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钟南山,“五个人”

发布时间:2020-07-19 07:23:40来源:秦朔朋友圈

·这是第3420篇原创首发文章字数4k+·

·魏东海|文关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编者按:

《还是钟南山》一书一经面市,便受读者热捧,在京东30天销书排行榜和盖得新书排行榜均排名第一。

该书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是在2003年出版的《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基础上重新补充、改写而成的。秦朔老师也是这两本书的策划人。

钟南山院士任广州医科大学校长时,该书作者魏东海博士是该校宣传部长、办公室主任,后任副校长。正是有着作为下级、同事与钟院士共事多年的特殊经历,他写作的这本书也显得与众不同。本文是魏东海应邀所写的作者体会,用生动的事实和亲历的故事真切体现了“南山风格”。

《还是钟南山》一书今年4月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秦朔朋友圈约我写一下创作体会,我的体会就是,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的妙笔生花,完全是因为钟南山院士的经历和事迹的影响力。

“五个人”

钟院士今年84岁了,按理也可以为自己写个传记。但他一直奔忙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也不会专门花时间为自己写传记。作为在广州医科大学和他长期共事的同事、下级,我把眼见为实、耳濡目染的情况真切地写出来,也是一种责任。

前两天,钟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著名导演刘伟强等座谈。在国家电影局和广东省电影局的指导下,广州将联合博纳共同出品抗疫主题电影《中国医生》,将把镜头聚焦于以钟院士为代表的医生群像。

座谈中,钟院士说,“希望你们不仅要走访一些出头露面比较多的专家,还要更多地采访在一线埋头苦干的医务人员,他们是大多数。”

他说自己之前看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那种以普通人视角讲述大格局故事的方法就很好,“希望这部电影除了在中国放映以外,最好也能在国外放映,要用国内外观众能理解的方式,用真正的人文精神打动观众”。

为了拍《中国医生》,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创作人员的交流活动,我觉得饰演钟院士的演员可能比较难选。因为他不是一个人,是“五个人”。他是一个好医生,一个好老师,一个运动健将和文艺骨干,还是一个敢医敢言、关心国家大事的公众人物。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他是一个广州人,广州人的务实低调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若要找到同时具有“五个人”气质的演员很难。比如说,一位演员很儒雅,但若没有运动员的体魄,可能就不像钟院士;而有运动员体魄,若没有教师或医生气质,也很难演出他的风采。

|钟院士1955年入北大医学部,在此学习工作了16年,1958年他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参加全运会,以54.4秒的成绩打破男子400米栏全国纪录

“两封信”

我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写作《还是钟南山》一书时,为保证书中相关情节和叙事的真实性,到访过钟院士从出生到现在生活过的所有地方,实地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像他的出生地原南京中央医院、抗日战争期间他们举家西迁之地贵州医科大学、解放前他们家的住所广州岭南大学原址、他读中学的学校华南师大附中、他生活学习工作过16年之久的北大医学部和1979年他出国留学的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等等。

钟院士工作了50年的广州医科大学和第一附属医院,我们可以说熟悉其中的一草一木!

正是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收集了不少很感人的故事,比如钟院士跟我们讲的“两封信”的故事。

那是1979年,钟南山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的学者,从北京出发,坐了9天火车,经过苏联、德国最后到达英国。途经德国时,他们带的洗衣粉被查,闹了点误会,差点误了火车。到英国之后,先在伦敦进行8周的英语培训,他在培训时接到导师弗兰里的信。

导师说:“钟先生,你们中国医生的资格在我们这是不能行医的。所以你到我实验室,我给你8个月的时间。8个月后你就得另外找地方。”

钟南山带着满腔热情出国,看到信后被泼了一盆冷水。但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后来他跟我们说,他把信揣在兜里,每次遇到困难时,就把信拿出来看一下,激励自己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

1981年钟南山准备回国时,弗兰里致信中国驻英使馆。他写道:“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当晚,钟南山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还是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做中国人的骄傲。”

|1980年钟院士在爱丁堡大学留学时与导师弗兰里教授在实验室

是什么原因让弗兰里转变了对他的态度呢?原来在实习期间,他白天跟着弗兰里临床观察,晚上泡在资料室里充实基础知识。他决定做一个一氧化碳对血液氧气运输影响的实验,这跟弗兰里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其中要用到血液气体平衡仪,不巧这个仪器刚好坏了,钟南山没有等着换了新仪器再用,决定自己修理这台仪器。他从自己身上抽了800毫升血,经过30多次实验,终于校准了这个仪器。后来实验非常成功,也感动了周围的人。

懂得医学常识人的都知道,抽血200-400毫升对人体是无害的。而800毫升血大大超出了这一正常范围。做实验时,他让同事往他身体里输入一氧化碳。假如一氧化碳在血液中达到15%的浓度,相当于抽了几十支烟。当时他的同事说:“你快停下!”他还是继续吸入一氧化碳,最后达到了22%的浓度,相当于一个人连续吸了60支烟。他就这样采集到了宝贵的数据,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将试验结果写成论文,不但证明了弗兰里的公式,同时修正了公式的不完整性。

这事在爱丁堡医学院传开后,所有人都被钟南山坚毅的精神所感动。在英国学习的最后几个月,他到伦敦一家医院工作。在这家医院,他做的项目结果跟伦敦一位麻醉学权威教授的实验成果不一致。钟南山在学术大会上基于自己的科研事实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最终得到了这位教授的认同。

钟南山常说,搞医学的人要有批判性思维。“我们尊重的是事实,而不是权威。”2008年,爱丁堡大学授予钟南山荣誉博士学位,2020年授予他杰出校友奖(BeingEdinburghAward),这是该校成立437年来的首个杰出校友奖!

|2008年爱丁堡大学在北京举行隆重仪式授予钟院士荣誉博士学位,前排右一为时任爱丁堡大学校长的欧希尔教授

“南山风格”

1996年2月,钟南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广东省第一位工程院院士。消息传来,我们的校园沸腾了。《广州日报》的李婉芬女士(后任该报总编辑)在1996年10月21日《广州日报》用一个版的篇幅全面地阐释了“南山风格”。

钟院士对“南山风格”有八个字的概括——“奉献、开拓、钻研、合群”。若问我个人怎么看待“南山风格”,通过与他共事这么多年的经历,我觉得用12个字可以表达,即:有本事,讲真话,敢担当,医天下。

“南山风格”最后一个词用了“合群”,记得我当时曾跟院士建议是不是用“团结”更好。他解释说,团结是对一个团队的要求,合群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有三层意思,第一是在一个团队里,作为一名骨干,你要能融入这个团队中,与大家合作共事;第二是假如你是这个团队的领导,你要擅于带领一个团队工作。第三是,在当今社会,一个人再有才干,如果不合群,不懂团结,离开了集体,你将一事无成。

|钟院士在职工文艺汇演上跳斗牛舞

2016年10月20日是钟院士80岁生日,学校让我牵头组织庆贺活动。我们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不要搞什么庆生活动,大家都很忙,我们小范围搞一个座谈会,大家互相交流交流就可以了。”后来开了一个“钟南山院士从医六十年”座谈会。会上大家发言踊跃,气氛热烈。钟院士的讲话还是他一贯的作风,非常谦虚。他说:“这些年来如果说能取得一点进步,那也是和大家一起干,靠大家的支持,如果单凭个人之力,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从“南山班”到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钟院士非常重视教学工作,现今84岁的他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

为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广州医科大学开办了医学教育试验班,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在2011年南山班的开班典礼上我做了发言,希望入选的32名同学一定要珍惜这个宝贵机会。

|钟院士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几十年未变

我说:“当初以钟院士的名字命名办这个班,学校还是有过犹豫的,因为钟院士已功成名就,如果不成功,会影响到他的声望。”

钟院士在致辞中则回应说:“刚才东海说我已功成名就,是夸奖我了。我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已功成名就,我觉得我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要做的事还很多,还要不断学习,继续努力。”

他要求同学们要学本事,学做人,做老实人,同时还要锻炼好身体。他以当年刚去世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为例,遗憾地说:“如果他有健康的体魄,可能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南山班后来扩大为南山学院,创办至今已整整10年。

|钟院士参加广州医科大学2020年学生毕业典礼

就在前不久,钟院士出席了广州医科大学2020级毕业典礼。他一直是广医学子心目中的“最帅男神”。每次讲话,言辞朴实,但常常警句连连,发人深醒。

他在毕业典礼上寄语到会的2500多名毕业生:“不但对自己有要求,而且还要有追求;不但要有志气,而且还要争气;不但要有热情,还要有激情。”“年轻人不要轻易满足,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行,要学会创新。”

谈到医生工作时,他结合这次疫情的事例动情地说:“在生命面前,在生与死的时刻,医生的良心最重要!”

他还说:“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我还是有目标。”

钟院士说的这个目标就是在广州建立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他70多岁的时候提出了这个目标,不是建专科医院,也不是研究所,而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医学中心。呼吸中心2014年4月立项,占地127亩,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98亿元,将在2021年建成。项目从立项到现在,难度很大,很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钟院士领导建设的设在广州大坦沙的以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模型

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通知》,决定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中日友好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主体医院,共同构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荀子说:“敬始而慎终,终始若一,是君子之道。”钟院士的行事风格是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他也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细节的人。

高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开展国际合作必不可少。在钟院士亲自牵线下,我们学校与他曾留学的爱丁堡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13年12月,两校合作在爱丁堡大学举办第三届广州爱丁堡医学教育论坛,特别邀请钟院士做题为“中国的医学教育”的大会主旨演讲。

当时我想钟院士在医科院校工作了50多年,这个题目应该是手到擒来,不需要刻意准备。没想到他非常认真,引用的文件要查到出处,引用的数字要核实准确,因是英文发言,一些术语的英文表述反复斟酌,几经修改,在出发前一天我总算协助他做好了演讲的PPT。第二天我们上了飞机刚坐下,他就拿出电脑对我说:“东海,咱们再过一遍PPT。”我被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后来他在飞机上将自己发言的PPT又过了一遍。

|2013年钟院士到爱丁堡大学参加学术会议,专门抽出时间给中国留学生讲课

钟院士对工作的高要求是出了名的,但在生活上又很朴素、简单。

他家在学校越秀校区的教工宿舍楼内,房子不大,套内面积约120平方米。前些年因出版一本关于他的画册,需要照片,他带着我在他家卧室、小书房和后来改成健身用的小客房的书桌里和衣柜的抽屉里找影集,我看到他家里没有一件时髦的家具,放在客厅里的电视柜也是20世纪80年代那种合成夹板材料的。

有一年科技部一位领导到广州开会,顺便来看望钟院士。那时他家的那栋楼还没有加装电梯。这位领导后来说:“真没想到啊,钟院士的家这么小,这么朴素!”跟钟院士一起工作了几十年的医生们都说:“院士从来不讲究享受,一心想的就是工作、工作、工作。”

|2020年7月3日钟南山院士和夫人中国女蓝前队员李少芬女士应邀到东莞观看CBA比赛。钟院士夫妇均为1936年出生,篮协主席姚明赠送他们的运动衫上特别印上36号。

2016年的“钟南山院士从医六十年”座谈会是我主持的。当时我还写了一副对联作为座谈会背景板的底字,上联是“大医无疆风雨六秩惠泽天下”,下联是“厚德载物春秋八十誉满神州”,横批是:南山劲松

他是中国医生的代表,是中国教师的代表,更是在时代需要时挺身而出、值得信赖的中国劲松!

「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