却以“失败者”自居。
▎转专业与考研深造:矛盾的生化环材人
从清华大学官网公布的2018年本科生转系申请结果来看,报名人数最多的前三名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经管(经济与金融),而生物、材料、环境、化工已成为转出的重灾区,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化环材专业的本科深造率却也居高不下。
《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化学系的本科深造率为89.6%,环境学院为82.1%,而材料学院103名本科生中,有92名学生选择读研深造,本科深造率高达89.3%。
一边疯狂逃离,一边疯狂深造,如此矛盾的背后是学科内卷和产学研的严重脱节。
虽然在网上被誉为是四大天坑专业,但生化环材的热度并不低,录取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生命科学甚至一度成为北大和清华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之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了第二次海归浪潮,一大批生物领域的优秀博士学者回国,推动了我国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生物芯片”等词汇充斥着我们的视野,也是在这时候,“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个口号被提出。
放眼全球,生化环材都是科研的热门领域。生物学破解生命密码,材料研发解决能源危机,化学影响衣食住行,而环保,是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的永久性话题。
这四大专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都是实业与科技的结合体,尽管国家提出要重点发展,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学科目前还停留在研究阶段。
以材料为例,近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AM、AFM、AEM、EES、NanoLett等世界知名材料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不胜数,有关墨烯碳纳米管、分子开关、纳米技术的科研文章更是繁多,但如何实现学术科研成果孵化与产业转化,打破产研技术壁垒,依然是困扰我国工业发展的一道难题。
生化环材的专业属性决定了他们属于前沿学科,从研究到投产落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繁荣的材料研究背后,缺乏相应体量的工业体系支撑,而每年,都有大量材料专业的学生毕业,供需间的不平衡,导致生化环材专业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待遇也难得到提高。
▎科研难:论文贬值导致的“通货膨胀”
生化环材作为基础性学科,本科的知识体系和实验技能只是夯基础,想在本专业有所建树,只能继续深造,但科研探索的道路并不容易。
当前,中国的学术界和科研事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来看,我国SCI论文数量正在逐年稳步上升,2017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总数为323878篇,其中生化环材领域的论文总数为116684篇,占总数的36.02%。
论文的通货膨胀,导致选拔标准变得更严格,往年一篇知名期刊的一区论文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优秀”,但现在,可能要手握更多论文才能脱颖而出,无形中催生了追求论文数量的不良学术风气。
以材料专业为例,石墨烯被发现后,成了材料学领域的宠儿。纯石墨烯作为催化剂,它的效率远不如预期,但研究发现,石墨烯掺杂后可有效提高材料性能,这一发现引发了一波测量石墨烯掺杂一种或几种元素效果的论文浪潮。
当别的专业硕博生为论文熬夜秃头时,材料人有一套自己的科研秘技:思路不清晰,加点石墨烯;投稿不顺畅,涂点钙钛矿。
2020年1月14日,捷克化学技术大学MartinPumera团队在顶级材料学期刊ACSNano在线发表题为“WillAnyCrapWePutintoGrapheneIncreaseItsElectrocatalyticEffect?”的研究论文,讽刺材料领域石墨烯文章泛滥这一现象。/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固定的实验步骤,不同的材料成分,再根据实验整理思路撰写文章、投稿发表,论文越积越多,文章再度贬值,无限恶性循环。
▎就业难:进退维谷的生化环材人
与科学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在起步阶段的工业体系,基础科研要实现生产力的转化,需要一段漫长的蓄力时间,那些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可能未来几十年内都难以进行工业应用。
科研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摆在更多生化环材人面前,最现实也最重要的问题,是就业。
每年的学生就业报告,生化环材专业的数据都不算好看。某985高校的2018届硕士毕业生中,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就业率在整个学校的院系中几乎倒数。
不同于其他专业,生化环材四大专业要想“过得好”,门槛极高,需要读到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工作环境和待遇才能有较明显的提升,而薪资的上限却很有可能只是金融、计算机等行业的下限。
有生化环材专业的网友自嘲:“计算机都是青春饭,生化环材越老越吃香,可没人告诉你,它们的工资线根本不相交。”
这张图因为过于写实,在生化环材人中广为流传,已成为自嘲专用梗图。/图片来源:知乎用户@逆行君
生化环材作为实验型学科,本科的知识体系和基础技能在求职时并不占据优势,只能被迫转行;而生化环材专业的硕博生则面临着另一个令人难堪的窘境,对口专业薪资水平不如预期,而此时转行,前几十年的辛苦就都打了水漂,只能暂时观望。
也有部分人决定报考公务员,但可供生化环材专业报考的岗位少之又少。2019年,杭州政府共招录325个公务员职位,但只有1个岗位要环境专业,且不是唯一指定专业。专业受限,生化环材人只能报考三不限,竞争激烈不说,岗位待遇也一般。
放眼全球,“生化环材”都是科研的热门领域,发展生化环材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科研需要人才,但如何协调好高等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推动高校产学研高度融合,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