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装备新型电子战吊舱,数百公里外定位隐身战机,北斗系统功不可没
发布时间:2020-07-15 11:21:58来源:四代重歼
网络上出现的歼16挂载新型吊舱图片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张新的战机未涂装照片,这和此前流传的J15双座电子战型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如果不是新战机没有鸭翼,从机翼两侧的电子战吊舱方面很多人会认为就是J15的电子战型号。在歼16彻底成熟之后,依然以原型机的状态进行测试,可见其改进幅度并不小。
歼11A挂载的传统翼尖电子干扰吊舱
类似的吊舱在早期的苏27战机上也出现过,甚至一度成为早期侧卫家族的标配。然而相对于苏27的翼尖干扰吊舱只能进行自卫式干扰不同,新型吊舱尽管在体积方面相仿,但是在功能方面却完全不同,而两者在技术性能方面更是天地之差。有分析认为此次歼16挂载的吊舱是一种电磁辐射精准定位系统。
反辐射导弹攻击就是辐射源确源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被动的电磁辐射定位系统从原理上并不复杂,相关的产品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投入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反辐射导弹的应用。通过机载设备对雷达的辐射源进行定位,在发射反辐射导弹来达到摧毁地面雷达设备,并且地面辐射源跟踪系统发展也极为迅速,甚至有的国家研发了地对空反辐射导弹,用于摧毁主动雷达开机的敌方战机。
此前在歼15双座型原型机上出现过的翼尖吊舱
然而无论是空对地还是地对空辐射源的确定,其探测距离以及探测精度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新型吊舱的出现,不仅缩小了设备的体积,同时还极大的提升了对辐射源的定位精度。外界普遍推测,该吊舱采用了基线到达时差法,通过同一个辐射源抵达两个接收器的时间差来对目标进行精准定位。新型吊舱之所以能够顺利研发并进行测试,北斗系统可谓是功不可没。
目前已经形成全球覆盖的北斗系统
由于电磁波的传输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公里每秒,面对两个间隔只有10余米的吊舱,其授时需要尽可能的精确。目前北斗三代的共视比对授时的精度达到了1.2ns,也就是1.2纳秒。即便是光速,在1纳秒的时间里也只能前进0.3米,可见其精度之高完全满足对高速隐身战机辐射源进行定位,并且能够发现数百公里以外的隐身战机。
EA18G上装备的类似吊舱
目前能够研发这类吊舱并且装备的仅仅只有美国和中国,此前在歼15上已经看到了这类吊舱的测试,也从侧面证实了这款吊舱已经基本成熟,而美国也在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上装备了类似的吊舱。新吊舱是继EOTS(光电瞄准系统)之后的又一种探测定位手段,一旦隐身战机打开雷达,就有被精确定位的风险,传统非隐身战机挂载吊舱后能够极大提升战场生存能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多系统配合能够实现一定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