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岁,离被裁员还剩5年”我们的职业安全感到底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20-07-01 21:22:31来源:LinkedIn
前几天看到airbnb的联合创始人推说:
我们用12年创立了Airbnb,却只用了6周时间内失去了几乎所有。我们认知的旅行概念结束了,但是新的形态也在建立。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从未过去——
很多从没考虑过会失业的人失业了。
很多薪资丰厚的行业也集体降薪开始紧巴巴过日子。
身边朋友不管是爱岗敬业的,还是曾经对工作充满不屑鄙夷的,现在纷纷表示人生从没有哪个时期像现在这样感恩自己还拥有一份工作。
有工作,才有安全感。有安全感,人就不慌,人生就能稳中有进。
其实,作为占据了我们人生1/3时光的职场生活,即便没有疫情时,我们对它能否带来安全感也一直有执着期待。
但是,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职业安全感是否真的存在?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37度2。爱坂本龙一,爱可口可乐,爱做梦。用文字开启另一个平行世界,个人公众号叁拾7度贰(id:christmasnsakamoto)。
你的职业安全感=什么?
什么样的工作能给人提供职业安全感?我们收集到一些问卷结果。
不少朋友将职业稳定性摆在了首位。在收到的475份问券调查结果中,“稳定”这一关键词出现了123次。
贵州-贵阳@本意
稳定的职位和让人满意的收入。
广东-深圳@匿名
稳定的收入,公司的平台。
半年前大家还敢把“钱多事少离家近”这种奢靡的职业理想挂在嘴边,现在觉得有工作做着就是幸运。
比如公务员。
曾几何时我的同学大多对这个职业不屑染指。
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太平盛世,出生自备父母已经创造好的成长环境,又赶上机遇无限的社会高速发展扩张期,择业平台广,选择多,年轻人不想在这种挣钱少又无趣的岗位上浪费生命,不少人毕业后选择了各种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企业落脚。
但疫情却让部分人开始回头感叹“其实当公务员也还不错”:“铁饭碗”能托举起时代和人生的最低处,旱涝保收,饿不死。
但问题是人不会一辈子活在最低处,大环境也有复苏的一天,那时也许又觉得“铁饭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所以,也有人将“收入”放在能获得职业安全感的首位,“收入”被提及82次。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的“收入”二字前还有个定语“满意的”。
所以究竟什么样的收入才是令人满意的?我自己的定义是“我的收入能跟我的付出匹配既满意”。
当然也有不少人将工作有价值和自我实现列为获得职业安全感的关键因素。“发展”、“技能”、“成长”、“价值”“认可”等关键词共出现了65次。
北京-北京@数据科学家:工作上的成就感,满足感,被认可感,被信任感;以及自驱力不间断学习能力。
也有不走寻常路的朋友认为副业才是真正提供安全感的源泉。
江苏-无锡UI设计师@匿名
入了一国企,职业相对安全,真正让我有安全感的是发展了副业。
但我觉得,正是因为有相对安全的职业作保障,这位朋友才能专心发展副业,真正的安全感似乎还是来自于稳定的主业?
还有很多其他的标准,比如:过硬的学历,靠谱的老板、和谐的职场关系等等。
亦舒笔下的喜宝说:
如果可以,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大多数人择业时也是类似心态,心里有个价值排序,能满足自己的TOP1-2个需求,就算得上一份能提供职业安全感的工作。
真相是
没有一份职业是安全的
然而,上面的标准看上去并不苛刻,但在问及现有工作是否能够带来职业安全感时,68%的人选择了否。
一大波社会人正处在缺乏职业安全感的状态中。
找一份能提供职业安全感的工作很难吗?
我的理解,难!因为指望通过一份工作来获得职业安全感是不现实的。
让我们回顾一下,众望所归的职业安全感要素有哪些:
稳定的岗位、满意的收入、有价值有意义。
那这些要素都易取得吗?
首先,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存在。
伦敦政经的人类学家DavidGraeber曾经写过一本书《BullshitJobs》指出,研究发现社会中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工作占到了所有工作一半以上,而且还在不断膨胀。
根据2015年数据分析公司YouGov对英国人的调查,37%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对世界没有贡献,13%的人不确定。
虽然有观点说David的这个结论才是真正的Bullshit,但其最先以文章形式发布在《Strike!》杂志上时,还是引发了网络热议,迅速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传播开,收到数百位读者来信“吐槽”,后来这些案例都被收编写进了书里。
图片来源:豆瓣@夏冰雹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是否也会问自己:花2周时间肝出来的汇报材料其实根本就没人会认真看?
就算有人看,好像也不创造什么实际价值。
但大多数工作或许就是这样,能让人明确感觉到有价值的工作的确是稀缺品。
其次,绝对稳定的工作屈指可数,甚至不存在。
我曾在纽约客驻华记者项美丽的《香港假日》(二战纪实小说)中读到:
二战期间,香港沦陷,被日军占领,基层公务员大量停工,被打包送至港岛上居住条件恶劣的居民区安置,十几人挤在几平米的小房间。
大时代仓惶落幕时,管你什么工作,都一样落魄。更不必说一些本就不那么稳定的工作。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5月27日发布的数据,受今年全球新馆肺炎疫情的影响,此前有工作的18-29岁年轻人中,大约每6人里就有1个失业,而43%继续工作的年轻人收入减少。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是铁律啊。
最后,人好像总是不太容易知足,前一份安全感总是成为欲望的垫脚石。
绝大部分人都不认为自己的收入和岗位工作强度相匹配,觉得自己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但虽然在BOSS眼里看到的是相反结论。
又或许当下你有了一份能提供安全感的满意工作,但一段时间后你不可避免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安全感需求,正所谓“饱暖思淫欲”。
就像没房的时候,盼着有套50平的房子遮风挡雨就万岁,买房后又觉得手上还得再捏2套来投资才安心是一样的。
然而房子可以多买几套,能够跟随你的欲望共进退的工作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觉得没有职业安全感?
太正常了。
放下对“安全感”的依赖
才是真正的安全
是时候放弃从一份工作上找安全感的念头了。
有个很形象的说法是:人生就像踩脚踏车,要保持平衡就必须持续移动。
社会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是指数型的,根本不需要新冠病毒来放大招,你随时都可能悄悄地被时代下岗。
但人总需要在变化万千里抓住些什么,而这个创造抓手的人只能是自己,而不是某份工作。
别指望找一份有安全感的工作就可以安享余生,而是把自己塑造成“钢铁侠”,随时准备接受各种“挑战”:
能随时转换角色,一秒切入战场的精神头。
快速学习复制的能力。
在任何岗位都能挖掘和发挥自我某方面的价值。
在任何情形里都能获得谋生能力,支持生活稳步向前。
就像昨天下班时发现家楼下的TONY已经在发廊门口支起了煎饼果子摊,美发煎饼两不误。美容业可能因为经济下行受影响,但口腹之欲的刚需不会。工作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觉得TONY很棒。
再说我自己,毕业进入职场后一直做业务,去年岗位调整被换去搞企业文化建设。
一开始我不适应,抵触。但时隔一年后我逐渐意识到这次角色大切换给了我一个难得的突破自己和提醒自己的机会。
正因为不再做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我成了一张白纸,而这种前所未有的“落水”体验让我对能力的定义有了新认识。
不可撼动的核心专业技能当然最有价值,但这种岗位毕竟有限(比如科学家、艺术设计师等等);而对其他绝大多数岗位而言,快速学习转化的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处理情绪的能力更重要。
而这些才是保证你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不会倒下的大杀器。
虽然具体工作内容不同,但不外乎是个学习、总结、复制经验、运用的过程。有这些能力,什么工作你都能应付,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正如来自陕西西安的@刚毕业2年的小白所说:“我的职业安全感来自于我自身的不可被替代的能力,和对工作的执着,认真与热爱。我觉得能力强的人,走哪儿都可以过得下去且让自己满意。”
不要依赖外物为你带来的安全感,每一天都花时间提升自己,为自身建立随遇而安的资本与能力,这些才是你的安全感。
也许,当“职业安全感”这回事不存在,反而是最安全的。
你觉得你现在的职业有安全感吗?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37度2。爱坂本龙一,爱可口可乐,爱做梦。用文字开启另一个平行世界,个人公众号叁拾7度贰(idchristmasnsakamoto)。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影视和网络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20领英保留所有权利