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视聚合站

蝉鸣竹林,雨打芭蕉,再来一碗解暑汤

发布时间:2020-07-03 07:22:11来源:芍药美学笔记

有没有姐妹和我一样,天气一热就没胃口吃东西,只想吃清凉的小吃?

冰激凌什么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允许更喜欢在家做点汤汤水水,冰镇一下就很满足。

所以,今日无事,不如喝汤。

Vol.1573

x

夏日解暑汤

在国人的养生哲学里,「喝汤」是一门学问,大病初愈、食欲不振、饭前饭后,都要喝一碗汤,胃妥帖了,心也踏实了。

喝汤不分季节。冬天喝汤,喝的是牛羊肉炖煮后的温热敦实;夏天喝汤,喝的是果肉和冰块碰撞出的清甜解暑。

「八尺风漪午枕凉,始觉幽居白日长。」

闷热的季节,食之无味的时候,午后困乏的时候,喝一碗夏日解暑汤,凉意沁透身体,感叹人间值得。

△图片来自爱植物的梨子

酸梅汤

老舍回忆北平时写道,「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

旧时北平,卖酸梅汤的走街串巷,手里敲着冰盏,清脆的叮咚声,勾得你不自觉咽口水,这便是「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

另一位酸梅汤爱好者梁实秋,已然喝出了玄机,「酸梅汤的成功秘诀,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浓而酽。上口冰凉,甜酸适度,含在嘴里如品纯醪,舍不得下咽。」

△图片来自@琉璃草

既然用「酽」来形容,滋味比茶还浓。这酸甜不同于鲜果,多了一份醇厚悠长的滋味,这要归功于乌梅。

真正的乌梅,由未成熟的青梅经过熏制而成。早有《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

△图片来自@张大水

果实先晒干再烘烤,松枝当燃料,大火2小时,文火12小时,焖至皱皮,通体乌黑,吸收了松木烟熏味,这样的乌梅才是上品。

再加山楂、甘草、陈皮、冰糖,小火慢煮,四方滋味互相渗透,这一口简单的酸梅汤也来之不易。

△图片来自@日食记

煮好的酸梅汤别急着喝,冰镇一下才能升华灵魂。在古代,人们把酸梅汤放在盛满碎冰的木桶里,或者浸井水降温。

炎炎夏日,吃西瓜,摇蒲扇,听蝉鸣,再啜饮一杯酸梅汤,再多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图片来自@若谷藕霸

四果汤

端午假期去福建玩,鱼虾海鲜没吃出什么名堂,唯独对四果汤念念不忘。

头顶烈日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卖四果汤的小推车,透过玻璃罩,料码得整整齐齐:薏米、芋圆、红豆、仙草、西瓜、菠萝……作为选择困难症本人,当然是各来一份。

△图片来自@厦门好料

汤底是当地特色石花膏,原料来自海边的石花草,用小火熬制出胶质,放凉凝固成石花膏。

店家用刨刀刮成均匀的细条,盛在碗里。果冻似的晶莹剔透,吃起来脆滑爽口。

△图片来自@爱拍照的四碗

碗里已然堆成一座小山,这还不算完,盖上碎冰,浇上椰奶,一勺子挖下去全是宝藏,Q弹的、清脆的、爽滑的,每一口都是幸福感爆棚。

这些年火了奶茶,火了冰美式,唯一不变的是这碗四果汤,闽南人永远的解暑良方

△图片来自@青·兰

绿豆汤

从儿时有记忆开始,家里一直有「三伏天喝绿豆汤」的传统。

小孩成天疯跑疯玩,动不动就满头大汗,妈妈会熬一大锅绿豆汤,装进孩子随身带的水杯里,清热下火,防止中暑。

暗红的汤底,绵软的豆沙,冰糖融化成丝丝的甜味,咕咚咕咚喝进肚里,仿佛风筝有了线,别跑太远,有人等你回家。

△图片来自@飞儿Greentea

网友讨论,为什么绿豆汤煮出来有红色也有绿色?因为氧化后的绿豆汤容易发红,和水质也有关系。

想要绿色的汤底,就用纯净水煮,盖上锅盖或者用高压锅,加一点白醋或柠檬汁。

△图片来自@高梵田

在苏州人看来,这个问题完全不存在,因为苏式绿豆汤是透明的绿豆要隔夜泡,煮的时候不容易裂开,这样汤底才是清澈的。

配料也出奇地丰富,雪白Q弹的糯米团,琥珀似的冬瓜糖和蜜枣,还混入了青红丝……

△图片来自@s行者无疆z

更绝的是,汤里加了薄荷水,为了竞选夏日解暑汤TOP1,也是很拼了

这样一碗亦正亦邪的绿豆汤,却是苏州人的还魂汤,把老人小孩从酷暑中解救出来。

△图片来自@芬儿

夏日天长,喝汤消暑。

你pick哪一个汤汤子?

或者有什么新的秘方,

偷偷在留言区告诉我哦~

本文图片来源微博、豆瓣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到后台回复【转载】,按要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